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看中美贸易摩擦
2018-12-29黄永春
黄永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产品的生产链不断被细分,构成了运转高效的全球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贸易形态下,出口品价值不再由单一国家独立完成,而是由不同生产模块上的国家组成,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各种原材料类中间投入品、零部件类中间产品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流动,进而产生了大量的中间产品贸易,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加。
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大国之间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增加将直接影响全球投资和生产率,扰乱多边贸易格局,进而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发生混乱或断裂。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阐述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全球价值链下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以全局综合的视角看待贸易差额
近年来,中美在国际分工中各自的产业优势逐步凸显,在全球价值链上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商品贸易顺差国,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中国对美国出口广泛覆盖基础制造业的各项产品(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家具纺织品等),而美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有出口优势(飞机、汽车、芯片等)。就全球价值链分工而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总体处于中低端位置,而美国依托在高科技领域和市场营销服务方面的先发优势,占据了价值链的中高端位置。中国海关公布的2017年中美贸易数据显示,全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为5837亿美元,美国对华货物出口15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2017年,美国出口中57%的大豆、25%的波音飞机都销往中国。此外,中美服务贸易额也实现了快速增长,美国是中国第二大服务贸易伙伴,对华服务出口额从2007年的131.4亿美元增至2017年576.3亿美元,增幅高达3.4倍。
不可否认,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一直是中美贸易无法避开的问题。客观认识和评价中美双边贸易是否平衡,不能只看货物贸易差额。一国参与国际分工所获得的利益大小,并不主要取决于贸易盈余多少,而取决于参与国际分工中所获得的贸易增加值,一国获得的利益也不在于从其他国家赚到多少盈余,而是要看为本国创造了多少价值。以苹果手机价值链为例,中国从中赚得有限的加工费,而美国通过提供核心原器件则可以获取较多利润。可以看到,美国获得的利益远大于中国,利益顺差在美方,贸易顺差在中方。此外,2017年中美商品贸易顺差的57%来自外资企业,59%来自加工贸易,也就是说中美贸易有一大部分间接顺差,中国先从第三国进口中间产品形成对其他国家的逆差,经过加工向美国出口最终产品形成对美顺差。若以贸易增加值方法核算,美国对华逆差将大幅下降。
由此可见,中美贸易顺差是建立在多边贸易国际分工基础上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的客观结果,不应成为美方批评我国各种政策甚至发展为贸易摩擦的借口。
美国单边主义行为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全球两大经济体互征关税,必然会使企业重新审视未来产业定位,寻找新的突破方向,现有的全球产业链生态也将会重新调整布局。跨国公司基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等多方面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布局,这是市场的基本规律,然而美方不惜以威胁加征更高更多关税等方式反复施压,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规律,扭曲和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对世界经济的市场预期造成波动。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提高的税额必然会通过贸易、投资和消费等渠道影响到双方消费者,损害企业和民众的利益,全球相关产业链的国家也将被波及;另一方面,作为大额顺差的一方,被迫提高价格的中国商品会降低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在华跨国企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缩减,相关价值链和产业链也会失去竞争力,因而中国的优势出口产业链将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由于贸易摩擦产生的负面预期,中美金融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受到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市场也都处于调整周期。此外,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对世界贸易经济有严重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全球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将存在不确定风险,贸易摩擦带来的多维度损失是无法用简单数据进行统计的。
对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近年来,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美国跨国企业成为主导中国加工贸易价值转移的主要获利方,美国有50%以上的进口贸易来自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包括美国公司向海外分公司的进口,以及美境内外资公司向母公司进口。如果加税使得企业产品失去竞争力,部分跨国公司会将产业链逐步转移以降低成本,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会重新布局。此外,根据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美国征税清单上的电子产品、通讯设备都是全球价值链上的产品,如果美国对中国进口减少10%,韩国对中国出口额将一并减少282.6亿美元,韩对中的整体出口降幅达到20%,其中电器装备、IT等产业将相对受到较大冲击,分别减少109.2亿美元与56亿美元。实际上,中国大量中间品贸易和零部件恰恰是来自于韩国、日本等国家,如果貿易摩擦持续升级致使中国出口下降,进而传导到整个产业链和消费体系,作为全球第一大人力资源市场和第二大消费市场,一旦出现进口萎缩和消费降级,对价值链条上依赖中国进口的韩国、东盟、澳大利亚、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也会产生影响。
