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观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

2018-12-29周锦云

家长·下 2018年6期

从广泛的意义来讲,每个学生都将告别校园生活,走向色彩斑斓的社会,从事某种职业,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涯。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观教育,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认识各种社会职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将来踏入职业生活“厉兵秣马”。但是知易行难,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职业观教育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了以下几条可行性的策略,实属笔者一己拙见,以期能对各位同仁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职业观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中渗透的必要性

避免初中毕业生中考志愿填报的盲目性

初中毕业生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是投入中职院校,还是选择继续按部就班地读普通高中,又或者干脆直接就业?这是每个初中生无可避免要考虑的问题,每一种选择都将对学生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所以需要格外谨慎地对待。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观教育,初中生在升学和专业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总是偏听偏信,一切遵从父母的安排。每当中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家长不是从孩子的实情出发,而是一味地选择读普通高中,对于中职院校从来不予理睬,感觉没什么前途,从而对孩子的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初中生职业观教育严重缺乏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观教育,甚至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几乎是一片空白,从而导致学生对社会职业存在强烈的陌生感,对职业的含义概念非常模糊,更谈不上对自己将来该从事何种职业有什么具体规划。因此,当今的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 “就业无计划”“升学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打算”,致使初中生走上了一条狭窄的人生道路。

职业观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渗透策略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职业观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以及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来渗透职业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打下良好铺垫。对此,这就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深度剖析教材,从里面发掘出与职业观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并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依据苏人版八年级下册法律常识的内容,教师可以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扮演当事人,有的学生扮演辩护人,有的学生扮演审判长,有的学生扮演公诉人等等,让学生在对“案件”进行辩论的过程中,体会法官的公正和威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审视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性格、特长、爱好、思维方式等等),从而为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奠定良好基础,可谓一矢双穿之举。

坚持每周一节人生规划课程

没有规划的城市是杂乱无章、拥挤不堪的,没有规划的人生是浑浑噩噩、无序混乱的。无论是选择读高中还是上中职院校,抑或是直接就业,只要孜孜不倦地学习,肯下功夫,往往都能拥有灿烂美满的人生,关键是选准自己的人生路。但是,绝大部分初中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非常滞后,认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是高中教师的事情,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导致初中生普遍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感到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所在,往往按照父母的建议来选择学习的专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

对此,初中学校可以选派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骨干教师,坚持开设每周一节人生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导,给他们提供了解社会、选择理想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将来准备干什么,把握好正确的目标,选择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初中生的职业观教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在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应该树立对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的意识,这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职业观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明确职业观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大力加强初中生的职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避免在学科渗透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情况。一言以蔽之,对初中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职业观教育,这是每一位思品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职业观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能否渗透成功,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可谓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多种手段,不断加强初中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