APP下载

中国梦,华龙情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传承与发扬

2019-01-02

中国核电 2019年5期
关键词:华龙一号华龙核工业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福建 福清 350318)

1 蘑菇云抒写“两弹一星”精神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核工业正式创立。195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二机部上报的“五厂三矿”选点方案,开始了核工业建设大发展的时代。正当各项工作如火如荼推进之时,苏联于1960年8月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再加上国内经济困难,核工业的发展面临巨大考验。但老一辈核工业人肩负民族重任,满怀报国之志,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战斗精神,顶住压力,奋发图强,克服重重难关,于1963年下半年,掌握了高浓铀生产和原子弹设计关键技术,1964年初,又生产出高浓铀产品……

1964年10月16日,茫茫戈壁滩上,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西部上空一个巨大的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自主研究、设计、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了。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中国的核工业前辈们,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进军核科学技术征程中夺关破隘,用生命和智慧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心血和汗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铸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事业丰碑,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宏伟诗篇。

首次原子弹爆炸后,核工业人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完成了原子弹的武器化、第一颗氢弹的研制、核潜艇下水,以及新的核燃料、核武器厂建设,形成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和核武器研制系统。

“两弹一艇”,是我国领导者的英明决策,是核工业人的忠于使命、顽强拼搏,是全国大力协同、共同奋斗的丰功伟绩,凝聚了核工业人拳拳报国之心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这是核工业人对国家赋予的责任、使命的忠诚,是事业激发了核工业人的责任,是责任增添了核工业人的志气。为了完成这样的使命,成千上万的职工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草原,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王淦昌、郭永怀、彭恒武、邓稼先、曹本熹、王承书……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抒写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留下了激励后人最为宝贵的财富。

2 “国之光荣”创造中国核电历史新篇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进行了30多次核试验,而核电站依然是零。在一次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上,某国向中国代表发难:中国连一座核电站都没有,不能算核大国。此话让从事核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汗颜。

1970年2月初,周恩来总理听取了上海市关于缺电的汇报后说:“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又说:“二机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搞原子能发电。”最初提出的设计方案是熔盐堆,而这项技术当时在美国尚处于研究阶段,实践证明这种技术的研究在当时也确实无法继续进行了。1974年3月,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的总设计师欧阳予受命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新的压水堆方案,获得了总理的肯定,确定了30万千万级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

然而围绕“728工程”建与不建又陷入反反复复的争论中,导致工程陷入欲罢不忍、欲干不能、举足不前的境况。1974年,中国考察团赴法国考察后,向中央建议引进法国核电技术。这个意向确定后,有人就提出建议停止“728工程”,以免造成浪费。自主建设与引进的争论让决策层一时举棋不定。1979年1月13日,谷牧副总理出面召集各方展开讨论。最终决定在国外的技术专利(即“引进”)没有拿到之前,728工程所开展的实验研究工作不宜草率下马,待短期内能从外国拿到专利最后再下决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终于打破重重阻力迈开了建设步伐。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二机部30万千瓦核电站建设项目, 1983年6月1日,秦山工地土建施工开始。1985年3月20日,秦山核电站工程正式开工,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1994年4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

11年的争论之路,近十年的工程建设之路,秦山核电站建设历经了艰难曲折、千辛万苦,一批批建设者们迎着困难上,踩着坎坷走,攻克了重重难关,终于铸就了“国之光荣”的历史丰碑。艰难的创业过程也涌现出一批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一身扑在核电建设上的先进人物,演绎了许多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价值追求,是中国核电人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最好诠释和生动体现。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的主任工程师戚正文,在遭遇儿子不幸去世、妻子因悲痛而瘫痪的重击时,依然坚守设计岗位,默默承受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负荷,午间休息时,他冲锋似的往家里奔;安排好妻子的药和饭,又冲锋似的往院里奔……他出国带回来的不是冰箱、彩电,而是美国制造的过滤器芯子,因为这东西,正是他们组里研究攻关的宝贝。

