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8-12-29李科海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教育课程,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初中生信息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从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需要各信息技术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
注重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比如,在进行“制作按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Flash动画,播放一些之前设计好的彩色按钮,单击或者指针指向这些按钮时,就会产生一些交互式的操作,如点击生日蛋糕上的烛火按钮,蜡烛就会被点亮。将按钮设计成彩色,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同时以生日蛋糕作为引导,可以在贴近生活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有了较大的兴趣,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一些学习内容,比如在具体讲解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有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事先收集的系统,展示给学生看,如DOS、Windows98、Windows2000以及WindowsXP等,可能有的软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样直观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更顺利地掌握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再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注重尺度,切忌盲目使用,要配合好传统的讲解方法,并且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充分调动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在结合实际教学现实的基础上,采取更为合理的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想学、去学。其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与空间。比如在教学有关“因特网”的基础性内容时,其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因特网中的主机名、IP地址等基本性概念,同时还要掌握因特网为我们提供的常用服务。在教学开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聊一聊自己通常利用互联网来做什么,有的学生说上网查阅学习资料;有的学生说上网购物;有的则说学习之余玩玩游戏等,可见网络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教师再运用微课视频给学生做演示,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因特网的相关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的前提下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突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其二,教师要善于将课堂时间交由学生去锻炼与学习,比如在讲解“PPT”这一Office办公软件时,教师在讲解了该软件的用途和功能后,可以先简单教授在制作演示文稿时的图片插入、文字输入和播放等功能,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制作简易的PPT。教师要对学生所制作的PPT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指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所教内容进行具体讲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并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成长阶段,游戏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刺激与竞争的心理,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制作迷宫游戏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制作这个游戏要用到什么软件?游戏的组成部分以及功能是什么?”让学生在简单回答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如何制作。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先构建自己感兴趣的迷宫封面样式,这个封面包括迷宫开始时的按钮以及要连接的目标等,然后制作整个迷宫的走向与出口。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全程参与进来,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将所学内容“输入”他们的脑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寓教于乐。比如可以结合学生实时的学习内容,利用讲过的知识举办电子小报设计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努力在比赛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课堂内容,而且在游戏中也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效课堂已经逐渐成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好途径和方式,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也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