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一口一口吃出来的癌症
2018-12-31纪小龙
□ 纪小龙
舌尖上的致癌美食
很多人觉得食物只是从食管通过,并不会长时间地待在里面,就算食物本身有问题、饮食习惯不好,食管也不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食管腔表面有一层黏膜,食物从黏膜上经过,其中有什么黏膜就会沾到什么,如果食物中有致癌物就可能沾到致癌物,时间长了,食管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对食管的发病情况做过调查,发现有些县市的发病率非常低,有些县市的又非常高,其中河南林县(现林州市)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几个地区之一。
国家发现这一情况后,组织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去林县调查。到达林县后,研究小组立即着手收集各种资料,包括当地的水、土、空气、植物等环境情况,并为当地人做了健康检查,同时记录下被检查者的性别、年龄及所在区域。经过一番研究、验证,研究小组发现了两个重要的食管癌致癌因素。
一个是当地人常吃的玉米。当地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很艰苦,玉米面是其主要的食物来源。问题是,由于保存条件不佳,很多玉米都发霉了,而发霉的玉米里有一种非常危险的物质——黄曲霉素。我们给鸡鸭等动物喂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的食管里就长了癌。当地人舍不得将发霉的玉米扔掉,长年累月这么吃,得食管癌的人自然比别的地方要多。
另一个是长时间腌制的食物。当地有吃腌菜的习惯,不少人家在秋天就开始做腌菜,然后整个冬天甚至春天都以腌菜为食。他们不知道,腌菜中的亚硝胺类物质也是致癌的。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地方的腌菜都非常有名,比如韩国、四川的泡菜。但韩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却比中国低得多,四川不同的地方发病率也有差异。这是因为腌菜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
我们发现食管癌发病率的分布有比较强的地域特点。以太行山为界,太行山东面,从河北到河南,黄曲霉素非常容易生长,这和水土、温度、气候都有关系。
总之,要预防食管癌,有两样东西不能吃,一是发霉的食物,二是长时间腌制的食物。
小贴士
度数比较高的酒也会对食管造成伤害。把一片生肉放到五六十度的酒里,肉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里面的细胞会被酒烧死,就像被滚烫的水烫过一样。我们的食管有自愈能力,偶尔喝点烈酒会烧死一批细胞,隔几天又长好了。但不能长年累月地用酒精刺激食管,爱喝酒的朋友要注意自己的食管健康。
吃过烫过硬的食物、狼吞虎咽易导致食管癌
除了食物,食管癌还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吃温度很高的食物或吃饭着急、狼吞虎咽。
为什么温度高的食物也会致癌呢?
我们都吃过火锅,生肉是红色的,放到热水里烫一会儿,肉就变成白色。如果把生肉和烫过的肉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生肉中的细胞还活着,烫过的肉中细胞就死掉了。
同样,正常的食管黏膜是粉红色的,光滑而均匀,被烫伤后会变白,变白的地方就说明细胞死掉了,这就是热损伤。温度超过60℃的食物经过食管时会杀死食管黏膜的表皮细胞。经常对食管进行这样的“热伤害”,食管不但会变白、变薄,还会发生癌变,观察食管癌患者的食管,会发现其表面不光滑、高低不平。
所以,我们平时吃东西,一定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要超过60℃。如何确定食物的温度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嘴去试温:嘴觉得不烫,食管就可以接受;如果嘴觉得烫,千万不要下咽,嘴承受不了的温度,食管肯定也承受不了。我们可以让食物在嘴里多停留一会儿,细细咀嚼,好好享受食物的美味。
有些人吃东西时会注意食物的温度,但喝水的时候就疏忽了,特别是爱喝茶的人。茶都是比较烫的水冲的,有人心急,不等温度降下来就往嘴里送。建议爱喝茶的朋友,如果觉得茶入嘴后比较烫,先别急着下咽,含一会儿,等温度降了再咽下去,以免损伤食管。
小贴士
