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民生数据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

2018-12-29张新生

群众 2018年22期
关键词:舆情民生供给

张新生

民生数据作为基础性资源,反映了社会生活多维度信息,日渐成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在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充分运用民生数据,对于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破解传统社会治理困境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剧变环境下,传统社会治理越来越面临碎片化、分散化和封闭化困境,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水平,走向协同、互动的整体性治理乃是当务之急。民生数据作为连接群众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信息载体,在保障民生、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中可发挥基础、引导和关键作用。

以健全民生数据为前提了解民生需求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社会治理应当首先关注社会需求,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了解群众多样性的需求,尤其要关注最广大群众的民生服务需求表达。及时有效地获取群众的民生需求信息,将自上而下的调查与自下而上的主动传递结合起来,有助于相关主管部门在决策时形成合理的、针对性强的治理方案。

以民生数据研究为抓手推进改革优化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必然导致群众需求和民生服务供给之间难以有效匹配,这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核心难题之一。民生数据反映的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资源需求和供给脱节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研究可以为政府优化运用资源配置模式、实现科学动态配置、提高公共资源共享水平等提供积极参考,为相关领域的改革实践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持。

以民生数据开放为契机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相较于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更具灵活性和专业性,能够在市场化机制下发挥差异性、补缺性作用,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推动民生数据的科学开放,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开放性,吸引多元主体围绕数据建立协作关系,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进程。

催生社会治理新模式

以民生数据应用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是从自上而下、政府主导、供方驱动的传统治理模式转型为上下互动、参与式表达、需方导向的交互体系,促进公共产品服务由传统的被动式、碎片式、粗放式的提供转变为主动式、整体性、精准化的供给,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多元参与、共享共建的供给新模式,实现服务型政府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是从被动到主动:聚焦满意度与获得感。社会治理的改革需以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以提升社会大众对公共产品服务的满意度为落脚点,提高公共产品服务供给质量。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就是要变公共产品服务的被动提供为主动供给,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以对群众需求的回应性、责任性、公平性为考量,提高社会治理建设水平,提升服务型政府公信力。

二是从数量到质量:注重民生服务供给的精准化。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短期内亟待实现的目标是有效解决一系列公共产品服务供需不匹配、不均衡的问题,在保证民生服务供给数量规模的同时提升供给的质量与准度。这就要求我们须以民生需求的精确识别为前提,以服务清单的精心设计为基础,以服务产品的精益生产为关键,以服务内容的精准提供为核心,以民生服务过程的精细管理为保障,推进民生服务的精准供给。

三是从传统到现代: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价值。创新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与理想的实现,根本在于最大化满足公众整体性需求,实现公共价值创造。基于民生数据的社会精准治理,就是要突破传统社会治理中体制的局限性和多元主体的差异性,以数据为媒介建立和加强协同合作,采取多赢策略,统筹利益目标,在网络化治理和大数据支撑下,不断迈向社会治理整体价值创造的理想目标。

民生数据应用的行动路径

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治理理念、治理资源和治理技术,建立“数据采集—需求分析—流程优化—跟踪反馈”网络化治理的闭环体系,是实现民生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应用的可行路径。

一是打通民生领域数据孤岛,精准获取民生需求全样本。传统民生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单位和部门,存在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研判不够准确、决策不够科学的局限。通过充分整合数据,将群众需求多维度多层次细分,把面上的需求判断变为对需求细节的感知,将有效实现基础统计数据在民生领域的全覆盖。同时,节点职能部门要牵头,将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其他渠道的民生需求数据进行整合,丰富完善民生需求全样本数据,弥合传统数据管理的弊端,全面提升政府数据采集管理能力。

二是深入挖掘民生需求数据价值,推动治理流程优化。细化分类海量民生需求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与价值,才能作出精准化的治理决策。可以借助网络地图、标签云、历史流程图等可视化技术,以及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分析,通過实时呈现发现社会治理中的关键问题。此外,还需推动相关机制的设立,出台提升职能部门民生数据分析能力。近年来,南京市围绕市民诉求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可视化等现代数据分析手段,对地铁交通、教育培训、人才服务、物业管理等民生专题进行研究,在推动相关领域民生治理改进提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完善民生舆情预警响应机制,提高公共危机防范能力。民生舆情对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特别是对一些民生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巨大社会舆论力量,使政府决策和管理运作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对社会稳定形成严重威胁。然而,在意识到民生舆情事件突发效应的同时,也需看到其肩负的互联网时代社会监督的巨大作用。需完善民生舆情预警响应机制,在时间维度上打好提前量,做到舆情信息提前掌握、职能部门提前预警、对策建议提前谋划,真正实现由传统的民生舆情被动应对到为民办事、主动作为的转变。

四是积极探索平台数据开放共享,促进多元化主体协同共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数据开放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推进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一些地方积极尝试在一些民生领域开放数据共享,有效地吸引高校、企业、社会团体、市民等多元化主体参与数据应用,促进社会治理中多元化主体的协同共建,改变了以往政府主体单一化、治理效率偏低、社会问题响应周期过长等问题。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民生保障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2017年12月,珠海市民生数据开放平台正式上线,现已开放82个数据资源集,涉及到72个部门。

五是建立第三方反馈评估体系,精准评价社会治理绩效。多维度、多指标、多渠道的反馈评估与精准监管是整个社会治理流程构成闭环体系的关键一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运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科学量化工具,探索社会治理评价方法,建构包含需求数量、需求分布、响应周期、危机应对、政策执行情况、民生服务效果、群众满意度等多维度内容的评价体系,实现民意测量从样本民意转向总体民意,全面衡量社会治理的绩效。反馈出来的数据痕迹,将有效还原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的行为轨迹,为精准监管提供可能,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效率。

(作者单位:南京市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舆情民生供给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舆情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