现场施工单位的拼搏,调试人员的忘我更是不断涌现出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土建单位的樊喜林、彭建认、王运来……安装单位的关纪群、刘建华、王永吉、朱光伟……调试队的俞忠德、张延发……为了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废寝忘食于工地,哪怕晕倒、累趴、生病,也无法动摇他们工作的热情和核电建设的梦想。正是千千万万的铁血中华儿女们,用满腔热血浓集成伟岸的核电厂房,用智慧之光攒聚出光华四射的核电之光。

秦山核电站的建成投产,印证了中国核工业人有能力建设自己的核电站,“二机部不仅是爆炸部,也能搞原子能发电”。同时,也为核工业“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第二次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000年在巴基斯坦建成30万千瓦级核电站,“九五”期间国内秦山二期、广东岭澳核电站等8台机组成功建设推动了技术的升级和规模化发展,2005年末到福岛核事故前,开工建设32台核电机组。2015年5月7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

核电站的建设并推动中国核工业产业链的发展之路,传承发扬了核工业人“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崇高品质,这是核工业人在践行国家历史使命的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特质,“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核工业人奋发前行,推动着中国核工业的蓬勃发展。

3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奏响核工业奋斗之歌

2015年5月7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正式在福清核电现场开工,掀开了三代核电技术发展的新的历史篇章。

3.1 永不言弃的设计研发之路

“华龙一号”的研发设计之路,设计师们一直在砥砺前行,十余年先后经历了CNP1000、CP1000、HPR1000等多个技术研发阶段,始终没有放弃。1997年中核集团旗下的设计研究院所创新性提出“177堆芯”概念和相关研究实验项目,命名为CNP1000, 2005年6月完成初步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2007年,随着国家引进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美国AP1000和法国EPR,并于2009年分别在三门核电站和台山核电站开工建设,CNP1000遭遇搁浅的危机。但科研设计人员依然没有放弃,在分析彼此的优劣势后,确定了“177堆芯”“单堆布置”等22项重大技术改进,更名为CP1000,2010年,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同行专家评审,具备工程上马条件。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各国(包括中国)对核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设计师们再次对CP1000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升级,提出了以177堆芯和能动加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为特征的HPR1000型号方案——“华龙一号”。2014年,该方案通过了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审查,一致认定“华龙一号”的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满足国际上三代核电技术要求。

二十余年的研发之路,尽管期间遭遇波折颇多,在与美国、法国等核电强国的技术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但科研设计人员始终没有放弃,不断完善和提升机组的安全性、先进性,他们一直坚信,在中国,总有一天,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可以得到应用和推广。

3.2 誓破魔咒的制造攻坚

设备的制造质量和交货进度是核电工程建设的关键。从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核电项目来看,设备制造交付进度的延误是对总体工程进度影响巨大,也是建设单位竭力要破解的难题之一。福清核电1~2号机组、三门核电AP1000首堆项目、台山EPR项目,都是应为设备延迟交付导致项目大大拖期,工程投资大大超支。作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首堆工程,“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设备制造方面能否走出“首堆必拖”的魔咒?

2019年4月28日,当福清核电5号机组宣布成功完成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冷态功能试验时,这标志着主要设备的性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华龙一号”打破了核电首堆设备制造必拖的魔咒!

“华龙一号”的工程建设者们,在设备国产化接近90%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5300多家供货商、5万多台套设备、174台鉴定样机的有效管控,没有出现拖期现象呢?

