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思考

2018-12-29刘慧萍

财会学习 2018年30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刘慧萍

摘要: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其发挥自身职能,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在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本论文将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下的预算管理体系,增强其执行力度。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的共同特点

在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相融合的过程中,其二者的共同点就起着桥梁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就必须明确其共同点。

(一)目标具有一致性

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改进预算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以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为最高目标。由此可知其二者目标具有一致性,同时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将直接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运行状况。

(二)执行贯穿全过程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预算绩效管理明确强调预算管理的各方面、各领域都要以绩效考核为导向、为核心,行政事业单位应将绩效管理贯穿到预算管理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内部控制的原则是内部控制应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单位活动的决策、执行及监督等,以增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以及扩大其影响力。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都强调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注重对单位活动整个过程的掌控。

(三)参与主体全员化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求实行预算的单位负责人、领导干部、财务部门及预算具体执行部门等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绩效项目的申报,绩效工作的跟踪管理及绩效评估等工作。内部控制也需要行政单位的全体人员参与,这样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契机。从这方面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都不仅仅是单位一部分人的控制与管理,而是整个单位全体人员共同的机制与体系,需要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体系推行时间不长,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其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认识上的误区不利于预算管理

由于是新生事物,致使在认识上有些单位可能存在误区。例如,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控制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因此广义上讲预算绩效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但是有些单位正是意识不到这一误区而将其二者完全割裂,导致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对待预算完成后还要进行绩效评估这一举措,导致其效率不高。另外,基于现在出台的内部控制规范,导致财务管理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相关财务人员消极应付,忽视管理工作要求,工作质量也不高,完成率也不理想。还有一些单位不能充分意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业务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们认为事业单位是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其目的是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这不同于企业单位,因而就没有必要在单位内实行内部控制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绩效更是多此一举。这些误区都阻碍了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深入推行。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反映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

新出台的内部控制规范从单位和业务两个方面明确指出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体现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开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科学具体的划分,这主要体现在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但由于时间较短,该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出内部控制对国家财政支出的具体要求。由于缺乏内部控制,使得一些单位项目会出现漏洞,例如即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所执行项目的申报或者批复的制度不合理,不能有效控制风险,使其降低到最低,但由于对项目可行性的研究以及项目调整是否履行相应手续这些问题并没有纳入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重大事项决策的相关要求中,故没有违背绩效评价中对于项目决策的要求,因而会最终使绩效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收到影响,也会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无法与风险评估控制实现有效衔接

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具体要求,单位应该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的机制,即对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跟踪管理绩效目标,就可以通过统计的绩效数据,分析预算的执行状况,就可以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完成风险定期评估,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和风险评估的工作成果不太理想,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工作都是应着单位财务部门的组织和要求被动开展的,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从而风险评估控制就更不能被顺利执行了。另一原因是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单位注重评价的结果,却忽视了细化评价指标和效益目标,不能科学合理地对各部门各项目进行财务分配,制定合適的绩效目标以及预算管理。

(四)信息技术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有待加强

在内部控制下的预算绩效管理应信息化管理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从而减少甚至消除人为因素的操纵,保留原始信息。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手段较为落后,在项目决策、管理及反映项目绩效上都不能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与优势,而是通过复杂的人工流程,这既增加了工作量又增加了工作难度,阻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展,因此事业单位提高效率就必须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尚不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鼓励各级事业单位借内部控制规范的东风,开拓创新,更新理念,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加强内部控制

首先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减少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求全体单位人员认真学习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要求,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全体人员的能力素质,从而提高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最关键的是要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资源,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强调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不是两个系统,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在工作中应将其融合起来一手抓,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二)结合内部控制要求,细化绩效指标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绩效评价,因此绩效指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预算绩效管理能否顺利开展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对预算绩效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单位识别预算绩效管理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并明确各个风险点,有针对有目的地修改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首先在项目决策过程中,项目目标设定是政府的职能范围,建立健全集体研究和专家论证及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决策议事机制。对于重大的经济活动,应集体决策或者制定评审制度等。其次在预算管理中,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定期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最后在项目绩效评估中也要建立健全预算考核制度,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动态监视实时调整预算,以避免纸上谈兵。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预算的风险控制

由于绩效管理贯穿与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所以不仅仅要重分配,在过程和产出中也要予以重视,切实落实预算执行环节的管理工作。其一建立预算执行通报制度,根据预算执行的进度和项目的绩效结果,在单位内定期通报,以利于内部信息有效沟通,对各部门的绩效管理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其二建立预算执行追踪制度,要求财务管理部门监督实施项目单位的预算执行,并且定期总结分析情况。其三是适时采取必要措施,发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偏离预算目标的要及时纠正,同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发现预算不合理的也要根据预算调整程序适时做出合理调整。

(四)積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在绩效目标的设置,预算编制,执行效果的追踪管理,绩效评价报告的提交以及结果应用等领域应实现计算机技术全覆盖,在信息的收集比较分析共享等当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高效性与实效性,以节省事业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事业单位要想长久发展,追求更大的社会效益,就要在内部控制视角下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减少认识上的误区,充分理解其二者的关系,对于在内部控制下预算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事业单位要积极解决,迎难而上,不能采取消极的态度,逃避问题。要切实落实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性,而不是响应政府的面子工程,最终促进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海鹏.浅谈内部控制背景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J].会计师,2014 (21):49-50.

[2]白雪迪,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几个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3 (07).

[3]陈玉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相同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21):108-109.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难点及建议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当前中小工业企业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实践探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