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2018-12-29倪勇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而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信息技术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使得学校管理实现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笔者是一名负责学校信息技术的职工,在任职期间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优势,本文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
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具备着较多的优势,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性,但是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中小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较为落后,存在多人使用一台计算机设备的情况,并且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意识较差,无法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期间,缺少“人文关怀”,学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去学习,而是去娱乐;部分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便利性,习惯把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教学工具,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也无法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最后是中小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对信息技术缺乏重视,导致各学科教师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素养。
提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有效性的方法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设备的工具性认知
当前信息技术拥有较强的便利性,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只有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地使用计算机设备,而很多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甚至由于不会正确使用计算机而产生严重的恐惧感,所以增强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设备的工具性认知很有必要。学校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并且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通过互联网巩固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点,浏览一些时事新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除了开展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来展开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渠道,为日后的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信息技术硬件配置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有限,在很多学校可以看到多名同学使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所以要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信息技术硬件配置现状。借鉴国外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配置现状: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政府要结合自身财力情况,定期安排专项经费投入信息技术教育;其次,政府部门要设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对学校购买计算机提供优惠价,以此来提中小学校使用与购买计算机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实用性与重要性。最后,要定期开展旧计算机的捐赠、维修、回收试点工作,把修理、回收的计算机捐赠给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校。
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当前还有很多中小学生不会使用计算机设备,或者说不擅长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而各科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中小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既能够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把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也能够让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宽自身知识面。结合国内外文献,要想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需要开展多方位的资金投入,例如,通过教研室、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员、各级培训中心等,让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其次,需要选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还要结合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来展开培训,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学科、深入课堂的瓶颈问题。
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管理、开发工作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较大的便利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管理、开发工作很有必要。教育信息资源现代化功能能够让各科教师获得丰富的教学信息,提升自我专业教学技能,为教师的科研工作创造基础条件,其次还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听各个地区优秀教师授课,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教学差异。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化建设,引导软件开发由应试型转变为模拟性、资料型、工具型、智能型、检索型、开放型,其次还要强化服务意识,鼓励学生、教师、学校积极应用教育信息资源,开展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防止出现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情况。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工作,引入一些高新的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其次,政府也要从经费以及政策上加强鼓励与支持,促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