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2018-12-29唐慧

党政干部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微媒体科学技术

唐慧

[摘 要]借助微媒体平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是为了顺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浪潮,其根本目的在于谋求最佳的教育效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教育者对微媒体传播的主动适应性不够;微媒体平台宣扬的内容纷繁复杂;教育对象接受微媒体影响的随意性加大等。解决上述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升教育者微媒体素养,加强微媒体监督和管理,注重对教育对象的引领。

[关键词]微媒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D6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09-0022-0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微博、微信、飞信、QQ、MSN、Facebook、Twitter等为代表的微媒体正快速打通全民互联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和民众的“第一信息源”。所谓微媒体,就是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持下,由许多独立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1]它是相对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媒体,并且实现了图像、文字、音频等信息传播方式的综合运用。微媒体以短小精悍见称,简洁凝练的话语中蕴含丰富深邃的内容,同时其信息传播呈现出快速、容易、广泛等鲜明特征。基于此,微媒体从产生以来便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彼此间即时交流和推送信息的有效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贴近教育对象实际,选择微媒体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去开展具体工作。然而在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际过程中,还面临教育者对微媒体传播的主动适应性不够等困境,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一、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根据,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时代要求和现实要求的双重呼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时之所驱:顺应科学技术发展浪潮

从人类社会漫长的演进历程来看,科学技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每次产业革命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出乎意料的便利,已成为推动全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强大力量。尤其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2]204,打破了以往国家及地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隔绝状态,各种信息能够以飞快速度同时传输到世界范围内每个角落,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正是出于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准确认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掷地有声地提出“互联网+”方案,要求把互联网运用到各行各业,以此来推动传统行业的创新性发展,使其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育领域当然也不能例外,需要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微媒体助力,实施“微媒体+教育”的模式。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发扬与时俱进的品质,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对信息传播载体的使用进行探索和创新。将微媒体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就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新载体,开辟新领域、新阵地、新战场,以便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教育方式的固有局限中解放出来。

(二)势之所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

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所以效果不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脱离广大群众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得认清当前的形势,选择微媒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实施手段。从教育对象的特点来看,以微博、微课、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是他们的共同选择。微媒体凭借其传播快速、容易、广泛等独特优势,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渗透力和扩散力,因而有非常庞大的群众基础,人们难免会受到微媒体内容的鼓动。教育者在实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时,就是要抓住教育对象普遍接受微媒体影响这个特点,在其中注入丰富多彩的思想信息,以此作用于相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加广阔的受众群体,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内容的熏陶和滋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效率,实现教育手段的创新。[4]

从微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来看,传统媒体采用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方式,人們被动地接受其传播的信息,而无法作出相应的回答,缺少对信息传播结果的有效反馈机制。与此相反,以网络为支撑的微媒体其实是一个有来有往的双向互动平台。借助微媒体平台对人们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只是运用微媒体向受众传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关键是运用微媒体收集受众对这种教育的集中态度,并据此作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这些新媒体即可通过技术介入增强互动,增强理论教育效果,也能够以新技术拓宽理论教育辐射场,使教育打破空间限制。”[5]切合最广大群众的现实和需求去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才能够真正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困境

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根据时代要求和现实要求作出的有益于受众思想和行为养成的正确选择。然而事物的发展不总是顺心遂意的,实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其继续前进。微媒体在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时同样存在诸多困难,主要有教育者对微媒体传播的主动适应性不够;微媒体平台宣扬的内容纷繁复杂;教育对象接受微媒体影响的随意性加大。

(一)教育者对微媒体传播的主动适应性不够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相关组织者和具体操作者,协调和控制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发挥,以此来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按照其预先设想的目标顺利进行。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然离不开教育者的积极作为,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者之所以成为教育者,是因为他们接受过相当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了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长期从事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关工作,能够比较娴熟地处理教育对象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因而在正常情况下,教育者的专业素养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们却未必具有相应的媒介素养。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更新给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得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了解和掌握必备的新型教育手段。如果教育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能力,固守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如通过课堂灌输或者借助报刊传播等,并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物盲目排斥,必然会脱离广大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无法及时地掌握他们的教育背景和教育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6]从而成为其继续向前推进的瓶颈。由于受年龄、心态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者对新事物缺乏足够的兴趣和接受力,导致他们在运用微媒体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的具体过程中,出现了主动适应性不够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保守和操作技能落后。部分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显然落后于现实发展需求,坚持和推崇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模式,不论是通过课堂传授教育内容,还是把教育内容寓于报刊等权威媒介中,都是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时必定选择的教育手段,然而他们对微媒体的使用存在明显的抵触心理。在这些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里,传统模式的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统性和权威性,而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则是刚产生不久的新事物,缺少可资借鉴的经验,会产生价值偏离等问题。另外,“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教育者尤其是高龄教育者来说,掌握运行复杂且更新迅速的网络技术是比较繁琐和困难的事情。并且教育者通常忙于其本职工作,缺少学习新事物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在施教过程中娴熟操作微媒体。因此,对部分教育者来说,运用微媒体技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是种挑战和压力,他们在微媒体面前处于尴尬的“失语”状态。[7]