一是集国内优势资源全力以赴办大事,彰显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华龙一号”90%的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尤其关键设备都是由大型国有企业承接,如压力容器由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承制;主管道由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制造;蒸汽发生器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主泵由哈尔滨电气负责;堆内构件由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等。虽然这些设备制造过程问题很多,但都实现了高质量按期或提前交付,印证了中国制造的实力和能力。

二是沙盘推演为设备制造管理提供了一套高效的管控工具。“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前半年福清核电组织对全项目管理进行沙盘推演,针对1~4号机组延误较为严重的主泵和DCS两大设备制造作为典型案列进行剖析,形成26项的管理改进建议,对“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后续的项目管理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在开工建设两年多的时间里,管理团队陆续对42个重点设备采购包进行了沙盘推演,识别处制造风险231项,有效地帮助项目管理团队和制造厂提前制定措施积极应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是合同管理与行政协调发挥大力协同1+1>2的效果。 “华龙一号”的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国家能源局,各制造集团都非常重视,业主公司、工程总承包单位,与各制造厂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定期的制造协调会议制度,及时推动制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各制造厂也无不给予资源倾斜和保障,非常有效推进了制造进度,也密切了各方之间的合作关系。

资源的保障,组织的重视,管理的精细化与敏捷化,加上中国设备制造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华龙一号”首堆工程的设备制造交货打破了“必拖”的魔咒。

3.3 再铸铁军雄风的施工队伍

首堆工程的施工过程无疑是充满了挑战的,毕竟变更多,不可预见性因素多。但拥有铁军称号的中国核工业建设队伍,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在四载多的寒暑里,不断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用智慧、汗水,浇筑起一道道伟岸的核电厂房。

核电工程土建施工由中核建二四公司负责,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之师,他们用自己的“严、精、专”树立了铁军之典范。“华龙一号”首堆结构混凝土总量40多万方方米,钢筋12多万吨,混凝土配合比50余种,不锈钢施工缝一万八千米,每一方混凝土、每一种配合比、每一根钢筋、每一寸焊缝都不得有丝毫偏差。最大的结构内穹顶,一个直径46米、370多吨、壁厚只有6毫米等大家伙,要在45米高度与筒体精准,偏差在2~4毫米,号称“刀锋对接”。从项目开工到穹顶吊装只用了24个月,二四公司作为施工主力,一个月要完成一万多吨钢筋的绑扎、三万多方混凝土的浇筑,堪称极限操作。二四公司用自己先进的施工技术、敢拼善战的作风、秉承艰苦卓绝的核工业精神,打造了首堆建设的一流业绩,彰显了铁军的风采。

核岛的安装需要非常严格的质量管控,决不允许有任何的疏忽,负责该项工作的中核建二三公司,是国内已建/在建五十几台核电机组核岛安装施工的王牌队伍。一回路主管道焊接最为关键和艰难,但王牌的实力绝对实践中干出来的,他们用比计划少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施工质量一次性合格通过。非能动设备的安装,施工作业面狭小,焊接工艺要求高,但二三公司的勇士们丝毫没有退缩,他们精细操作,攻坚克难,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质量保障了工程关键路径的顺利推进。300多千米长的管道焊接安装、3000多千米长的电缆敷设,折合首堆工程600多万点值,大大超出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机组的核岛安装量,而验收的结果是质量更高,工期更短!这就是王牌队伍的绝对实力。

中核建五公司,负责常规岛的安装施工。从汽轮机低压缸落到台板的那一刻,五公司福清项目部的员工们似乎有如神助,他们兢兢业业作,不知疲倦,用了仅4.5个月完成了汽机扣缸!证明了自己在百万级核电机组常规岛安装施工的顶尖实力。中核建五公司也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核岛和常规岛安装资质的安装单位。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施工,从刚开始的疑惑、争论,到过程中的调整、返工、修正,再到进入攻坚期的通力合作、自信,核工业的建设者们展现了新时代铁军的风采,彰显了中国核电工程建设的魅力。

3.4 肩扛“四最”的调试先锋

“坚决做到最艰苦的担子我们挑,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去,最紧急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到;坚决做到遵守组织纪律,服从工作安排,吃苦在前,冲锋在先,安全优质完成任务,为机组调试奉献全部力量!”这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调试队在冷态试验开始前誓师大会上的庄严承诺。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首台机组共有试验项目近1400项,而工期只有13个月,非常紧张。但在已经完成的试验中,调试试验人员无不时时冲锋在前,提前策划系统移交边界,提前介入安装状态跟踪,组织协调安装顺序和尾项的处理,及时组织试验规程的执行,积极处理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完成试验报告的编写等等,用行动兑现着他们旗帜下的誓言,展现着调试人的激情与奋进。现场逐渐形成了“以调试为先锋,设计采购为两翼,施工为中坚,运行维修技术为后盾”的大军团运作模式,高效地推进着调试试验的进行。

