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12-29温珺
家庭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既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教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就目前的家庭作业布置现状来看,很多作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作用,却成为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在家庭作业布置上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帮助提升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作业内容机械重复
就作业内容的机械重复来说,小学低年级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就语文科目来说,教师布置的作业多半都是抄写生字,一写就是好几十遍,这样机械重复的作业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仅没有什么教学作用和意义,而且这种抄写的形式也不被小学生所喜爱,学生以应付差事的心理来完成作业,效果可想而知。
家庭作业形式单一枯燥
低年级的抄写作业形式单一,这是因为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接触的知识少,无法布置更多形式的作业。在稍高年级一点之后,学生接触了更多内容的知识,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化一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拿数学科目来说,学生依旧是在“题海战术”中辛苦“跋涉”,算不完的一道道题,做不到头的一张张卷,这种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自然也不会高,作业效果平平。
附加家庭作业纷繁复杂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各位家长的座右铭,学生的家庭作业除了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之外,还有来自家长的“补给”。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让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在国家呼吁“减负”的时期,教师逐渐减少家庭作业,而家长却把这些“多余”的时间统统利用了起来。有给学生报各种辅导班的,与学习相关的,如英语、口算、心算;与技能相关的,钢琴、跳舞、跆拳道。孩子一放学就要去另外的教育机构补课,回家便要完成教师的作业,有些家长甚至还会给孩子“附加题”,买来各种试卷、参考书让孩子练习。在复杂的附加家庭作业下,学生疲惫不堪,家长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却丝毫不敢放松,他们认为如果现在孩子不吃苦,今后如何与人竞争,孩子始终无法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家庭作业认识存在偏颇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于家庭布置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颇。相信很多家长都是这样,一看学生在家里没有动笔,就会说:“老师今天没有留作业吗?怎么看不到你写作业。”在多数人看来,只有书面作业是作业,其他的作业则不是作业。尤其是素质教育之后,要求给学生“减负”,不布置书面的作业。在没有书面作业之后,家长和孩子都感觉无所事事,很多孩子就开始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或者在外面和同学玩耍。
改善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策略
明确家庭作业布置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自律能力差,他们还不能合理地控制自己、分配时间、计划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引导和监督的工作。家庭作业就是对于教师“鞭长莫及”的地方放置的“指挥棒”,既能有效补充、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为学生的课下学习指明方向,避免学生回家后无所事事,甚至沾染一些恶习。教师要认识到家庭作用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并实施适时的引导,教给学生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分配课余时间,从而更加高效省时地完成作业。比如,相较于书面作业来说,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探索性、发现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世间百态,感受、评判善恶,学习感恩。对于这些体验,学生很难在书本上获得,亟待课后的补充,教师布置类似的作业才能彰显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正确、合理地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首先,家庭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习本身的需要,布置一些针对性强、灵活多变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对家庭作业充满兴趣。
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作业
教育不是学校或者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在学校执行减负提质的同时,也应该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布置家庭作业也应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不要一边减、一边加,一边素质教育、一边应试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能够顺利进行。
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家庭作业,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小学这个起跑线上学得丰富、学得快乐、学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