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探究

2018-12-29陶标

财会学习 2018年30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陶标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防范各类经营管理风险、促进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是作为非上市企业来说其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由于先天不足,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优化。鉴于此,本文以非上市企业和企业的区别为切入点,从非上市企业的视角分析其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以期能够对完善非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其管理水平有所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非上市企业;问题;对策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各项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牵制机制,以实现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等预期管控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业务记录控制、绩效考核控制、全面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督控制等。

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企业来说,一是能够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有利于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三是能够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及资金的合理使用,四是能够保证财务报表相关信息的真实准确。

二、非上市企业与上市企业的区别

非上市企业主要是指未在中国、港澳和海外等证券市场上通过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所有企业的统称。之所以将非上市企业与上市企业加以区分对比,主要是二者存在的差异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有效性高低有着较大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非上市企业与上市企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比非上市企业更为完善。上市企业受《公司法》、信息披露制度等法规的约束,其在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结构设置方面更为严谨和科学。

二是上市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较为完备。风险管理是企业及时辨认、系统剖析运营活动中与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相关的不确定性,合理制定应对战略的过程,上市企业受融资、经营业绩和社会公众监督等压力的影响,其必须在经营活动中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而非上市企业在此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其在风险管控方面的自主性不足。

三是面临的监督环境不同。上市企业面临的监督主要有监事会、外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部门等,而非上市企业的内外部监督与上市企业相比相对较弱。

三、非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如上文所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与上市企业相比,非上市企业在治理结构、风险管控和监督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造成了其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内部控制环境更为薄弱

与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公司由于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控制环境更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难以发挥其审批、监督等职能,容易造成“内部控制人”的现象,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授权审批机制和相互牵制机制被形式化,从而使得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其管控作用;二是非上市企业管理层由于没有上市公司必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压力,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对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推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风险管控机制缺位

非上市企业风险管控机制的缺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风险的敏感性不足,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即对于风险的识别多以事后为主,并且对于风险的识别主要是依据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持续的过程;其次是对风险的分析具有局限性,即非上市企业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多数关注的是企业面临的内部风险和成因,较少涉及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并且在进行风险分析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从而使得风险分析的主观性较强;最后是风险应对方案缺乏预警性和系统性,合格的风险应对方案应当是在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整套行动方案,它的可衡量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程度直接关系着风险管控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多数非上市企业在制定风险应对方案时缺乏體系性,仅仅是为了应对已经出现的风险而临时设计,造成风险应对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三)监督机制形式大于实质

对于非上市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的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主要是事务所的外部审计,这种监督形式缺乏持续性和全过程性;内部监督主要是企业的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由于非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并不能充分发挥,而内部审计部门由于独立性不足,加上其内部审计对象较为单一,仍然是以企业的财务活动为主,不能介入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从而造成非上市企业的监督机制形式化,难以实质发挥监督作用。

四、强化非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非上市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因此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存在内部控制环境薄弱、风险管控机制缺位和监督机制形式大于实质等问题,使得其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受到较大影响,亟待优化。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上文所分析问题,从以下角度提出强化非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

(一)改善非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提高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性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改善非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一是结合《公司法》、现代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内外部环境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设计,以充分发挥监事会等组织结构的监督职能,并注重权利的集中和下放的有机结合,提高内部牵制的有效性,杜绝“内部控制人”的问题;二是要建立“三重一大”事项的联合决策机制,避免个人因主观性和专业判断力不足而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三是企业管理层应当进一步认识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性,并在管理实践中注重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执行。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要在非上市企业内部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首先要在企业内部提升全员的风险意识,即可以通过对全体员工进行相关风险理论辅导和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等形式来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其次是在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时,要遵循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增强风险分析、评估的客观性;最后是要结合风险的成因划定风险类别,并针对类别制定出预判性较强的应对方案,以提高风险应对的主动性,降低其对企业经营造成的破坏性。以财务风险为例,在实践中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是资金,因此应当从融资渠道、合理安排资金等方面来制定财务风险的应对预案。

(三)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外部因素对非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影响企业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但是企业可从内部入手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一方面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即至少应当确保内部审计部门是由企业负责人管理,而不隶属于任何其他部门;另一方面则应当拓宽内部审计对象,即将内部审计对象从财务会计拓展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非上市企业与上市企业相比,其在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督环境具有明显的不足,因此也造成了其在实施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本文从非上市企业的视角分析了其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别从改善非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三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能够对改善非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全面提升其管理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沈钰祥.国有非上市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05.

[2]朱大为.非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体系的构建—以浙江非上市民营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3 (07).

[3]于小彭.JS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沈阳大学,2018,01.

[4]任延俊.JNGH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7,06.

[5]李宝胜.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会学习,2018 (02).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