(二)微媒体平台宣扬的内容纷繁复杂

在列宁看来,“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加强。”[8]327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授经典作家创立和创新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宣传与我国实际相吻合的中国化理论成果,使教育内容体现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无论使用哪种教育载体,都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这个根本属性。把微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比来看,报刊等传统媒体必须在国家的严格监管下运作,传播内容必须与社会主流声音相符。如果传统媒体的宣传造势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相关部门会对其公开问责,从源头上控制负面信息的肆意扩散。因此,运用传统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特别是剔除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直接对立的内容,在全社会营造昂扬向上的健康舆论氛围,使人们受到感染而愿意相信、接纳马克思主义教育,及时调整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反观微媒体,由于受到的监管和限制较少,其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任何人只要通过了注册,都能在上面自由地发表观点和评论。正因为如此,微媒体平台传递的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态,这是微媒体平台吸引受众注意和兴趣的主要地方。

但是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之中,潜藏着包括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在内的大量信息垃圾,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一,通过微媒体平台传递的无用信息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由于微媒体进入门槛低,各种未经过严格筛选的思想内容涌入进来,造成了信息爆炸的局面。人们在使用微媒体的时候,不仅接触到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而且经常受无用信息的诱惑和干扰。通常情况下,无用信息呈现出娱乐性、猎奇性、游戏性特征,而这些鲜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同时,人们使用微媒体主要还是为寻求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无用信息正好契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因此当无用信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同时出现在受众视野,人们倾向于选择前者,于是在无意中忽视后者或延迟接受其教化。其二,通过微媒体平台传递的有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力。相比于传统媒体,微媒体传播打破了国家的逐级控制和管理,使各种有害信息滋生泛滥。在这里,有害信息主要指偏离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的信息,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存在明显对立。尽管微媒体给人们提供了双向互动的平台,促使思想的火花绽放出光彩,但同时也为不良信息的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微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利益群体的信息,尤其是西方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价值选择。”[9]在微媒体这个相对自由的领域,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宣扬普世价值观的声音此起彼伏,对人们尤其是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的普通群众造成认知冲突,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设的良好舆论环境及其发挥的强大育人功能。总之,微媒体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海量信息、杂乱纷呈的各种观点、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个性解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处于“众声喧哗”的复杂语境中。[10]

(三)教育对象接受微媒体影响的随意性加大

随着微媒体的出现及其强势影响力,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发现,运用微媒体开展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有助于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给教育对象留下的刻板印象,凭借其新颖的形式来扩大受众基础。由是,人们开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寓于微媒体平台,根据微媒体的广泛宣传特点,作用于最大范围的教育对象。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接受微媒体影响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以及不确定性。

从课堂灌输、开会研讨、个别谈话等传统方式来看,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它们把教育对象置于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地位。由于传统方式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色彩,因而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育对象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前并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利,就算对教育内容或者教育手段存在极度抗拒的心理,也会因难以摆脱而选择被迫承受。所以,传统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从而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然而微媒体传播打破了教育对象被动接受的局面,实际选择权掌握在他们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微媒体这个相对宽松的自由领域,由于缺少了外在力量的积极干预,教育对象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决定是否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在什么时候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将其纳入自己的思想认识领域。多数情况下,教育对象接受微媒体影响主要取决于兴趣和需要。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尽管开辟了教育新渠道,其特殊形式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并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教育成果,但是却很难保证这种教育成果长期地维持下去。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经常给人以内容高深莫测、话语空洞抽象的感觉,所以即使是借助微媒体平台作用于教育对象,也难以改变其枯燥乏味的特点。教育对象在访问微媒体平台的过程中,尽管意识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有时由于自控力较差,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各种因素的诱惑和误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三、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对策

根据上述对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分析,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予以解决,如提升教育者微媒体素养、加强微媒体监督和管理、注重对教育对象的引领等,从而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实施。

(一)提升教育者微媒体素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否被教育对象接受和认可,不仅取决于教育内容的正确与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者整体素养的潜在影响。作为社会科学领域智慧的结晶,微媒体的出现和普及,集中显示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把微媒体技术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领域,就是在崭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教育者提出的基本要求。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和自身操作技能的限制,部分教育者对使用微媒体心存抗拒,或者对微媒体的掌握程度不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于是他们在微媒体平台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便遭到阻碍,难以顺利地推进。同时,如果教育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固守传统的教育手段,无形中会给教育对象的想法和态度带来微妙的改变,认为教育者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而对他们传授内容的真理性和先进性心存质疑,最终削弱了教育效果。

