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 从“忧”到“优”

2018-12-29高爱芳

家长·下 2018年6期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阅读则是一条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问题一:

来自H同学妈妈的求助:“老师,我家孩子这次的考试成绩又特别糟糕,他说题目上有好多字都不认识,阅读和看图说话都是他的弱点,怎么办啊?”H同学平时看着很机灵,上课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抄写汉字还常常得到优秀加星,为什么一到考试就不理想了呢?

在低年级学生中,像H同学这样认字少、阅读存在问题的学生并不少。我总结了一下,H同学认字、阅读状况不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识字量的缺少、识字方法的单一

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没有系统地接触过汉字,认识的方块字少得可怜,有些小学生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不会认,这时候要求学生们进行阅读,这不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问题二:

记得有一次,H同学的妈妈和我沟通在家辅导孩子识字的困惑,她说:“老师,我几乎每天回家都会教孩子认字,为什么这个孩子还是记不住呢?有时候连新的生字都记不全。”我接着问H妈妈,她是如何辅导孩子认字的。H妈妈说:“我就让他用生字组词呀!”刚好我身边看到一个“敏”字,就让H妈妈告诉我,如何教孩子认这个字,H妈妈说:“跟我读,这个字念mǐn,敏捷的敏,灵敏的敏。记住了吗?”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H妈妈每天教得辛苦,H同学学得辛苦,得到的却是事倍功半。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有栩栩如生的象形字、展开联想的会意字、绘声绘义的形声字。像教学“日”时,可以先画个太阳,再简化,就是现在的“日”字。学生自己认读汉字时,往往缺少方法,只是单纯地把汉字分成某种结构,不能很好地将字形和字义对应起来,这样的识字效果往往欠佳。

阅读氛围薄弱

问题三:

学生L的爸爸私下找我说:“老师,能不能麻烦您帮个忙?我家孩子每天回家写完作业就一直看电视,一到周末更是整天看动画片,我们工作很忙,也顾不上她,爷爷奶奶比较宠她。您能不能和孩子谈谈心?叫她少看点电视。”

在校园外的课外阅读实施起来存在困难,那么在校园里的课外阅读又如何呢?毋庸置疑,形势也是严峻的。基于年龄特点,该阶段的学生最大特点就是好动、坐不住,同时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的注HoUqZWklb87MOyDQ5sDlOD+dIDD3jFO3MnDxyQ0z1Jw=意力很容易被分散,窗外的小鸟、泥土里的小蜗牛、同学的新橡皮泥都在瓜分着学生们的有限时间,课外阅读早就被他们抛在脑后了。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也比较狭窄,绝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因此,在教学生识字、写字的同时,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书本世界、激发阅读兴趣,对一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来说责任重大。为此,在平时的每节语文课堂上,我都特别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在阅读中对语句美的感悟,努力把书籍的魅力传播给学生。

第一,我努力做好语文课堂上文本意境的拓展。课堂上除了教学生识字、写字、读词语外,我还常常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向学生描绘出一副学生不熟悉却又十分有趣的画面。如教学课文《怎么都快乐》时,当我声情并茂地把童年时一群小伙伴一起打弹珠、廿四夜时农田里放火、六月插秧时满田的青蛙和小蛇的热闹场景、下大雨一个人在家看水泡泡的宁静介绍给学生们时,每一位学生的眼睛里都散发着光芒,朗读课文时也多了不少趣味性。

第二,注重课堂朗读方式的多样性。低年级的课堂应该是有趣、灵动的,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自然而然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朗读中,我常常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如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等。此外,还有加动作读,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学生们用可爱的小手做出小鱼“摇着尾巴”、老牛“甩着尾巴”、燕子“摆着尾巴”的动作,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既掌握了文本词语,又通过实际动作学习领悟了“摇着”“甩着”“摆着”的不同含义。

第三,家庭阅读的指导。我特别注重课外阅读的家校联手。我经常在QQ群里和家长交流,询问学生们在家都做些什么,有没有每天都进行课外阅读,询问家长们家庭阅读是如何进行的,并适时给予一些建议。我不定时地邀请家长拍一拍孩子在家学习的视频或照片到群里,并及时做出正面评价,大家的积极性也跟着上来了。

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理念,我的语文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我总是教导学生们多在生活中发现阅读、在社会中学会阅读。对于经常和长辈一起坐公交的学生,我会请他们根据报站声记住自己沿途会经过哪些站台;我会告诉学生和长辈去超市购物时,自己找到需要购买的物品并尝试记住物品对应的汉字;周末,我常常布置学生去认一认周边商家的门牌名这种不带目的性、有点娱乐性质的小作业,学生们常常乐此不疲。每到周一,总有学生围着我报告他们发现了哪本新奇的书或者借阅了哪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