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敏感地区村庄多层次规划引导方法探索
——以《宜兴市某某村新农村发展规划》为例

2018-12-31邵建国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0

安徽建筑 2018年6期
关键词:村庄设施规划

邵建国 (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 无锡 214000)

1 引言

推进村庄发展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现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2]。根据我国目前村庄建设现状,要想真正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多角度、多层次来统筹农村规划,从生态的安全性、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资源利用的集约性等多方面综合引领村庄发展。

2 定义及规划思路

2.1 生态敏感地区的定义

生态敏感地区是指城乡区域中包含了多种对生态环境根本特征及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的空间实体,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3]。对于生态敏感地区,沈清基等学者认为除了对自然生态要素要进行保护之外,还应对城乡居民点进行严格控制。

2.2 规划思路

《宜兴市某某村新农村发展规划》项目位于生态条件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宜兴市西北部,周边湖荡密布,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村庄,部分村庄的发展已对生态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由于这些村庄与自然生态要素的关系较城镇而言更为紧密和错综,因此,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合理组织空间结构、优化村庄体系,从而引导产业优化布局,指引村庄生态和建设空间有效融合,是本次规划的主要思路。

3 研究过程

村庄发展因自身特点、区域以及政策等差异,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4],基于上述思路及对现状条件的综合分析,规划从三个层次对乡村规划引导要素展开规划研究。

3.1 基于区域层次的整体谋划

进行区域层次特别是跨行政区范围的功能定位、生态格局、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谋划,对于村庄未来发展的“性和量”方面起着方向指引和纲领型作用[5]。主要内容包括如何保护村庄所属区域生态环境(本案主要指水域环境)、控制开发方向、满足周边城镇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3.1.1 生态管控

通过分析湿地型休闲旅游区的发展模式、建设方式和项目特点,特别是湿地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规划区内村庄未来发展必需要受生态管控的约束。规划区的生态管控,首先通过植物、水域、高程等因子的敏感性分析,把规划区划分为高、中、低及非敏感区,并给出各敏感区的合理容积率及建设密度指引指标;其次,确立图-底关系,明确红线、绿线、蓝线、生态斑块以及生态通廊,并分别予以管控说明;第三,通过上述分析进行分区管控引导,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引导建设区,分别对各区进行土地用途管制、容量控制、各种增长边界的划定和指标控制体系的建立。

3.1.2 产业引导

在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产业发展过程中,生态敏感地区的环境保护始终应该放在第一位[6],因此,工业发展的空间必然受到限制,而农业生产的效益又低,所以必需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结构进行总体筹划。结合区域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发展项目,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分区,并提出经营策略,从而协调拉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带动区域内村庄的发展,促进产业富民。鉴于生态敏感区保护的要求,本次规划以第一产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第二产业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第三产业发展乡村生态休闲产业为原则,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及城镇性质,将规划区划分为多个产业特色板块;并借鉴相似的成功案例来制定各产业板块的开发及经营策略。

3.1.3 交通组织

结合村庄、水系、林地、农业用地等,从区域层面组织交通,共同构成骨干清晰、层级分明的路网体系,解决对外联系、板块间的沟通以及当地人生产生活需求与游客步行需求,为村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骨架。作为生态敏感区,规划区内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旅游线路等都按照生态廊道标准进行建设;同时,因地制宜规划道路断面、自行车租赁点以及生态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增加水上交通线路,设置水上码头,为未来发展水上旅游提供便利。

3.1.4 旅游策划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将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有利于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保护的传承乡土文化遗产,从而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得益于规划区独特的水生态环境,规划以水为特色,以乡村湿地游为核心定位,通过挖掘农业、渔业、人文等特色资源,整合现有湖荡,把规划区划分为湿地风光、生态农业、特色渔业、乡村休闲等功能板块,并结合旅游产品策划,针对不同的客源设计了不同的游线,以期打造可观、可游、可玩、可宿兼具科普教育功能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3.2 基于村域层次的统筹布局

从村域层次将居民点、村庄配套设施以及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统筹谋划,有效配置资源,避免资金与资源浪费,使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和配套设施共建共享。

3.2.1 村庄布局

在生态敏感地区进行城乡建设活动应严格进行控制,因此,村庄体系的规划应考虑到对生态空间的避让。规划以“改造、利用、发展”为原则,基于规划区周边空间政策分区视角,将村庄分为规划保留村庄和规划撤并村庄,其中规划保留村庄分为重点村和特色村两种类型[7]。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并考虑未来集约经营以及机械化耕作条件,以及村民的自主意愿,重点村主要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承担起服务周边村庄的功能[7],并适当预留发展用地,未来可插建安置临近村庄部分村民,人口将适量有所增加;特色村考虑未来村民发展旅游业以及致富需求,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需求,着力做好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色挖掘,针对性地补充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强与周边生态空间的联系;撤并村庄是因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需要实施规划控制的村庄,规划引导人口向中心镇区集中安置或重点村分散安置,原址进行复垦或还林。

3.2.2 设施配套

以服务农民为宗旨,因地制宜,分级分类配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挖掘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更新改造旧厂房、旧建筑等多种方式,落实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按两个层级,即行政村级和保留村庄级,落实配套设施内容。行政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应尽可能采用集中式布局,形成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保留村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当结合现状村庄条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新增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复合利用村庄周边生态空间,使其成为村民游憩的场所。

3.3 基于重点村层次的实施引导

基于重点村的布局要求,对重点发展村庄作出详细实施方案,形成指导近期村庄建设的内容。建设空间方面,重点关注新增建筑的布局如公共配套设施、新增农宅等,同时对建筑风格、高度、色彩、农宅户型和外装门面等进行规划引导,提炼地方建筑构成元素,塑造江南农村风貌。生态空间方面,开辟入口开敞空间,塑造各具特色的村口形象,对主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绿化种植强调水边、宅边、路边绿化,侧重选择乡土树种,体现农村特征,结合水系治理、驳岸整治增设景观步道,形成亲水休闲空间等,从而形成对重点村庄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的双重指导。

4 规划特色

规划区位于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生态敏感地区,为了满足生态管控和地方发展的双重需求,本项目对非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方法和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主要特点有:①分层引导,突破原有村庄规划的方法,不同层次控制不同的内容,使规划更能有效落实;②先底后图,通过生态安全格局的划定来进行“反规划”,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功能布局和项目策划;③城乡统筹,通过村庄居民点布局来推动本地城镇化;④新增建设用地采取优先利用存量策略,保证生态空间的数量和质量。

5 结语

村庄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村庄发展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对于生态敏感地区的村庄,生态宜居是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发展的前提。从区域层次来管控生态空间、引导产业布局,从村域层次对村庄、设施进行统筹安排,从重点村层次进行实施引导,使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都得到优化发展,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使板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利于形成区域生态协调、发展有序的村庄体系。

猜你喜欢

村庄设施规划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