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方法

2018-12-29杨杰

家长·下 2018年6期

运动损伤

什么是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简单来说就是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运动训练量不合理、运动项目不熟悉、技术动作不到位、运动场地布置不合理、身体素质差、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准备工作不到位等等。小学生在上体育课和健康课期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活动的情况,减少和杜绝意外的发生。

运动损伤分类

不同的运动项目造成的损伤部位不同,比如跨栏运动员较容易受伤部位是脚踝,体操运动员则是手腕、腰部和肩部等等,常见的运动损伤有:1.肌肉挫伤,受到重力击打到身体某一部位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2.肌肉拉伤,做运动过程中,肌肉用力过猛,超出肌肉本能承受的范围而造成损伤。3.骨折,身体因受到外力,造成关节出现畸形的损伤。

发生运动损伤原因

缺乏安全意识

在学校中,发生运功损伤跟学生和教师缺乏安全意识有许多关系,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可能存在的隐患有足够的重视,存有侥幸心理,最终导致意外发生。部分教师拥有错误认识,觉得在体育课和健康中发生一些运动损伤是正常现象,不能避免;在授课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将安全意识进行讲解,提醒不到位。小学生爱玩,他们对于危险认知能力较弱,在整个体育和健康课中,几乎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训练中相互打闹,对运动前准备懈怠,自由活动中相互追逐。

运动前准备不充分

众所周知,在做运动之前需要做好准备,主要是进行心理和身体机能调节,让学生们能够完成后续的训练内容。在体育和健康课中,运动前不做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都会让孩子们身体机能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导致在后续的运动训练中机体紧张,直接影响到孩子韧带、肌肉、关节等部位不协调等。很多常见运动损伤在体育活动中是可以避免的,如这种因正式训练准备不充分或者没有准备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训练动作不规规范或不熟悉

体育课是孩子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孩子在该课程中受到运功损伤的情况较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训练动作不规范或不熟悉。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对于很多运动技术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不清楚,在学习中就达不到运功技术要求,那么在后续练习中会出现多余的动作或者忘记部分动作,对其技术要领掌握不熟练。在运动练习中出现训练动作错误,就容易让孩子在这过程中造成损伤。小学生的小脑还没发育完全,平衡能力较差,并且神经系统容易兴奋,自我控制能力差,就会因这些错误的动作造成运动损伤。

训练运动内容安排不合理

无论在哪方面超负荷工作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在小学体育和健康课运动也是这样,不合理的训练安排会直接让孩子造成运动损伤。在安排小学生们体育训练需要教师做出合理安排,若是运动量过少,则不能达到训练效果,若是训练内容超负荷,则会让孩子们受到损伤。

训练者状态不佳

训练者状态不佳就会导致身体协调能力、注意力、警惕性下降,反应比较迟钝,若是在这时候参加较强的训练,就容易发生意外,让学生们受到损伤。

场地、器材问题

场地和器材问题会直接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受伤,从而造成运动损伤。场地问题:表面凹凸不平,跑道太滑或者太硬。器材问题:年久失修,维护不良,安装不规范,使用不当。

解决问题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意外发生,减少运动损伤。首先需要体育教师重视安全意识教育,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要知道,体育活动是在保证学生安全下促进健康锻炼,提高运动水平。除了体育教师在课间为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强调安全问题之外,班主任也应该多为这些孩子们灌输更多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

强化动作要领,做好准备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较小,对于很多训练要领还不能理解,导致动作不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体育教师强化这些动作要领,并加强对容易受伤部位进行锻炼,执行针对性指导,让孩子们能够充分掌握到体育运动训练的重点。小学体育和健康课进行正式教学之前要做好准备,让学生们肢体得到有效舒展,从而适应后续的运动量。

结语

小学生在运动中受到伤害比较常见,但还是需要教师们能够妥善处理,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在体育课和健康课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需要他们拥有较高职业素养,能够对学生安全负责,为孩子强调安全意识重要性,认真、妥善开展每一项体育运动,减少意外发生,避免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