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虽好但要饮之有道
2018-12-29
中国有句俗话叫“饭要趁热吃,汤要趁热喝”,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都觉得热的就是好的,相比外国人喜欢喝凉水的习惯,中国老百姓通常都喜欢喝热水。在平时若是感觉身体不舒服,很多人都喜欢叮嘱一句“多喝热水”。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闹肚子,好像“多喝热水”就无所不能了。那么,“多喝热水”真的这么神奇吗?
饮冷水伤阳气
喝热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就有“病至而治之汤液”的记载,《孟子》中也有“冬日则饮汤”的表述,《说文解字》说“汤,热火也”,这里的“汤”说的就是热水。与中国人的热水情缘不同,西方人似乎不太热衷于热水。有华裔作家曾在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说,欧美国家的自来水一般直接饮用,有些人甚至喜欢在水中加冰。
为何国内外对待热水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差异?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方玲分析道,一方面,中国自古以农耕为主,由于谷物提供的热量不够,相比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我们体内蓄积热量的能力偏低,因而更偏爱热食。另一方面,出于对饮用水的安全健康考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鼓励、推广喝熱水,几乎全民都有“喝热水不拉肚子”的意识。
喝热水确实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水的性质偏阴寒,适当提高水的温度,能平衡水的寒凉之性。经常饮用凉水或冻饮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胃肠不适。很多人习惯通过大口喝冷饮来解渴,长久为之,容易造成脾胃虚寒,形成虚寒体质,出现怕冷、手足不温、脘腹冰凉的症状。
热水虽好也要有度
中医养生讲究“度”,过犹不及。喝热水有一定的健康益处,但也要讲究科学方法。
喝热水并不代表水越热越好。喝水时,水需要经过人体的口腔、食管,然后到达胃部。口腔和食道黏膜非常娇嫩,能耐受的温度一般在50℃~60℃。而由于食管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及口腔,当人在喝热水、吃烫食时,往往因为怕烫到嘴,会赶紧咽下去,这个时候食管黏膜很容易被烫伤。食管黏膜在反复受到高温的刺激过程中,容易引起慢性损伤和炎症。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经过相关的研究后,正式提出过热的饮品可能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并将温度超65℃的饮食物列入致癌物2A类,呼吁人们要警惕高温饮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李方玲建议,喝热水的温度不能过高,40℃左右的温开水最好,既不会过度刺激胃肠道,又不易造成血管收缩。人体胃肠道的温度约为37.5℃~38℃,40℃的温开水与人体内环境的温度相近,会让胃肠道更舒适。怕冷人群可以选择饮用温度稍高的水,但最好不高于50℃。(据《中国医药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