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诗话重阳
2018-12-29刘湘乙常青
刘湘乙 常青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此节重要的习俗是登高(登山)赏菊、饮菊花酒、赋诗。诗人们妙笔生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两句叙写自己的心情,语气凄切,感情深沉。后两句想象兄弟一起登高的情景,不说自己思亲,而说兄弟思念自己,使感情表达得含蓄、蕴藉,更衬托出对远方亲人的强烈思念。特别是第二句由于高度概括了一种人的普遍的感情,遂成为千古名句。
江总《于长安归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这是诗人晚年由长安回到扬州时所写的诗,诗中表达了对南方故乡的依恋之情。诗的前两句紧扣题目,用工整的对句写出羁旅之迹和南归的心情。写乡心用“南云”作比,写形体用“北雁”为喻,锤字炼句颇具匠心。后两句进一步写对家乡的思恋。诗人用的是设问的句式、象征的手法,菊花开放的形象,韵味浓、感人深。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这是重阳思乡之作。首句紧扣题目,次句写望中所见,既是写烟雾沉沉愁云霭霭之景,又是写心头如风烟郁积的归思。后两句,“他乡”与“万里”关合,“酌金花酒”是借酒消愁,“悲鸿雁天”是对景伤情。全诗先写登高而“眺”,再写“眺”中之景,继写酌酒情事,最后結出“悲”的主旨,针线甚密,饶有情味。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人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便写诗抒写了家国之愁。开头两句,写九日情事。“强欲登高”,“无人送酒”,没精打采,郁郁不乐,连借酒来浇心中块垒都不可能。为全诗定下了抑郁沉闷的基调。三、四两句,转写想象。由“故园菊”想到家乡,再想到国家的破碎局面。“故园菊”无主而开,都城变成战场,这更加重了心头的暗淡和痛苦。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不仅写出愁怀的原因,也进一步开拓了诗的意境,突出了诗的主题。
陆游《重阳》:“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前两句描写长江沿岸的优美景色。“丹叶”“黄花”,红黄相衬,色彩鲜明。“更断肠”,极写不乐而苦之情。后两句通过“细腰宫畔”痛饮的行动,表达了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享乐腐化的愤恨。用典隐晦,思想内涵,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重阳诗。
重阳赏菊是诗人的雅兴。陶渊明的“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朴实之中见真情,意趣盎然。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热爱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趣。古诗“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何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呈现出一幅清新的重阳赏菊图。
重阳插茱萸也是此节的重要习俗。杜甫《九日兰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王昌龄《九日登高》“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孟浩然的“茱萸正少佩,折取寄情亲”,都描绘了古人插茱萸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