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失陷前的临战转移纪实
2019-01-02柯云丽阳
● 柯 云 丽 阳
一
1938年10月,本是天高云淡的金秋季节,却寒风萧杀,黑风压城。侵华日军从水、陆、空三面包围武汉,一时间武汉危在旦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文武官员,早已南逃,躲到大后方去了。
而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既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又是中共南方局书记,领导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并亲自兼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在日军战火日益逼近的情况下,临危不惧,坚持战斗,争分夺秒组织干群撤退、转移和输送物资及出版最后一期《新华日报》。
10月22日,日机在武汉上空进行轮番轰炸,形势已十万火急。周恩来仍指挥若定,于当天下午,亲自组织了最后一批有关同志向重庆撤退,并安排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李克农、《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及王炳南等同志做好撤离工作,最后一批撤离的人员包括有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和文艺宣传队的工作人员以及国际来华工作的王安娜等。撤离时,周恩来通过关系租用了商人的“新升隆”号轮船。由于“新升隆”号吨位小,印刷设备和纸张已经把底舱装满,所以近百名撤离人员在船上显得拥挤不堪。然而这时,岸上几十名无钱购买船票的难民也请求搭船。周恩来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想想办法,尽量将难民安排上去。为防疏忽,他亲自上船清点人数,腾挪位置,一一安排就绪后,他又对大家说:“我们从敌占区带出的人到大后方去,可以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增加力量。”说完,他和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许多同志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新升隆”号徐徐开动了,周恩来一直站在岸上向同志们频频挥手,直到轮船远去。眼看形势越来越危急,剩下的同志一再催促周恩来早一点离开险境,可他总是说:“再等一等。”还是长征时期那副泰然自若的神态,有条不紊地坚持安排好所有转移的后续工作。
为了安全起见, 八路军办事处留下的少数骨干力量从汉口转移到了武昌。10月24日深夜,周恩来又准备过江返回汉口,检查最后一期《新华日报》的出版情况。当司机王友许把车开到江边时,到处硝烟弥漫,敌机轰炸后刚刚飞走,还能听到汉口东北面不断传来的“隆隆”炮声。跟随在周恩来身边的副官、警卫及随员李金元等同志都想劝他不要过江,以免发生意外。但看到周恩来那执著坚毅的表情,大家知道劝阻也没有用,只有尽力保护好他的安全。此刻,周恩来也觉察到同志们的心情,便说:“共产党员干革命,应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说完他带领大家过江。这天晚上,周恩来坚守在印刷机旁,一直看着最后一期报纸印完发走,并安排报馆几名工作人员动身南撤后,才离开汉口。
10月25日凌晨,大雾笼罩了整个武汉市,大街上没有行人,日军的炮火已由城外向市区延伸,敌舰也靠近汉口。在周恩来身边的同志都为他的危险处境捏着一把汗,但周恩来又前往武昌黄鹤楼,察看他预先布置刷写的反侵略标语。
就这样,周恩来一直战斗到武汉失守前两小时。
二
周恩来心中明白,撤离队伍的沿途行进工作是极为艰苦的,但他坚信李克农、潘梓年、王炳南能胜利完成这一任务。
