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探索
2018-12-29何恒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初中阶段,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掌握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并能够与作者获得情感上的沟通和互动,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应注重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日常教学入手,探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生本课堂,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情绪非常饱满、热情,但是台下的学生却反应平淡,对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而是将自己作为主角,学生作为配角,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采用生本课堂,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对《保卫黄河》《河边对口曲》等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开始之前,我询问学生是否对《黄河大合唱》有了解,有的学生站起来为同学们演唱了《保卫黄河》,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这名同学的感染下,很多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听过类似的歌曲,并愿意与同学共同演唱。在大家情绪的影响下,我让学生带着歌曲中的感情,共同朗读《黄河颂》这篇课文。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朗读比以往有了更多的情感,能够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作者的文字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良好的朗诵效果,学生不再是被动跟随我的步伐,而是对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够自主分析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热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活泼、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遵循规律,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智力和心理不断成熟,但是与成人相比,其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欠缺。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合,确保教学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教学的内容,获得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最苦与最乐》的时候,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思考。学生的社会经历比较少,对于人生中的责任缺乏认识,对于课文中所提到的“身背未了的责任最苦”“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等论点无法透彻理解。对于议论文,学生之前学习过类似的文章,但对于观点的把握缺乏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对话、讨论、朗读、精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理解。于是,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通过反复阅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对学情的深入研究,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了科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清文章脉络,透彻理解什么是“责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探究,创造个性化阅读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学生要从语文阅读教学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与自身情感产生共鸣,最终输出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阅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以直接的方式与文本进行交流,自主入境,感悟文意,逐渐熏陶出个人的阅读品味,实现阅读情感的升华。
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之后,我建议学生在课下可以多多阅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并且挑选出自己喜爱的段落、句子,在下节课将会举办《叶圣陶文章品鉴会》,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情况与同学们分享。在品鉴会上,很多学生都对叶圣陶进行了深入了解,有的喜欢叶圣陶的《稻草人》,有的喜欢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有的喜欢叶圣陶的《春宴琐谭》。通过对叶圣陶作品的分享,学生们对自己的阅读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针对性地去搜索了相关风格的作品,从而拥有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通过阅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使阅读教学的目标得到升华。
结语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步和发展,与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新体验,从而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