3.5 立志一流业绩的生产团队

核电工作建设需要五六年时间,而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则是六十年,生产团队能否实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运行业绩的高绩效,是考验生产管理团队的重要指标。负责“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两台机组生产运行的福清核电生产队伍,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他们大多来自国内名牌大学,是一个个充满朝气的青年才俊,立志要让“华龙一号”的运行绩效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国际一流的目标。

运行操纵员,号称核电的“黄金人”,上岗前需要经过四到五年的各种培训,而且只有通过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考试才能正式上岗。首批70名候选操纵员夜以继日的上课、复习、现场熟悉与训练、模拟机练习,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培训,最终61名同志取得了资格牌照,为福清核电考照史上最好成绩。而他们,即将承担起“华龙一号”机组安全生产一流业绩的重大使命。

还有,维修人员要确保系统设备出现的缺陷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修好,这样才能让机组得以正常的运行;技术人员需要分析系统运行趋势,诊断部件运行性能,制定设备维修策略,着眼于机组的长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性能提升;另外,辐射防护人员、生产计划人员、环境应急人员等,他们一样在刻苦训练,立志接手后不在自己领域拉后腿。

时刻准备着的福清核电一群年轻人,他们不会甘于落后,他们勤学苦干,历练本领。历史给了舞台,时代给了机遇,他们上台后的表演必将精彩。

4 国之重器铸就核工业人新时代的华龙乐章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科研设计之路的曲折与漫长,并没有让一代代设计师们停止追求安全与技术最优的步伐;国产设备制造攻坚克难创造交货不拖期的奇迹体现的是中国高端制造的崛起;现场施工与调试的好汉们用自己的拼搏写下了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奋斗诗篇,立志于一流业绩的运维人员在准备阶段就严于律己并展现出高水平的驾驭能力……奋斗、拼搏的诗画精彩纷呈,新一代中国核工业人的事业心、责任感、严细性、进取心都表现地淋漓尽致,继承并发扬“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在新时代这些核电建设者们再次升华,“追求卓越,立志一流,协同创新,报国爱家”的高尚情操,奏响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华丽的乐章。

要做就做到一流,要干就干到卓越。“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始终用最高标准和要求贯穿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创新的工程建设管理和全过程高质量品质追求,也确保了工程进度节点的按期实现。技术人员追求完美的那股倔劲,施工人员风雨不歇的那股拼劲,调试人员“四最”的那份豪情,生产人员熬夜苦读的那种执著,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不仅工程建设做到卓越,机组的生产运行也要达到一流。

协同创新,体现了华龙建设者们谦逊的胸怀与海纳百川的包容。无论是设计、制造、施工还是生产,取别人之精华,补自身之不足,方能让“华龙一号”的安全性与经济竞争力更好、更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建设,不仅是中国核电发展三十余年经验的积累与提升,也是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核电技术持续创新的成果。

总理的期待,前辈们的嘱托,既是幸运的、也是重任在肩。国家的使命,历史的责任,承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的新时代核工业人,用自己智慧和汗水,用无比的艰辛和奋斗,铸就国之重器的丰碑。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是每个核工业人的强核梦。“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者们的梦想就是,让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引领中国核电步入世界强核之林,让华龙一号成为国家名片走向世界,也让三代核电技术助力国家核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军工能力的不断强大,让强核梦助力强国梦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华龙一号华龙核工业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理论框架的构建
好好去爱
心系“国之大者”,谋创新、铸重器——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智慧漳核 华龙腾飞
“华龙一号”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
剑指核强国构建先进核工业体系
—— 专访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装卸料机设计审查
“华龙一号”落地英国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