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探索
2018-12-29宁银仓马生香
从心理学上来说,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的心理和行为。一旦产生了自信心,在面对所有的挫折和困难时都可以游刃有余,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见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才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了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下谈谈我的感受。
关爱学生、赏识学生
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教师要真诚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和意见,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不能高高在上,轻易指责学生。学生一旦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感受到他不是无足轻重的,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就是要给予学生们肯定和赏识,这是比较重要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赏识班级里每位学生的进步,能够给予学生们自信心,迅速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因此,要建立和创设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的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信”起来。在平时,教师可以经常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因为学生的自我认识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学生,他们就会在心灵中意识到:别的同学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够做到。
通过鼓励让学生找到自信心
首先,对于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地鼓励学生,使其自信心持久地保存下去。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首先要试着引起别人对你的注意。大家都可以注意到,不管在教学还是各种活动中,一般后排的座位总是先被坐满,而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学生都希望自己不会“太突出”,他们害怕受人注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心。但是,坐在前面的位置能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心,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规则,从现在开始试试。坐前排会比较显眼,但是一切成功都是特别显眼的,所以要学会让自己显眼,当你很显眼的时候,就表示你已经距离成功很近了。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如果学生回答错误,除了提示正确结果之外,还要鼓励学生拥有回答问题的勇气。教师要多些赞许、少些责备,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自信心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能充满信心,从而愿意参加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因此,教师千万不要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惩罚或不尊重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发展和树立自信心。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就要对学生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的微小的困难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的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是要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一些学困生也能有机会体验成功。实行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课后作业也可以实行分层布置,这样既可以让中下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防止学生因作业偏难,通过抄袭来完成任务,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突破口,体验成功,树立自信,然后以点带面,逐渐地延伸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自信心是对情商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自信心强的学生,他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告诉学生: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是独特的,并且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创造自己的个性与未来。
结语
总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面对并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调动一切手段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以此为首要任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我相信,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每个耕耘着的教师的不断努力,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会不断提高,他们也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