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校园欺凌 你我共携手

2018-12-29杨思娟肖月红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1期

班会背景

自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以来,“校园欺凌”再度引发关注和热议。根据2017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涉嫌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嫌疑人1881人。2017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暴力行为,对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因此,开展校园反欺凌教育势在必行。

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件进行了宣判,5名犯罪时未满18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这说明在教育学生不被伤害、不被欺凌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不能做校园欺凌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同时,笔者在本校六年级二班做的“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中存在着倚强凌弱、以大欺小的现象。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开展“拒绝校园欺凌”系列教育迫在眉睫。

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

2.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保护自己。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坚决向校园欺凌说“不”,教给学生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不做校园欺凌者。

课前准备

1.整理调查问卷,并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2.培训主持人,准备相关节目,制作PPT课件。

3.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蒋叔叔。

适合年龄

小学高年级。

班会实录

第一板块:信息看台——认识校园欺凌

1.看视频

播放视频《让人揪心的校园欺凌现象》。

(1)2016年12月,就读于中关村二小的斌斌(化名)被同学扔厕所垃圾筐,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孩子一身。

(2)2015年5月22日,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3)2015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受剧烈腹痛,无法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医生发现小黄的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手术切除了他的脾脏。

(4)2015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她们年龄都在12岁至16岁之间,其中涉案人员刘某被刑拘。

2.说感受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一幕幕充斥着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画面时,你的心情一定难以平静。请大家说说此时此刻的感受。

生:……

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

校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充斥着暴力和欺凌,我们的人身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将是何等的悲哀啊!

3.谈认识

师:刚才我们多次提到校园欺凌,那什么是校园欺凌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

生1:校园欺凌就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生2:我觉得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

生3:问他人要钱,不给的话就威胁他,甚至拳脚相加。

生4:我觉得辱骂他人也是一种校园欺凌行为。

师小结过渡:其实大家说的都有些道理,到底什么才是校园暴力呢?我们一起看详细的定义。

【出示PPT课件】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具有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侵害行为。它包括行为欺凌和语言欺凌。其中,行为欺凌是指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上的侵害行为;语言欺凌是指使用谩骂、诋毁、污蔑、嘲笑等侮辱性的语言,使他人精神和心理遭受侵犯的行为。由于这两种欺凌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在校学生,因此通常被称为校园欺凌。

4.辨真伪

师:日常生活中,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欺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欺凌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欺凌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玩笑嬉闹”。

要抵制校园欺凌,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欺凌的识别能力。大家请看——

【出示PPT课件】

“火眼金睛”辨辨辨:“校园欺凌”or“玩笑嬉闹”?

(1)课间,小A和小B在一起推推搡搡,不小心撞上了站在一旁的小C。小C很生气,于是与小A、小B争吵起来。

(2)小D学习成绩很差,每次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小E的作业拿来抄。小E不同意,小D就利用下课时间不断用语言骚扰小E,小E不堪其扰,只得将作业给小D抄。

(3)小G是班上的一名特殊学生,小H下课后总喜欢跑到小G的座位旁捉弄小G。有时,小H故意把小G惹恼,小G被欺负得哇哇大哭,小H站在一旁幸灾乐祸,很有成就感。

(4)小J和小K是一对好朋友,他俩经常在一起,搞一些恶作剧来整对方,并以此为乐。一次,小J把小K的作业本悄悄送给小G,告诉小G说没用了,让他扔厕所里,小G“听话”地照做了。小K得知真相后,与小J、小G大闹了一场……

师: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说说哪些属于校园欺凌?哪些属于同学间的玩笑嬉闹?你对这些事情有着怎样的看法。

生:……

师小结:是呀,同学们,校园是我们一生中能留下最美好记忆的地方。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产生摩擦时,让我们和平解决;遭遇暴力侵犯时,让我们冷静面对、机智应对。

5.知危害

师:校园欺凌产生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也同样会造成伤害。大家请看——

【出示PPT课件】

校园欺凌的危害

对欺凌者而言,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对旁观者而言,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对受害者而言,伤害极大,他们通常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创伤,且极易留下阴影,很难平复;同时“校园欺凌”还会影响学校、班级的整体纪律和风气。

第二板块:寻根究源——不做校园欺凌者

1.分析案例,厘清根源

师:同学们,校园欺凌行为固然可恶,但我们静下心来理性地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施暴者要如此残忍地伤害他人呢?他们内心是否也有无法言说的隐情?下面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看两个案例。

【出示PPT课件】

案例一:2015年10月,花都金华中学的杜某正在篮球场与杨某聊天开玩笑,被正在打球的宋某听到,由于宋某和杜某一向有宿怨,便误以为杜某在讥笑他。于是宋某便上前理论,后与杜某发生争执和打斗,其间杨某劝架但无效,最后杜某的眼睛被打肿,宋某的手臂也受到了皮外伤。

师: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案例。案例中的宋某为什么会和杜某打起来呢?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1:宋某误以为杜某在讥笑他。

师:那事实上我们能明显地看出杜某做了伤害宋某的事情吗?

