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力的增强

2018-12-29池彧

家长·下 2018年6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力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活力的增强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经验独立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需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多种问题,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力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当务之急。

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

学生受到自身学习意识能力的影响

小学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其自制力较差,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学习,学生一般会用自己的心理想象去学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时间也不长,对学习的目的并不清楚,学习的意识能力也不强,往往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很多时候,学生做好作业就去玩了,不爱主动学习,受到自身学习意识能力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

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惧怕教师,师生关系比较僵硬,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积极性不强,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活力来让学生主动学习。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虽然教师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师生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的情况,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缺乏关心,未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有时候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逆反心理。

课堂学习方式单一

从心理层面来讲,小学生还比较单纯,相比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更容易接受动态画面。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力,课堂学习的单一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活力。而日趋前进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在课堂外可以接触到更多生动形象的元素,不同于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学习活力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提高学生学习活力的重要性。一方面,改善学习活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力的增强。

增强学生学习活力的建议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生活

小学属于教育的初期,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来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逻辑,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例如:妈妈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她从一楼走到六楼一共要用多少分钟?该题可提前布置,让学生在课间去感受,上课时再用PPT展示楼梯的横截面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从一楼走到三楼只要走两段阶梯,从一楼走到六楼要走五段阶梯,让学生们感受到小学数学贴近生活、源于生活,激发其学习动力,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习数学的活力和精力,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

家校联合,激发活力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校中,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善于思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作用,鼓舞他们创造性地发散思维。在家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导入数学计算中,例如数水果、计算运动的距离等,培养其兴趣爱好,增强其学习活力和动力,并通过学习来培养家庭感情、增强亲子关系,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合适方法,高效教学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适的方法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更有效率地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习的活力,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平等互动,活跃气氛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为学生营造出活跃、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跟上教师的节奏,自主学习、热爱学习。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生硬的数学课变得活跃,让学生自然地接受课程。

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现代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日新月异的信息发展环境让他们的生活不再单纯,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触生活,从生活中认识人和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教学已不是简单地改改作业和随便上上课那么简单,平等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和增强学生学习活力已成为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活力,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把生硬的数学课变得活泼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