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年绽放在七彩的童话里

2018-12-29李玉娥李臻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1期

在班级教育中,许多班主任通常以说理来规范孩子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曾经,我也这样教育过孩子,然而收效微乎其微。事实证明,低年级的孩子对你滔滔不绝的大道理不是置若罔闻,就是一脸茫然,你根本就无法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没有情感的共鸣,又何来教育成效呢?人的情感培养及认识升华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受到感染,具有一定的内驱力,并非简单的说理就能促使其转化的。这时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措施,诱发孩子们的间接兴趣,从而激励他们在有意无意中接受教育。

童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欺骗、践踏、侵犯行为告诉给儿童。不管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的教益,都会在孩子的意识层面上产生自觉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借童话中的德育智慧来教育孩子,并尝试建立一个具有童话特色的班集体;借童话画廊,无声激发孩子对真善美的追求;借童话角色,让孩子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促进他们健康向上的道德发展。

一、童话式的日常教育——于细节处蕴深意

现在的孩子,很多事情都依靠父母或爷爷奶奶。上下学,一路看到的是家长背书包,削支笔也要喊妈妈,值日时更要爷爷奶奶代劳,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当差。于是,我给孩子讲了童话《小蜗牛,靠自己》:小蜗牛羡慕毛毛虫有天空保护,蚯蚓有土地保护,它们都不需要背重重的硬壳,而自己得不到天空和大地的保护,还要背着坚硬的外壳。蜗牛妈妈告诉他:“孩子,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了,自理能力在相应的行规教育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当有的孩子挑食,不会珍惜粮食,童话《小公主游蔬菜王国》就走进了班级:食品仙子把变丑了的小公主带到了蔬菜王国,与冬瓜、丝瓜、胡萝卜、洋葱、青菜、蚕豆等进行了亲密接触,在它们的帮助下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变得美丽又健康了。孩子们顿有所悟,挑食的现象逐渐收敛了,他们懂得了健康的体魄需要全面的营养。孩子心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害怕,我就给他们讲《勇敢的小裁缝》;当孩子打扫教室,常常把簸箕遗忘在教室外时,我就编童话告诉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当孩子做事总是丢三落四时,不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我就编了《课桌里的争吵》,孩子知道了要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品,摆放有序;当孩子的一盒新蜡笔不翼而飞时,《捧着空花盆的孩子》告诉他们要做个诚实的人……

童话为儿童营造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把他们带入一个个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使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并且唤起了天性中的良知和美德。童话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最简单却最美好的幸福,所以,在童话的浸润下,他们多了几分活泼可爱,多了些许好奇求新,多了一点平等宽容,更多了应有的童真童趣。

二、童话式的环境布置——于无声处润心灵

高尔基曾经说过:“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在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去幻想、去探索、去追寻。他们希望自己也如童话中的主人公一样,拥有神奇的魔法,拥有无穷的力量,哪怕是一朵小小的七色花也好……如果它们从童话中走出来,走进教室,会绽放怎样的魔力呢?低年级孩子对此自然是兴奋不已。

《小猴下山》《井底之蛙》《怕困难的小梧鼠》《小蝌蚪找妈妈》,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童话,一个个可爱的形象已活在孩子们的心中。开学初,我将它们贴在了教室的墙上,极大地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仿佛置身于童话王国了。他们一下子喜欢上班级,对这个班集体有亲近感,班集体的要领也悄然在他们心中萌芽。

在之后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还和孩子们一起读童话,将一个个童话人物和场景画下来,让孩子主动参与,不断丰富班级里的童话画廊,就像《小暴鱼》《逃家小兔》《勇敢的小裁缝》《丑小鸭》《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教室布置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的才艺,而且营造传播了班级文化。这些充满幻想、富有童趣的画面贴在墙上,时时刻刻暗示着孩子:要像童话中的人一样坚强,要勇敢,要有自己的梦想,要爱自己的父母,要关心他人……这样,教室就成为一道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风景线熏陶和感染着每一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我们要让每一堵墙都成为无声的导师,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文明的源泉,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悟得到”,使教室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新意!