生:不能。

师:也就是说,如果宋某不误会对方,那后来的争执与打斗也就不会发生了。由此可见,宋某错在了哪里?

生2:没有问清原因就上前理论。

生3:由着自己的性子,说打就打。

生4: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对,这个案例中的打斗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主动沟通消除误会而引起的。

【出示PPT课件】

师小结:不会合理控制个人情绪和主动与他人沟通。

师:下面再看第二个案例。

【出示PPT课件】

案例二:丁某是个非常要强的男生,家庭条件很优越,学习成绩也始终是班上的前几名。但由于自己的个子在班上最矮,因此常被同班同学包某等笑称“小不点儿”,为此他非常生气。终于有一天,他召集了自己几个在外班要好的同学杨某、朱某和耿某,在包某放学回家时将其拦住并进行殴打,并扬言“以后再说,见一次打一次”。

师:这次事件又是怎样引起的呢?

生1:丁某因为被别人笑称“小不点儿”,觉得很生气。

师:哪位同学能够提供一个好方法,在碰到丁某这种事情的时候,可以劝说自己不再那么烦恼、生气?

生2:潘长江不是说过 “浓缩的都是精华”吗?

生3:“小不点”又怎样,说明我是班上独一无二的。

师小结:由此看来,丁某还不够乐观,也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而事实上,这也是很多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出示PPT课件】

师小结: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师:现在再回到这个案例,案例中丁某的朋友杨某、朱某和耿某本身和这件事情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师:但是,后来他们却应丁某的要求参与了斗殴,他们又有什么错?

生4:没有是非观念。

生5:意气用事。

生6:没有劝说好朋友,反而盲目地帮助同学。

师小结:看来,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盲目地帮同学出气,成为暴力行为中的帮凶,是这起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出示PPT课件】

师小结: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盲目地参与校园暴力,成为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校园暴力发生的几点原因。

(1)不会合理控制个人情绪和主动与他人沟通。

(2)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3)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盲目地参与校园暴力,成为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师:其实,除了以上几点原因外,还有几点原因也会诱使施暴者进行暴力行为。

【出示PPT课件】

(4)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

(5)盲目模仿电影、电视、游戏中的暴力行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师:所以,要想避免让自己成为施暴者,同学们只需要将以上五点反过来做。

【出示PPT课件】

(1)学会合理控制个人情绪,并主动与他人沟通。

(2)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懂得谦让。

(3)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不盲目参与校园暴力,不成为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4)增强法律意识,做学法、懂法、守法之人,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不盲目模仿电影、电视、游戏中的暴力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团体心理辅导,学会管理情绪

师:同学们,据51调查网《中小学生校园欺凌调查问卷的调查报告》显示,脾气暴躁蛮横的学生容易成为欺凌者的比例高达62.92%,可见坏脾气是成为校园欺凌者的一大“元凶”。当坏脾气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1: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

生2:我们可以深呼吸。

生3:我们要明白打人、欺负其他人是不对的,这样就不会去欺负其他同学了。

生4:我们可以让周围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好朋友提醒自己,不要冲动,不能打人。

师:百说不如一试,请看两位同学的一段表演《当被他人冒犯时》。

学生甲:哎,你今天怎么穿了这么一双运动鞋啊,款式好土,颜色好难看!谁给你挑的呀?

学生乙:我自己挑的,怎么啦?要你管!

学生甲:怎么这么小气,跟你开个玩笑吗。

学生乙:谁跟你开玩笑?你怎么不说你自己土啊?

师采访学生乙:当你听到甲同学这样说你,你是什么心情?

学生乙:我很生气,也很难过。

师:为什么?

学生乙:因为甲同学嘲笑我的运动鞋又土又难看。

师采访学生甲:你为什么要说乙同学的运动鞋又土又难看呢?

学生甲:我是跟他开玩笑的,并不是真的嘲笑他。

师:当我们听到甲同学的话时,先要评估一下他是否真的有意嘲笑、有意冒犯我们。其次,当我们听到这样的嘲笑时,我们可以怎样既表达自己的生气,又不会导致矛盾升级呢?老师这里有个实用的“生气控制四步法”。

【出示PPT课件】

觉察自己的情绪,提醒自己正处于生气的状态。

想想生气的后果。

快速在心里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法。

深呼吸,尽量用你能用的最平静的语气说话。

学生甲与学生乙再次运用“生气控制四步法”,表演一次,并再次采访,谈感受。

师:弱者让情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我们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跟自己的坏脾气说再见,才不会成为校园的欺凌者,校园欺凌也就不会发生了。

