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化学作业布置的几点原则
2018-12-29张惠芳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贯彻落实,传统作业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诟病为“繁、难、旧、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草草应付,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常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鉴于此种情况,树立新形势下的作业观已刻不容缓。本文作者作为一线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模式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落实策略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作业布置应有梯度性。
初中化学各部分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通俗地讲就是其难易程度不同,具有教学和学习上的层次性。具体到某节课而言也是如此,有些是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有些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强化理解,有些则更强调运用能力和化学素养。因此,教师不但应在教学中渐次推进,在作业设计和落实方面也应注意此原则,作业布置要力求梯度性和层次性,即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以便学生能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切实掌握好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在教授“氢氧化钠性质”一节时,笔者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作业:1.氢氧化钠固体和溶液分别暴露在空气中,各自会出现什么现象或变化?2.分别说明了氢氧化钠的什么性质?3.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将出现什么现象?4.你对此如何解释?能否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这样的作业设计就比较富有梯度性,1和2侧重巩固基础知识,3和4则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整体上符合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且四步衔接紧密,使学生步步深入,顺理成章地掌握所学知识。这其中其实就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即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特征出发,并以之为落脚点,而非传统的以教师习惯为主导的机械式的练习和灌输。
作业布置要向生活化靠拢。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而化学作为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基础科学学科,在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方面可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于生活中更好地学习,于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其所注重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实验室做过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笔者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一项作业:充分利用生活中现有资源和条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动手实验(一些信息可上网查或直接问教师),然后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写成报告,与同学们分享。这种作业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其树立生活化的学习理念,增强对化学的学科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适当布置实验探究性作业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和素养,这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实验探究性作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化学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实验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部分之一,天然具有较大的探究空间,随着新课标的提倡,探究性实验也已成为许多教师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和落实有必要渗透这一科学理念,确保作业的布置具有问题导向性、启发性和挑战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化学综合素质。试举一例,为使学生从微观角度切实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提高实验技能,笔者曾布置过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作业:让学生依照“假设—演示—探究”的基本探究流程,利用教材中“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盐酸与Na2CO3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四个基础实验,通过对各实验前后总质量变化情况的称量、记录、分析,从而从微观角度分析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此作业在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其综合实验素质,具得了较好的作业效果。
作业布置应适当体现多样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作业的布置也应符合多样性原则。笔者认为,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以书面作业形式为主的情况下,初中化学作业的布置也应尽量符合多样化和个性化原则。以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作业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可以是阐述自己见解的小作文,也可以是对生活某个化学现象的调查报告。完成方式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总之作业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重要的是主题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
结语
以上几点仅为笔者立足于教学实践所发表的个人浅见,事实上,新课程模式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落实是一个同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究课题,这需要广大教师队伍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善于总结,并相互间多加交流。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望有识者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