在此情况下,必须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提升教育者微媒体素养。所谓微媒体素养,即教育者顺势而为,运用微媒体开展具体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教育者微媒体素养,就是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增强教育者运用微媒体的思想观念和操作技能。首先,教育者要在思想观念上清醒认识到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对新鲜事物不盲目排斥。任何事物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属性,在微媒体平台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也不能例外。尽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但不能否认微媒体作为新时代的产物,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的有利条件。在运用传统方式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借助微媒体平台加强教育内容的宣传和渗透,能够使教育效果得到很好的提升。教育者应当改变保守的思想观念,主动接受新鲜事物,使用微媒体这个大众平台,给教育对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其次,教育者要尽快了解和掌握使用微媒体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当具备的相关操作技能。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日益发展,要求教育者适应变化、终身学习、迎接挑战,提高网络技术和沟通能力。“学校应特别关注相关网络技术训练,提供专项基金,并形成制度规范地执行下去。”[11]教育者要通过学习熟悉微媒体的具体特点及运行流程,在此基础上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融入微媒体平台的新思路。同时,教育者应当对运用微媒体开展教育活动必须具备的沟通技巧进行系统培训,与教育对象形成良性互动。

(二)加强微媒体监督和管理

相比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微媒体的显著特征是开放、自由、包容,因而为信息的互通有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比较民主、宽松的环境里进行,有利于发挥受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自觉对教育内容予以深入的思考和主动的吸收,改变因强硬灌输产生的抵触心理,从而有力地提升教育效果。然而当各种信息同时出现在微媒体平台上,并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干扰时,它们从根本上表明国家有关部门对微媒体监督和管理的缺失。由于微媒体监管存在着漏洞,鱼龙混杂的思想內容通过微媒体平台得到传播和扩散,并进而逐渐渗透到现实社会中,深刻影响着受众对事物的准确认知和真诚接纳,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教育工作的成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12]因此,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要加强微媒体监督和管理,对不良因素进行严格把关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排除它们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造成的干扰,从而在微媒体空间中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使教育对象在耳濡目染中改变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保证微媒体平台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出正面效应,首先要着重提升网络技术。维护微媒体平台的和谐稳定与有序运行,集中宣传特定的思想信息,背后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提升网络技术,对干扰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拦截和过滤,严格控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直接对立的内容在微媒体平台上的出现和传播,尽量减少不和谐因素对广大受众思想、行为方面造成的误导,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稳定和谐的环境里发挥出最大功能。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微媒体舆论阵地。

微媒体平台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信息,这是它激起无数人兴趣的原因所在。但是“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1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要想从这些复杂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到广大受众的目光,真正使人们得到精神的升华、境界的提高,就必须迅速占领舆论阵地。正如毛泽东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14]365通过把教育内容寓于微媒体平台的各个角落,对受众实施全方位的思想宣传和渗透,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入脑、入心。

(三)注重对教育对象的引领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的主要把关者及其效果的直接体现者,教育对象已有的思想观念是否与社会要求相符合,对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及作用发挥具有不容忽视的关键影响。如果教育对象具备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能坚持按照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从事具体活动,那么在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内容的影响,把它们作为自己思想、行动的指南。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相比,运用微媒体开展教育工作赋予了教育对象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在微媒体视域下,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是以强制灌输的方式来保证实施,且缺乏教育对象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的结果反馈机制,主动权掌握在教育对象手中。但教育对象受自我约束能力薄弱、教育内容枯燥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未必会自觉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改变教育对象的随意性态度,除尽力创造和不断改善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内容的客观条件外,更关键之处,在于从教育对象这个主观方面入手,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领。教育对象只有牢固树立选择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的思想观念,在微媒体这种相对自由的复杂环境下,他们才不会因为各种诱惑而随波逐流。首先,进行思想引导。“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15]563大多数情况下,教育对象本身不具备理性意识,面对微媒体平台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他们极容易受到其他人思想观念的牵引。根据教育对象的这个特点,我们要着力培养意见领袖,由他们发出正面的声音,创造积极健康的媒介环境,从而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其次,提供行为示范。教育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教育对象接受外在的情境熏陶,激发其自我教育的动机,主动把社会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榜样尤其是教育对象身边的榜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运用微媒体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动,能够给教育对象造成心理暗示,督促教育对象朝榜样看齐,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运用微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基于时代要求和现实要求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突出的困难。微媒体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出现的这些问题,显然来自于主观和客观双方面的因素,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媒体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设的有利条件,降低了其实际效果。有针对性地探寻上述困难的解决之道,能够更好地发挥微媒体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强大的教化功能,增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折江虹.从微博与微信的异同看社交微媒体走向[J].新闻世界,2014,(7):193-19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4]张亚平,田硕硕.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学理论,2017,(2):222-223.

[5]周瑞辉,傅安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创新与耦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37-40.

[6]陈联俊.互联网思维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32-36.

[7]于丽荣,孙浩峰.微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J].传媒,2017,(9):78-81.

[8]列宁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侯菲菲,陈树文.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122-124.

[10]江守义.困境与突围:关于微媒体时代文论教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208-214.

[11]王永和,杨红星.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拓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4-6.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8.

[13]習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4.

[14]毛泽东选集(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江泽民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宋桂祝

猜你喜欢

微媒体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创新团队风采展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