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
2018-12-29纪瑞超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基础,同时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学生形成化学情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有力手段,是提升化学教学水平的主要内容。而实验教学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加以培养的重中之重。高中化学教学阶段,需要把核心素养渗透在每一节实验教学课中。本文以此为基础,着重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
教学改革的深化工作,是当代高中教育发展的根本。而化学是高中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课堂教学发展,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点,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生健康茁壮地成长。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中之重,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探究性,这是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借助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加以阐述。
深度挖掘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现如今,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照搬照抄课本中的实验内容已经是学生的一种习惯,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明显缺乏自主思考,甚至有些教师在没有现代教学技术辅助的情况下,就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他们更倾向于借助多媒体等技术对实验过程加以演示,而不是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实验教学内容,而且演示课件中的实验过程从头到尾都非常顺利,缺少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合力将问题解决的环节,这对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而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从课本出发,将课本中活动探究部分开展完整,提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采取规范化的探究流程进行。
例如,在讲解三价铁和二价铁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参照课本完成相应的探究活动,所采用的实验试剂包括新制氯水、浓硝酸与稀硝酸、铜片、锌粒、三氯化铁溶液、硫酸铁溶液、铁粉与稀硫酸等。教师可以安排一半的学生对Fe2+氧化性进行探究,而另一半学生可以对Fe3+氧化性进行探究。
指导学生合理改造教材中复杂或危险的实验
教材中有些实验存在一些复杂与危险性,也有部分设计缺乏合理性。为此,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在确保安全、环保与简约的基础上,借助相关资料的查询、实验设备与试剂的调整、试剂用量的改变还有丰富的联想,针对实验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以提高实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实现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其中的目的。
想要更好地对实验课程加以改造,教师与学生必须仔细研读课本和有关材料,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知识也会变得更加扎实,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更自发地参与到实验探究过程中,而且思维在得到发散的同时,实践创新能力与操作能力也会得到稳步提高。
例如,在稀硝酸与铜反应实验中,可考虑将试管替换为注射器械,如此注射器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在氧气吸入的同一时刻师生也能够看到生成NO2时的具体情况。硝酸铜和NO2的生成均可借助注射器注射进氢氧化钠水溶剂中,避免对环境构成破坏。
合理借助多媒体等技术,促进实验教学的展开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指出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信息技术和教育紧密结合作为前提,以达到教育模式优化的目的。
近几年,伴随着多媒体科技发展的加速化,从某些方面来说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常规教学模式一种很好的改革尝试。新时期背景下,把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紧密联合在一起,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冲击必然也不小,此举也是丰富教学内容的一种理想途径,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也能够进一步对教学形成规范作用。
比如,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对反应复杂与作用时间长或是易爆易燃的实验内容进行播放,将更具体、直观的实验效果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使他们对实验内容一目了然,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但需要注意对多媒体相关技术的结合应用,只可将其作为实验教学辅助手段,不可以把全部实验演示都通过多媒体完成,要知道先进技术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工具。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这是确保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的基础。在高中时期,学生处在个性发展的特殊阶段,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应围绕发散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凭借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学习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联想能力;密切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自主设计中,最终达到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