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2-29刘清罗卫华

家长·下 2018年6期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正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型,与此同时,德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挑战。中小学的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如何让他们德才兼备,成为合格的国家建设者,是一线教育工作者们的首要任务。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德育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校的办学宗旨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家长的日常教诲还是学生的耳濡目染,都是重智轻德。家长看分数择校,学校为提升“知名度”而更加看重升学率,教师在教学中也更加注重成绩,学生也认为只要成绩好,就无所不能。德育受不到重视,实施效率也事倍功半。

德育队伍不优

由于德育受不到重视,德育的队伍建设也不被关注,很多的德育教师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代理”,教学质量低,状况堪忧。再者,不同教学职务之间的教师互动性差,基本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态,很少关心自己岗位之外的事情,认为德育与自己无关。德育不能渗透在各科中,仅仅依靠思想品德教育远远不够。

德育目标空泛

纵观中小学德育目标,大多是“高大全” “假大空”,口号看似喊得响亮、漂亮,但却太“高远”,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水平来说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仅使德育“空有其表”,而且还很难落到实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德育目标背道而驰。

德育方法简单

由于传统老旧观念的制约,德育方法只限于灌输,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情感活动、能力提升、思维创新等过程和能力的形成,再加上教师德育方法单一、机械,采取空洞的说教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庭德育匮乏

纵观当前的家庭现状,主要分为三类:其一,独生子女,备受溺爱;其二,留守儿童,无人教育;其三,单亲家庭,心灵脆弱。这些家庭组成中,无论是哪一种,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缺乏家庭德育,影响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德育环境恶劣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模仿心理极强的阶段,他们爱好模仿他人,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因素。然而当前的社会环境鱼龙混杂,很多不负责任的信息传播在学生的精神食粮中掺入了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的腐蚀品,影响学生良好德行的培养。

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强化德育意识,增强育人信念

首先,强化校领导部门人员的德育意识,树立“德育为首”的教育宗旨,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只有领导部门思想正确,将德育当作大事来抓,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会得到落实与改善;其次,组织教师培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尊重学生,采用探究式的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德育机制,将德育成果纳入考核,成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设德育队伍,提升德育质量

俗话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学校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在学校教师团队中,从各个方面来考虑,择优组建政教处,选择品行兼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组织一支超强的德育队伍。同时,还要对这部分教师进行重点的培训,旨在帮助他们更新观念,提升德育质量。此外,学校还要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加强交流,让教师在日常交际中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明确德育目标,实施有效方法

要使德育工作收到实效,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时代精神与要求。在追求高层次德育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必需的、基础性的目标的实现。教育学生要想攀登知识高峰,首先要学好基础文化知识;要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贡献,首先要学会为自己的家庭、团队和班级做贡献;要怎样去爱自己的母亲、爱护自己的集体、热爱自己的家乡等。同时,要积极开展学生喜欢的且乐于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忌强迫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加强家庭德育,发挥辅助作用

一是切实做好普访工作,建立家校通,让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地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实现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二是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培训家长,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助;三是成立家长理事会。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全体理事会议,通报学校工作情况,听取理事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