对现有世界多边贸易格局带来挑战。为了降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积极争取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支持,寻求在贸易上有新的突破。同时,美国方面也欲拉拢欧盟和日本。9月30日,美、墨、加三方达成新版北美贸易协定,其中规定如果美墨加三方正在与非市场经济国家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缔约方不仅应在启动谈判前三个月通知其他缔约方,还应该尽早将缔约目标尽可能告知其他缔约方,并在签署前至少30天将拟签署文本提交给各缔约方审查,以评估该文本对美墨加贸易协定的影响。美墨加贸易协定的相关规则,严重破坏多边贸易规则,将对多边贸易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制造业的布局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分析2016年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情况,我们发现,相对于出口而言,中国产品更依赖于国内消费市场,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人口红利和消费潜力支撑着广泛产品需求,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相对有限。在17个细分行业中,家具对美国出口份额最高,为14.1%;其次为电脑和电子产品(6.8%),服装(4.2%)和电气设备(3.1%);汽车、金属等行业的出口份额较小,药品和木制品等部分行业出口可以忽略不计。出于保护美国国内消费者的考虑,美方今年9月份推出的2000亿美元关税清单有意识地避开了电子产品和服装行业,但特朗普威胁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税。受此影响,以苹果公司产业链为例,如果美国对苹果产品征税,将可能改变苹果现有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虽然短期内其他国家没有足够的技术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来承接整个产业链,但会导致中国厂商和美国消费者共同分摊关税提高的成本,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贸易摩擦给制造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要看到,我国外贸的基本面良好,而且蕴含着新的发展潜力。11月12日,商务部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认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对外贸影响总体有限。当前国际市场较为稳定,中国外贸具备平稳增长的基础条件。
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环境建设
今年发生的中兴事件是一剂强烈的清醒剂,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军事实力等领域与美国的差距,中国新经济繁荣大部分是基于科技应用但是基础技术研发存在明显短板。从日美贸易摩擦的经验来看,双边的贸易磋商历时较长。因此,我们必须着眼长远,化压力为动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环境建设,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机制,努力在国际科技创新和国际分工合作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保持发展定力,积极应对贸易摩擦。采取切实措施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进行政策搭配并做好适时预调微调,切实降低企业税负,激发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对冲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造成被动式应付的不利局面。加快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保持发展定力和耐力,强化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利用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应对美方贸易攻势,以此提高双方贸易谈判的话语权。
拓宽贸易视野,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倡导自由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权威,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持续提升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高度重视国内市场,引导国内龙头企业实现从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者向全球价值链主导者的角色转变,强化国有品牌质量管控,以高质量的商品满足国内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努力将未来市场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設,与周边国家、重要的经济战略伙伴加强磋商,在利益共同区间内寻求贸易合作机会。加强与欧盟、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经贸联系,主动融入全球中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鼓励企业开拓新市场、扩展新合作伙伴,逐步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加快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技术创新是全球价值链中的永恒主题,企业既是市场主体和产业主体,更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第一,要鼓励企业重视知识产权,鼓励企业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在创新上下功夫,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以市场竞争为目标,加速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中国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条。第二,政府层面也要有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各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增强为各类企业转化高新技术成果提供服务的功能,营造吸引、凝聚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第三,强化人才培育创新,改革现有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式,引导企业重视、培育、留住具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高科技人才,为赢得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和应对贸易摩擦储备人力资本。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重提升营商环境。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留住拥有更高核心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先进跨国公司,为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应对贸易摩擦中加税等政策措施带来的成本竞争冲击,满足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需要,在结构性减税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深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集聚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资源和原材料,实现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利益。
(作者系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