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让学引思”的应用与教学设计
2018-12-29戴运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让学引思”教育理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当前小学数学中“让学引思”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如何应用好“让学引思”思想创新开展数学教育,已经成为数学教师广泛热议的话题。
构建情境,激发自学兴趣
要想充分发挥“让学引思”的教育作用,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思维自主创造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需求,构建数学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此外,考虑到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教师应适当放缓教育节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能够灵活使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计算学生卡的面积。在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加以分析、比较,提出问题:“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方法?理由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发参与实验,验证、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的运用价值。在学生进行自主验证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设问引学,深化数学思维
基于“让学引思”教育思想的指导,要想不断优化数学教育,教师作为核心人物,除了要深入剖析数学教材内容,依据教材设计情况制定具备研究价值的学习问题,还要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提出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针对性。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灵魂,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设计并提出具备研究价值的问题是实现“让学引思”教育目标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传统教育模式遗留的问题。
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以学生喝牛奶这一例子为切入点,设计如下生活化问题:“同学们,小明昨天跟我说他遇到了大麻烦,原来小明家想要订购牛奶,但小明不确定自己的钱是否能支付得起牛奶的费用,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已知牛奶一个月的订购价格是28元,若连续订一个季度,店家会免费送文具一套;订购半年,赠送双肩背包;订购一年,则赠送一辆四驱车。小明想要四驱车,所以他请大家帮助他计算一下多少钱才能够拥有四驱车。”此时教师为学生留出讨论的时间,汇总自己想到的计算方法。如:第一种,计算季度再乘4;第二种,先算半年再乘4;第三种,先算十个月再加上两个月。在学生列出计算公式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式,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原来变换两个乘数的位置,是不影响计算结果的。仅仅了解计算方法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自主编题,从生活中取材。如:已知水彩笔总支数和每盒水彩笔的支数,如何计算水彩笔的盒数;或是已知动物园的门票与门票售卖总和,计算动物园一天的客流量。大量生活案例被学生挖掘出来,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深化了他们的学习认知。在此种环境下学习,学生真正走进了生活,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与价值性。
启思创新,培养学习个性
我们通过解读“让学引思”思想可知,其主张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多种思维的碰撞下实现知识的深入探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其学习潜能,培育学习个性。
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已知有16支足球队参加比赛,以单场淘汰制进行,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随后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展示比赛过程,计算出最后的结果。在学生掌握方法后,教师追问:“假设有64支球队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比赛,需要进行多少场?128支球队呢?”学生通过交流计算,逐渐理解数学“转化”的方法。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不仅自主探索知识,归纳数学计算规律,还收获了大量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后引导,延伸教学
课后复习不仅局限于布置具备巩固性与考察性的数学作业,还应进行适当的教学延伸,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基于“让学引思”理念的指导,教师应以“知识迁移”为重点,教会学生更快学习的方法。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难度和开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含义,不断丰富复习内容,从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无缝衔接,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让学引思”作为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应提高对此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提升数学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