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语言教学”为“语言文化教学”
2018-12-29汪徐芳
汪徐芳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拓宽英语课堂内的文化交融渠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素养;跨文化意识;Culture time
语言学家叶斯伯森认为语言教学的最佳境界就是对于该国文化的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及生活经验,尽可能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文化素养不厚实及教材中文化材料稀缺等问题。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以文化教学促进语言教学。
一、厚实教师的英语文化素养根基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不断利用各种途径给自己充电,使自己在语言教学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要多读《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书,学习研究英语姓名,了解某些英语姓名中的引申意义;学习研究英美国家的地名知识,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背景等,以便深刻理解英语文章的含义;还可以通过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纪录片,学习英语的习惯用法和流行语。
二、拓宽英语课堂内的文化体验渠道
1.寓文化于词汇教学
在英语中,词汇包含着相应的文化元素,正是这些文化使相关的词汇内容更丰富。提高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除了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师还要努力探索,另辟蹊径,挖掘单词所蕴涵的文化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所学单词,还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外文化的异同。如教授有关数字单词时,为了避免单词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把一些数字所承载的西方风俗、宗教等文化背景知识讲解给学生,以增强学生对单词的深刻理解。如thirteen这个数字被西方一些国家视为不吉利的数字,西方人千方百计避免和“13”接触。其中的原因来源于宗教典故,背叛耶稣的传道者犹大是最后的晚餐中的第13个客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稣带来苦难和不幸。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
2.寓文化于閱读教学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5A Unit8 At Christmas 的语篇围绕Christmas这一话题展开,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课前创设情境,让学生先听Jingle Bells这首英语歌,猜一猜当天要谈论的是哪个节日。然后用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来提问,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圣诞节的知识。在教室里布置彩灯,然后让学生一起来装饰圣诞树,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First we buy presents. Next we put pretty things on the Christmas tree...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感受圣诞节的气氛。
看动画,听录音,阅读整个故事后,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哪些风俗习惯和活动。学生知道了Father Christmas, put a stocking on the bed and wait for presents, eat a turkey...从“读前—读中—读后”进行文化教学使得英语课堂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无形之中将英语文化渗透给了学生,加强了学生的记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体验了快乐,还感知了西方节日文化,并了解了风土人情。
3.寓文化于情感教育
在教学西方的节日时,课前设置小任务,让学生去寻找有关节日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课上让学生介绍与节日有关的背景知识,包括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主要活动等,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学生在任务分配、寻找资料、交流讨论的一系列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相关的英语文化内容,还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比较传统和含蓄,而西方人比较开朗和直爽。 如,“谢谢”“Thank you”,汉语中亲密朋友间、家庭成员间很少用“谢谢”,即使是帮忙,也不大习惯用。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者表示相互间的关系产生了一定距离。但是在美英文化中,无论是与陌生人还是朋友,即便是家庭成员间,得到帮助都说“Thank you.”,不用则显得太不懂礼貌。
因此,教师要结合语言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素养,形成立体的价值观。
三、丰富课堂内外的文化浸染载体
1. 丰富“原汁原味”的文化体验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教学资源。如在教学You can see pandas in China. You can see kangaroos in Australia.时,笔者展示中国大熊猫的照片以及自己去澳大利亚旅游时与袋鼠的“亲密接触”照片,以自身所闻所见跟学生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感恩节、万圣节等西方传统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如,在万圣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搜集有关万圣节的资料,让学生dress up in costumes,然后组织Halloween Party,带着学生玩Trick or treat游戏,让学生亲身体会西方传统节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这样的交流实践,能使学生逐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好准备。
2. 广开“原汁原味”的文化资源
尽量让学生多观看英文版动画片,和网络上收集的能体现英语国家文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国外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如,在学习了6B Unit 6 Culture time“Youll find 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in the US”之后,为了让学生体会黄石公园的壮美奇特,笔者播放了一段去美国旅游时拍摄的有关黄石公园热喷泉的VCR,学生看了啧啧称赞,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美国的黄石公园印象深刻。
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该只限于课内,课外文化的渗透和熏陶也是很好的补充。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使其浸染以至于领会这种文化。多涉及孩子喜欢领域的专业原版教科书,多放映一些符合儿童理解水平的英语小短剧等,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英语文化。
小学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在课堂内利用多种渠道渗透文化意识,在课堂外利用多种资源丰富文化知识。既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大方、得体地与西方人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参考文献:
丁国纯.“撩开”英语文化的面纱[J].辽宁教育,2015(1):43-47.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