“新升隆”起航后,顺利前行,在天色即将入黑之前,船在离岸不远处抛锚了,排除故障后船长冒险夜间航行。10月23日早上,李克农下令停航。这是因为日机轰炸通常是在早上8点至9点之间开始行动,对在长江上航行的船只进行袭击,直到下午两三点方才停止,只有在岸边停航的船才能幸免。针对这一情况,李克农沉着以对,随机应变,决定让大部分人都上岸,白天躲在附近的村落,到下午将近3点再回到停船的地方,船上只留有舵手、周恩来的通讯员、几个哨兵和带着孩子的妇女,并嘱咐这些留在船上的人:“当听到飞机声要立即就地隐蔽。”
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留影
中午时分,李克农带着转移人员,走进一间小茶馆休息。说是茶馆,实为一间板房,入门处挂着一张草帘而已。在茶馆里,可以眺望到堤岸和船只。下午3点钟刚过,大家走出茶馆。刚走到堤上,突然听见飞机轰鸣声和爆炸声。不久,3架日机便在空中出现了。
“糟糕!”李克农大声喊:“全体隐蔽!”可在这块连一棵树都没有的平地上,怎么隐蔽呢?附近连土坑也看不到,要走到棉田那边,又太远了。飞机很快发现了李克农他们,并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他们俯冲过来。
“散开!”李克农不停地叫道:“不要聚在一起,分散!躺下,千万别动!”飞机飞得很低,投下了炸弹,有几颗炸弹落在了江边的船上。数分钟后,船上大火炎炎,轰炸持续了30分钟。日机投下炸弹后,又开始机枪扫射,主要以四处奔逃的人以及从燃烧着的船上跳到河里的人为目标。等到爆炸的声响完全停息后,大家默默地走到堤上,看着那艘燃烧着的轮船,大家含着悲痛和默哀向死者告别。李克农给大家安排任务,让男人们到河岸、田间去找死者和伤者,他自己和几名渔夫到河边去看看是否能用小船把幸存者救上来。
李克农请王炳南、王安娜和简·尤恩等人到附近的农家去准备一些开水、手巾等物。希望随后能将伤员安置到农家去。然而农民家里的毛巾和可作绷带用的布少得可怜,脱脂棉更是根本没有。最后,王炳南他们只好用采摘下来的棉花,去掉里面含油的棉籽,用土制苏打蒸煮,使其有吸水性,然后用来救治伤员。
简·尤恩是一名护士,她在前线工作过,学到了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之下进行救护的方法。没有镊子,她就用一双筷子放在沸腾的热水里消毒,再用它夹出伤者腿上的弹片,没有药用酒精,就用烧酒作为代用品……
李克农说服附近的农民提供住处让大家过一夜。因联系中断,24日早上,来不及向周恩来请示,李克农决定改向长沙。他将全部幸存者集合起来,告知将改变行动方案。他要求大家不管是属于哪个组织、哪个部门,都要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必须设法尽快地徒步行进。
潘梓年提议,把大家所有的钱都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他强调:“不管什么情况,也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否则我们更寸步难行。”最后,李克农把全体人员分成8组,并为各组指定了负责人。
此行人之中,有一名年轻的记者打算和他的一位朋友独自加速行进。他表示愿意在到达附近一个小镇之后,打电报给长沙的八路军办事处,告知航船遇袭的情形和生还者的情况。可是很遗憾,不知什么原因这封电报并没有送到,长沙方面只听说在武汉附近长江上航行的船只全部被炸,但对李克农等人的情况,毫无了解。
大队人马改道后行进极为艰难。正如王安娜在日记中写的“到了晚上,大家便在农民和渔夫的破旧的小房子里过夜,躺在薄薄的稻草上。谁也没有带毛毯、外套或大衣,只好互相紧挤着身子以抵御夜寒。合上眼睛,白天那些可怕的事情又浮现出来,大概也是为了战胜这种恐怖大家才挨得紧紧的。船上遇炸起火时,带着孩子的妇女全被活活烧死了。有两人跳到河里,被渔夫救起。其余跳到河里的人,有的溺毙,有的被机枪扫射而死。周恩来的通讯员在起火时还在船上,后来则不知所踪,连尸体也找不到。不到20岁的李摄影师、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和许多男人、妇女和孩子都在此遇难……”