我们的食管有一定的自愈能力,食管黏膜的细胞有好几层,虽然吃过烫的食物后没有什么补救措施能让食管免受伤害,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受伤的食管都会自己愈合。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吸取教训,避免一而再地伤害食管。
除了温度高的食物,长期吃过硬的食物也会导致食管癌。有人爱啃骨头,比较硬的骨头也不好好嚼就吞了下去,骨头通过食管时很容易把食管划伤。就好比一条路,本来是平的,你拖着大铲子在上面走,路就会出现划痕。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小伙子狼吞虎咽地吃了几个包子,没多久就感觉胸口疼,还吐了血。到医院一检查,发现他的食管出现了一条10 cm长的纵向裂口。造成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小伙子的食管本身就有问题,可能之前受过伤或得过某种疾病,他吃东西又急,没有仔细咀嚼,虽然包子是软的,但食管腔很小,包子通过食管时体积过大,将食管撑破了;另一种可能是包子里也许有小块硬骨头,小伙子没有嚼,骨头进入食管,将食管划破了。
所以,预防食管癌,我们需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让食物在嘴里多停留一会儿,多咀嚼一会儿;不吃过烫过硬的食物。
蹲着吃饭,吃下癌症隐患
吃饭姿势不当也会增加我们患食管癌的概率。
在一些农村地区非常流行一种吃饭姿势,就是蹲着吃。大家喜欢捧着碗,蹲着一起吃饭。在林县研究食管癌的工作人员发现林县的人就喜欢蹲着吃饭,这种习惯也是林县食管癌高发的一个原因。
胃和食管交界的地方叫“贲门”。人蹲着的时候,胃没有充分展开,腹部的压力也比较大。如果保持这个姿势不变,食物进入胃里后很容易顶到贲门。贲门并非关得严严实实,食物会从这里反流到食管。胃里有胃酸,食物进入胃后,胃酸的pH值为2~3,而食管的pH值是中性的,当混合着胃酸的食物反流到食管时,会给食管造成很强的刺激。换句话说,如果习惯蹲着吃饭,就相当于每次吃饭都会有一部分混合了胃酸的食物去烧食管,腐蚀食管黏膜,为食管癌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吞馒头团可以检查食管
有朋友因为吃饭的时候很容易噎住,担心自己得了食管癌。实际上,我们噎住的部位往往是咽部。经常噎住既可能与咽部的一些疾病有关,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有些老年人咽部和食管都比较健康,但因为动作失衡,也常会有噎住的感觉。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比如吞馒头,来检查一下食管,看看它是否通畅。首先找一个稍微硬点的馒头,把它捏成大拇指一样的小团吞下去。馒头通过食管时,不是一下子就下去了,而是一点点地往下走,如果食管上有地方鼓起来,馒头会被挡住,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感觉。
除了用馒头团外,还可以用米团来做这个检查,但流质的食物不行,因为流质的食物会很快通过食管,即使食管上长了异物,也无法察觉到。
确诊要靠食管镜
食管不通畅不一定就是癌,还需要去医院做食管镜检查。检查时,人平躺在床上,医生将食管镜从患者口腔伸进去,然后从屏幕上观察食管的样子。随着镜子越来越深入,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食管。
食管内径从上到下几乎是一样的,医生在观察的时候会做记录。如果食管没有问题,医生会在报告上描述“食管光滑,黏膜整齐,顺利通过”。要是其中某个地方鼓起来,表明粗糙不平,就说明出现了问题。医生就会写“距门齿多远发现异常”。
异常也不代表就是癌,因为一些炎症或损伤也可能造成食管某处隆起、粗糙。所以,医生会在这一部位取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判断是不是癌。
如果不幸被确诊为食管癌,也不要灰心,早期食管癌可以用食管电刀进行切除。这个手术不需要开胸,是将电刀伸入食道,然后像削苹果那样,把有毛病的地方切掉就可以了。对人体的伤害很小,也不复杂。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得早,治愈的希望非常大。
小贴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食管癌,在前面提到的林县,很多男性在四五十岁就因食管癌去世。我们调查后发现,和女性相比,男性吃饭更快食物更烫,更难做到细嚼慢咽,对食管造成损伤的机会也更大。至于遗传方面,目前还没有发现当地食管癌高发和遗传有关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