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生命之花
2018-12-29马京
小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学校及家长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很多学校也在不断地为学生们普及关于人身安全的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安全与生命教育,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安全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并做出一些尝试,希望达到理想的效果。
语文是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人文性的本质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它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语文课程不仅给学生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价值,关注生命的内在需求和精神层面的渴望,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起着感染作用。其在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上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营造生命温情的教学环境
班级环境作为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各方面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班级环境会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增强自信心,推动身心的协调发展;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班级生活中,处处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使用鼓励的语言,比如“你真棒”“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的字写得很漂亮”“没关系,我们继续努力”等等;在课堂上多使用互动式教学,如开展“安全知识辩论会”“火灾安全小讲堂”等等;布置课下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比如一起制作安全画报等;这样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心态,通过E+39lz4Y7mVU2UJnEMherlpoxxlR0fF3xAGfRaxf3bA=使用合作教学,让班级处于一种互助、友好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另外,在班级的板报或者“阅读角”中,也可以贴一些安全标语或者安全小常识等,将安全教育渗透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挖掘生命蕴意的教学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最佳材料。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于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打开学生的感知与思考创造之门,释放生命的能量,并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将安全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完美的渗透融合。
例如,《要下雨了》一课,教师让学生思考下雨时文中小动物们的反应,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反应?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教师接着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下雨的前兆吗?”学生们有的说天气很闷,乌云密布;有的说地上有很多小蚂蚁;有的说会刮大风……教师又问:“那么,下雨时大家该怎么办呢?”学生:“带雨伞(披雨披)。”教师接着引导:“大家没有带伞的时候怎么避雨?”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这时教师要严肃地传授避雨时的正确做法:“同学们在避雨的时候,千万不要在电线杆附近、树底下、金属物旁边这些易导电的地方避雨,走路时要注意看来往车辆,还要注意脚下,不要走积水多的地方,不要走山路……”学生通过这堂课,不仅学到书本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安全知识。
运用生命灵性的教学形式
聆听生命语言,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传授安全教育;解读生命,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构建平等、快乐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以采取话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体会课文思想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生动活泼的话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消化安全知识。
例如上文的《要下雨了》一课,教师在口头传授安全知识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们排练小话剧,让学生们扮演课本中的小动物,另外,让一位学生扮演“旁白”,将简短的课本故事排练成一部“安全防范小剧场”。比如扮演小兔子的学生在大树下躲雨,小燕子说:“小兔子千万不要躲在树下,这样会被雷电劈到的!”小兔子不解地问:“为什么呀?树是木头做的,是绝缘体呀?”小燕子说:“木头本身是绝缘体,但水是导电的,下雨过后木头被水浸湿,自然也就变成导电物体了。”旁白:“同学们,大家一定要记住,下雨时,尤其是闪电打雷的时候,千万不要躲在树下。”话剧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其中的安全问题,并且传授学生正确的避雨方式。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与生命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义务与职责,教师在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还要透过文本内容找出隐含的安全问题,并将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学到基本的安全知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除了以教材为载体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或其他项目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为通往成功的彼岸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