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昆明市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抗药性监测

2018-12-31曹继芬王昌命赵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甲霜含药抗药性

霍 超,曹继芬,王昌命,赵志坚*

(1.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5)

由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省是我国代表性马铃薯周年生产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约66.7万hm2[1]。昆明市是云南省传统的马铃薯大春作产区,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各级政府把马铃薯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大力扶持,马铃薯已成为昆明市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作物,周年种植面积超过4万 hm2。因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晚疫病常年发生、危害严重,每年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控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种植抗病品种,尽管当地引进了一些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宣薯2号、丽薯6号等,但这些品种抗性较差,晚疫病发生时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

甲霜灵为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在生物活性、内吸性和持效期等方面效果均优于同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晚疫病的防治。自首先在欧洲检测到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后,在全球各地马铃薯产区也相继报道了甲霜灵抗性菌株的出现及其发生频率[2]。2000年以后,我国各省马铃薯产区的甲霜灵抗性菌株在晚疫病菌群体中的比例逐年上升[3-5],表明甲霜灵药效下降,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已成为晚疫病防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随着马铃薯晚疫病菌新致病性谱系在马铃薯产区的迅速演替,病原菌群体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增大了晚疫病防控的难度[6-7]。为合理地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化学防控,笔者对昆明市马铃薯主要产区晚疫病菌的甲霜灵抗药性水平进行了测定,以期明确晚疫病菌的抗药性程度,为马铃薯晚疫病合理防控及病原菌抗药性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供试马铃薯晚疫病菌共52株,由2015—2016年采自昆明市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样本分离、纯化所得。

1.1.2供试药剂。96%甲霜灵原药由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后,配制成50 mg/mL储液,置于4 ℃冰箱备用。

1.2试验方法参照Forbes[8]的方法,供试菌株培养14 d后采用含药平板进行甲霜灵敏感性测定。分别配制含甲霜灵0、5、100 μg/mL 3个浓度梯度的黑麦培养基(RSA)平板,用直径为5 mm的打孔器切取菌落边缘新鲜菌块分别置于平板中央,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18 ℃黑暗培养5 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批次测定均用已知的甲霜灵抗性参考菌株作为对照。根据含药平板的菌落直径与空白对照菌落直径之比计算的相对生长量,确定供试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敏感性判定标准:5、100 μg/mL含药平板的菌落生长量≥40%的0 μg/mL含药平板生长量为抗性(R);两者均<40%的0 μg/mL含药平板生长量为敏感(S);5 μg/mL含药平板的菌落生长量≥40%的0 μg/mL含药平板的菌落生长量、100 μg/mL含药平板的菌落生长量<40%的0 μg/mL含药平板生长量为中抗(M)。相对生长量=(供试菌株菌落直径-5)/(对照菌株菌落直径-5)×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甲霜灵浓度为5 μg/mL时,晚疫病菌相对生长量最低为59.24%,最高达98.81%;甲霜灵浓度为100 μg/mL时,晚疫病菌相对生长量最低为43.25%,最高达94.15%。52株菌在5、100 μg/mL含药平板上的相对生长量均大于40%的0 μg/mL含药平板的菌落生长量,均为甲霜灵抗性菌株,未检测到中抗和敏感菌株。由此可知,昆明市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很高,用甲霜灵防控晚疫病已经完全失效。

注:R代表抗性

Note:R was resistance

3 结论与讨论

甲霜灵自1977年推出后,对植物病原卵菌引起的病害的防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甲霜灵对病原菌的作用位点单一,长期单一的使用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近30年来,全球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日益严重[2],长期使用甲霜灵将导致防治无效、成本增加。赵志坚等[6]报道2001—2003年云南省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比例

分别为13.2%、9.4%和77.4%。2003—2005年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甲霜灵抗性菌株比例为20.4%[9]。2008—2011年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在群体中的比例为63.0%[10]。2007—2009年,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北方5省(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比例为80%[11]。2007—2012年甘肃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抗性菌株的比例为55.9%[12]。上述研究表明,随着甲霜灵在晚疫病防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晚疫病菌新群体在各个马铃薯产区的替代,甲霜灵抗性菌株已成为优势群体,防控效率显著下降。该研究测定的昆明市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显示:甲霜灵抗性菌株在昆明市马铃薯产区的比例高达100%,表明甲霜灵对昆明市马铃薯晚疫病菌已经完全失效,不能再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目前,一些新型高效的替代杀菌剂,如银法利、瑞凡、明赞、烯酰吗啉、氟吗啉等对晚疫病有较高的防控效果,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但需科学合理地轮换和使用这些杀菌剂,应避免长期施用单一杀菌剂,与无交互抗性的杀菌剂轮换使用,降低抗药性产生的风险,延长杀菌剂在生产上的使用年限。

[1] 桑月秋,杨琼芬,刘彦和,等.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和周年生产[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3):1003-1008.

[2] SHATTOCK R C.Phytophthorainfestans:Populations,pathogenicity and phenylamides[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2,58(9):944-950.

[3] 毕朝位,杜喜翠,车兴壁,等.重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对甲霜灵抗性及抗性水平测定[J].中国马铃薯,2002,16(2):70-72.

[4] 朱小琼,车兴璧,国立耘,等.六省市致病疫霉交配型及其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J].植物保护,2004,30(4):20-23.

[5] 陈庆河,翁启勇,谢世勇,等.福建省致病疫霉交配型分布及对甲霜灵的抗药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4,31(2):151-156.

[6] 赵志坚,曹继芬,李灿辉,等.云南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及其群体演替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4):727-734.

[7] 朱杰华,杨志辉,张凤国,等.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9):1936-1942.

[8] FORBES G.Manual for laboratory work onPhytophthorainfestans[J].Cips training manual,1997,98(4):265-267.

[9] 曹继芬,孙道旺,杨明英,等.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1027-1031.

[10] 李洪浩,彭化贤,席亚东,等.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甲霜灵敏感性及 mt DNA 单倍型组成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4):728-736.

[11] 王文桥,王丽,韩秀英,等.北方五省(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检测[J].植物保护,2012,38(3):116-121.

[12] 张大为,惠娜娜,王立,等.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及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6):184-188.

猜你喜欢

甲霜含药抗药性
手性农药甲霜灵在土壤微生物中降解的研究*
急救含药姿势要正确
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效应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乳病消片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大黄䗪虫丸含药血清对肝癌SMMC-7721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生物法拆分外消旋甲霜灵制备R-甲霜灵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UV/H2 O2 联用工艺对甲霜灵农药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