1938年10月23日下午,停靠在湖北嘉鱼县燕子窝渡口的“新升隆”号遭到日机轰炸。
三
全体人员徒步出发后的第二天早上,下起了一点小雨,大家为了尽快脱离险境,踏着乡间小路,一步一步往前移动。一整天只走了15公里。途中只要听到飞机声音,大家便慌忙逃进棉花田和灌木丛中,而几个重伤的伤员只能靠躺在担架上抬着行进,为此耗去了不少时间。这时有几个人提议,把队伍改编成3人一小组。李克农同潘梓年交换意见,都不同意,李克农说:“我们不能够抛弃负伤和体弱的战友。据农民说,这一带盗贼很多,特别是最近,见到难民就袭击,将财物劫掠一空。我们像现在这样分成大组,又有武装的战士随着,土匪就不敢动手。”
可是每当接近一个村子时,疑虑很深的农民们便关门上锁。潘梓年说:“我们和农民、船夫谈话时,常常听到‘拉夫’这个词。国民党的官员和军队,只要有需要,便毫不留情地征用——不管是米、鸡、柴、运输工具,还是人。因为农民们怕被拉到军队里去,这种不安的心情一直威胁着他们。”李克农也很理解农民的心情,他和潘梓年想法统一,要做好对农民的解释工作。
此时,派出侦察的人回来报告“看到村子”,李克农便和王安娜等人一起先行,大部分人在附近休息等候。
到了农户,李克农并不立即向对方提出要求,而是先和对方寒喧一番,互相介绍,待和他们关系融洽之后,李克农才把要求提出来与农民商洽。他先是强调说,不管使用什么东西都要付钱,只住一晚,一切借物都原物奉还。接着李克农先把应付的总金额一半交给村长,消除顾虑的村长才开始对农民们作动员工作,还把一些青壮年及船夫们叫到村子里来等候安排。
然而有一件事让李克农很头痛,他和船夫谈了很久,几个船夫表示愿意用船将他们一行人送到洞庭湖去,但要走远离交通要道的陕小水路,这样可以不被日军发现。据船夫们说,划小船到洞庭湖去要两个星期,从洞庭湖到长沙就不难了,如果挤一挤的话,有10只小船就可以载上所有的人。可是如此一来,船费实在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另外,温饱的问题也使李克农发愁。大家每天只吃两顿,总算不挨饿。对伤者的医疗只能采取非常原始的方法。但伤者因流血过多而身体虚弱,首先要恢复他们的体力,需要鸡汤之类的营养品,李克农只能尽力托人买鸡。夜间天气很凉,毛毯、外套和御寒的裤子等仍然不够。王安娜向李克农提议:每天晚上大家可以靠喝一杯酒抵御船上的寒冷。
1938年12月5日,《新华日报》保卫大武汉殉难同志追悼会在重庆举行。
1938年12月5日,重庆举行的追悼会现场。
经过数日的艰难地行程,所有人终于到达湖南北部一个叫新市的小县城。李克农从这里发电报,与长沙的八路军办事处联系。这时李克农才得知当他们乘“新升隆”撤离后不久,也就是25日上午,日军的魔爪伸进武汉。好险!人们不禁倒抽一口冷气,也为周恩来的料事如神和妥善安置而感到钦佩。
10月25日上午,周恩来离开武汉之后,并没有马上南下,而是先到了离武汉不远的湖北嘉鱼县的燕子窝渡口(今属洪湖市燕窝镇)。从情报中得知“新升隆”号10月23日驶至嘉鱼时,遭到日机轰炸,一直心急如焚。周恩来与叶剑英到达长沙后,及时对遇难人员的善后事宜作了妥善处理。李克农等人到达湖南与长沙方面取得联系后,周恩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重新部署了行动计划,指示李克农率领部分工作人员南下到桂林去组建八路军办事处,潘梓年率领其余同志沿江西行去重庆。
“新升隆”在燕子窝渡口遭日军战机轰炸,遇难惨案震惊全国,除部分乘客逃生外,有近80人伤亡,遇难的25人中,有16名《新华日报》的员工和9名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人员。为纪念遇难者,1938年12月5日,在重庆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和周恩来都献了挽词。《新华日报》为此发表社论,号召大众继承死难者的精神,再接再励,继续奋斗,争取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