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与历史启示
2018-12-30★
★
70多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梳理总结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与历史启示,对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牢记使命、警示未来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正确的战争指导纲领,是夺取抗战伟大胜利的重要指引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从两国国情出发,对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全面准确地分析,得出“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的总体结论,提出了: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进行人民战争;坚持持久战的策略,批评“速胜论”“亡国论”,与妥协投降的言论和行径进行坚决斗争;实行“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军事方针,强调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广泛而又持久的游击战争等一系列作战指导纲领;在战争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灵活、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战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的战略反攻战等一整套具体战略方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对此专门进行了精辟地论述。这些作战指导纲领和战略方针,使人们对战争的发展过程和前途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坚定了民众抗战的信心和信念,激发了民众抗战的斗志与决心,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表明,先进的军事理论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加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大力加强我军军事理论建设,充分发挥其指向带路功能,为更好地指导我军全面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一是要更新思想观念。军事理论方面的任何迟钝和不灵,必然导致平时军队建设落后和战时被动挨打的灾难性结果。要想赢得未来战争,军事理论适必须应新的情况,从而胜敌一筹。二是要端正研究方向。要坚持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解决未来作战和建军所面临实际问题,坚持把研究的重心放在本世纪中旬、下世纪初可能爆发的战争上,充分发挥出军事理论研究在国家军事决策方面的重大作用和现实价值。三是要注重系统筹划。搞好军事理论研究顶层设计,尤其要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情况新特点,加强国防建设理论研究;着眼适应国家根本利益的需求和军队发展的大趋势,加强军队建设理论研究。
二、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战伟大胜利的重要前提
从鸦片战争到抗战爆发的近百年间,中国屡遭外敌入侵,政局动荡、军阀林立、战乱不已。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11页。因此,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重要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认为“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47页。“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11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全力倡导并努力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在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提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23日,毛泽东针对当时国内存在妥协退让的危险倾向,专门撰写《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并提出实行全国军队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等八大纲领。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人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抗日高潮。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改变了长期存在的涣散和分裂状况,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各民族儿女以不同的方式参加了这场战争,为战争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全民族空前团结、共御外辱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表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战胜敌人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这为我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要大力做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新的历史时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包括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在内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和大力支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努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要以走在前列的意识和标准,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深入开展军民共建与和谐创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为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政治保障。三是要广泛开展军民融合。要积极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重点推进基础领域、重点技术领域和主要行业标准军民通用,探索依托国家教育体系培养军队人才、国防工业体系发展武器装备、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后勤社会化保障,充分发挥民智民力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夺取抗战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真心实意地出来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就无人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人领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那就无从实行抗日。”[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18页。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坚持人民战争的正确路线,开辟和扩大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成为全民族持久抗战的中坚和主力。1945年3月18日,日本东京《同盟世界周刊》曾经疾呼:“如果有人认为只要和重庆能够谈判成功,就可以解决中国事变,那是很大的错误。根据我们的见解,真正的抗日势力,始终一贯的是中国共产党。”8年抗战,中国军民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95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想捍卫自己的主权,维护民族尊严,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没有军事实力作后盾是决然不行。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现代化军队,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军新的内涵。一是要高举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伟大旗帜。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是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时期,外部风险越来越多,要始终以临战的姿态抓备战、胜战的标准抓练兵,全面提高我军威慑和实战能力。三是要加大军队正规化建设力度。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最新颁布的三大条令为有力抓手,突出纪律建设这个核心,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不放松,确保部队正规化建设有序进行。
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游击战,是夺取抗战伟大胜利的重要条件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形势下,要与凶狠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和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例如,1937年10月10日,我120师某部在怀仁、岱岳间的辛庄,灵活机动地伏击敌汽车百余辆、歼敌200余人。10月19日,我129师1个团,夜袭晋东北代县阳明堡机场,焚毁敌机24架,歼敌警卫部队百余人等等。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给日本侵略者予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避强击弱、外线包围、化整为零、谋略奇袭等基本战略战术,创造和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打得日本侵略者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在抗日战争的全体上来说,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的,因为抗日战争的最后命运,只有正规战争才能解决。但游击战争是在全战争中占着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的。没有游击战争,忽视游击队和游击军的建设,忽视游击战的研究和指导,也将不能战胜日本。原因是大半个中国将变为敌人的后方,如果没有最广大的和最坚持的游击战争,而使敌人安稳坐占,毫无后顾之忧,则我正面主力损伤必大,敌之进攻必更猖狂,相持局面难以出现,继续抗战可能动摇,即若不然,则我反攻力量准备不足,反攻之时没有呼应,敌之消耗可能取得补偿等等不利情况,也都要发生。假若这些情况出现,而不及时地发展广大的和坚持的游击战争去克服它,要战胜日本也是不可能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52页。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表明,战略战术作为指导战争的艺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高超的战略战术必将给敌以致命性的打击,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据此,一是要发展我军新的战略战术,确保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二是要全面加强我军战法训法研究。习主席多次强调,面对“我军多年没有打仗和繁重的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这一客观现实,迫切需要搞清过去的战法还是否管用、未来的制胜招法究竟是什么,这就要求要全面加强我军战法训法研究,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提高我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三是要大力加强军事谋略训练。未来战争中要实现谋高一筹,就需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加强信息化知识普及和科技军事理论前沿学习,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提高军事谋略运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