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农村小学音乐的有效性教学

2018-12-29尚泓

家长·下 2018年6期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薄弱地区的小学教学逐渐受到业内人士及人民群众的关注,在这一大环境下,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学开始开设小学音乐课程,以丰富学生生活,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支持。这一举措的实施对于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给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谈及教育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专业行为,能够使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针对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现存问题的分析

音乐教材选取不当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教学与教育事业在开发学生智力、塑造个性特点、提高个体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的影响十分深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必须本着科学性的原则,选择较为多元化的、丰富的、适合学情的音乐教材。但是在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学中,存在教材选取单一的问题,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忽视乐理知识的简单渗透和乐器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将音乐课堂变成了一个仅仅教学生唱歌的课堂,这就使教学在多元性、丰富性方面存在很多欠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足

当前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视度还远远不足,故而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这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低下。其次,多数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即使有少数音乐教师是专业的,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他们要在学校兼带其他主课,脱离了本专业教学,很少有交流学习的机会,导致师资力量薄弱,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有待丰富

现在,许多地区的音乐教学仍然沿袭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这种方式直接影响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及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难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就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活动中并未成为主体,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作为主体的情况并未改变,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优化策略

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认为,兴趣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研究并充分利用其规律,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性,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举例而言,在《摇篮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创设适宜的情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度较高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将其展示给学生,将学生置身于这一情境中,帮助其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之后再以温柔的语调唱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该曲创作背景的讲解中融入故事元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运用多媒体,激发音乐教育活力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与教学领域的不断融合,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多阶段、多领域教学中展示出了非比寻常的潜力。这一技术的引入为我国现代教学尤其是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所以,新课标中重点指出: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扩展现代音乐课堂的丰富性与灵活性,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并将这一技术手段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打造一个声像一体、生动形象、丰富与活泼的音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门与学校也应该关注并解决农村地区教学设备匮乏的实际困难,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为早日实现多媒体音乐课堂而努力。

优化课堂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重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不断地优化课堂设计。第一,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避免课堂枯燥无味,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第二,从教学时间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控制,为学生的表达与提问留出充足的时间;第三,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展示,通过课程设计与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重视教学的丰富性与教材的选择,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提高师资水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聚焦于课堂设计的有效性与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课堂与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