三、童话式的管理模式——于无形中促体验

童话特色的班级环境布置,让低年级孩子对班级产生无限向往和由衷的热爱。他们喜欢墙上的每一个他们熟悉的童话人物,他们也希望自己就是童话中的一个个主人公。

在开学初的班会课上,我就和孩子们聊了他们喜欢的童话和童话中的人物,对于这些人物他们都流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正义勇敢的黑猫警长、勤劳能干的小蜜蜂、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聪明的蓝猫、三心二意的小猫……于是,一个个别出心裁的以童话为包装的各类监督岗在叽叽喳喳的议论中隆重诞生了:课间纪律侦查员——黑猫警长行动队、劳动监督员——蜜蜂专员、卫生守护者——白鸽天使、爱心大使——小鹿等。孩子们高举小手踊跃报名参加这些岗位,我再根据实际情况按他们的意愿安排就位。

为了让孩子们心中的服务热情和责任感喷薄而出,我还制作了相关人物形象的胸章,并为他们举行绶带仪式。如此一来,孩子们个个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尽心尽责,不仅学会了自律,而且还做大家的榜样。同时,他们还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干得劲头十足。孩子们的纪律、卫生、劳动情况逐渐步入正轨,良好的班级氛围渐渐形成了。

此外,班级还以组为单位展开竞争,各队建立了自己的组号,如蜜蜂小队、雄狮小队、七彩鹿小队等,并深知自己组号的进取方向,设计小队形象标志,展开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竞争。这样,一个个小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小队间的成员互帮互助,克服障碍,奋勇前进。于是,每月就涌现出一些童话形象大使,这些形象大使来自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交流的童话中。如有的孩子被选为“遵守纪律的小鹰”,有的孩子被选为“团结互助的小蚂蚁”,有的孩子被选为“爱惜粮食的小松鼠”,有的是“乐于动脑的小老鼠”,还有的是“热爱大自然的花蝴蝶”……

童话角色走进班级常规管理,使得孩子们的班级生活富有生气,充满了乐趣。孩子们置身在快乐的童话王国里,体验着童话角色带来的无尽快乐,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被童话角色逐渐同化,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正确相处的基本道德规范,并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四、童话式的班级活动——于快乐中洒甘露

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开展充满童心童趣的童话活动,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童话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同步发展。如在班级童话形象大使的评比活动中,有可爱孝顺的小红帽、有悲天悯人的快乐王子、有历经坎坷一飞冲天的丑小鸭、有热爱大自然的花蝴蝶……这些班级童话形象大使寄予了孩子们的信念与理想,表达了他们的生活感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班会课上,我们阅读《地球清洁师》《耳朵上的绿星星》之后,开展了“环境特别行动”活动:(l)画一画,我心中的美丽校园;(2)写一写,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设计一条保护标语,当它们的“保护神”;(3)弯弯腰捡一捡,我是校园“美容师”。学生懂得了要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爱护地球妈妈;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小主人,要爱护校园环境。当班中孩子出现了严重的挑食偏食现象后,我们开展了“不偏食,不挑食”的主题班会。其中《小公主游蔬菜王国》这个童话中,变丑了的小公主在蔬菜王国与冬瓜、丝瓜、胡萝卜、洋葱、青菜、蚕豆等进行了亲密接触后,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变得美丽又健康的经历,让孩子从中明白了要合理膳食;而孩子们自制水果沙拉,旨在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感悟,懂得合理的饮食习惯能使大家更健康。事实证明,孩子们的偏食挑食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童话游戏也是儿童丰富想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为此,我让孩子们自己搜集、设计各种童话游戏,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一起去玩“小猴子下山”“老鹰捉小鸡”“小白兔拔萝卜”“猴子捞月”……孩子们在游戏中尽情欢乐。虽然是玩,但更是在学一个人在成长中必须知道的基本道理。

童话活动和童话游戏,契合儿童成长的需要,以其新颖的形式,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激发了他们内心世界的道德成长。教师就是通过创设积极的童话环境,引导孩子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抒发对自然万物,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见解,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趋真、向善、求美,形成一个积极生成的教育共同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过:“童话与美是分不开的,并有助于美感的培育,借助童话,孩子不仅用智力,也用心灵认识世界。”以童话为媒介,建设有童话特色的班级集体,开展童话特色的育人活动,不仅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更提高了孩子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升了道德认知水平,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性格。童心离不开童话的孵化,让我们为孩子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快乐的童话王国,让童心在这儿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