第三板块:脑力风暴——应对校园欺凌

1.调查问卷情况反馈

(1)反馈调查结果。前几天,就“校园欺凌”这个话题,我们班同学完成了一份调查问卷。参加这次调查问卷的共43人,收到有效问卷42份,就其中“你如果经历过校园欺凌,你是怎样解决的”这一问题,52.4%的学生选择报告老师,9.5%的学生选择告诉家长,16.7%的学生选择劝阻,23.8%的学生没有经历过,或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2)进行情况分析。多数同学思想上能积极应对,通过报告老师、家长、自行解决等方式应对校园欺凌。但现实中如真正遭遇校园欺凌,能否处变不惊、化险为夷,还有待考量。少数同学对于校园欺凌缺乏经验或是束手无策。因此,亟须提高大家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

师:当校园欺凌真正发生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2.情境再现“你说我议”

情境内容:小A正走在放学的路上,这时从后面跑来两个高年级的大个子学生。他俩拦住小A的去路,向他索要零花钱,并威胁小A说:如果不交钱,明天就得给双倍钱;如果告诉老师或家长,见一次打一次。小A吓得一身冷汗,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

(1)假如我是受害者

师:如果你就是此时的受害者小A,你会怎么办?

生1:跟他们说,我没有钱。

生2:这时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旁边有同学或大人路过,我就大声呼救;如果旁边没有其他人,我先向他说好话,说明天带给他,然后回家把这件事告诉家长。

生3:我会劝阻他们,说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让爸爸妈妈或是老师知道了,是会受到惩罚的,小心将来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师小结:

【出示PPT课件】

应对校园欺凌的三“不要”小妙招:

不要忍着不吭声:要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要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零花钱,不要理睬他,装作没听见,继续走自己的路。

师:其实,如果我们同学平时提高警惕,也能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友情提醒。

【出示PPT课件】

预防校园欺凌小贴士:

欺凌容易发生的时间:上学或放学回家路上。

欺凌容易发生的地点:偏僻的角落。

容易遭欺凌的对象:低年级同学,弱小的同学。

师:如果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同学们要学会适当地示弱。示弱并不是懦弱,而是为了保全自己。同时也不能被施暴者的嚣张气焰所吓住,而要将事情告诉老师或家长,寻求父母师长的帮助。要坚信邪不压正!

(2)假如我是旁观者

师: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同学小A正遭受欺凌,你会怎么办?

生1:(一位身材高大的男生)我会走上前去,大声制止:不准欺负同学!

生2:我会跑回学校告诉老师这件事情,让老师来处理。

生3:我会邀请班上的一帮同学来助阵,让欺凌者不敢欺负同学。

师:如果我是旁观者,在看到同学遭受欺凌时,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在此基础上,我会灵活机智地采取措施救助同学,可以报告老师、家长,或者打电话报警等等。

(3)法制专家来支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我校的校外法制辅导员蒋叔叔,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蒋叔叔为我们支招。

法制辅导员蒋叔叔:同学们,很高兴能来参加你们的活动!当我们面临校园欺凌时该怎么办呢?有些同学受到欺凌时,感到恐惧和焦虑,甚至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殊不知,你的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欺凌事件发生。

如果我们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欺凌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在这儿,我要告诉大家,应对校园欺凌,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1)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要有法律意识,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3)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能蛮干,要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4)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5)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记住: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班会总结

师:学校是文明和谐的场所,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和建设。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友善待人,不做校园欺凌者;另一方面,我们要携起手来,智慧应对,勇敢向校园欺凌说“不”。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和谐、更美好!

拓展延伸

制作条幅,号召全校师生共同抵制校园欺凌,将签名张贴在校门口等醒目地段,以达到警醒教育的作用。

专家点评

1.选材恰当,基于生活。年少无知不是欺凌同学的理由,躁动恃强也非暴力虐人的借口。校园欺凌事件的遏制,需要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预防。这节班会课的选点很亮,也很及时。学校育人的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和干预,在于关注欺凌者与受欺凌者的心理动态,让所有学生对校园欺凌说“不”,推动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2.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本节课从认知层面基于事件本身来解读校园欺凌,寻根问源,从而拨开欺凌的真相,让学生理性思考、辨识判断,从而明晰欺凌行为的现状、缘由、特点、类型等,分析校园欺凌带来的影响,逐步走向行为导行,预防和应对学生欺凌行为。

3.情绪干预,教育有效。欺凌事件的发生,会让学生心理受到伤害。这节班会课加强了预防欺凌的教育,情绪管理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群体进行了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提高了学生预防欺凌的能力。

4.自我建构,价值重塑。欺凌事件的问题根源来自学生自身成长发展中的问题,学生的年龄特征表现出一定的未成熟性,看不清事件的本质。这节课帮助学生将主流价值渗透其中,通过体验、感悟,明辨是非,自我觉醒,以自身的积极表现重塑正确的价值取向,展现他们的参与和担当。

当我们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质朴的教学对话、以行为应对的追求进入学生心灵,我们对于学生的影响就不仅仅是教学的,更重要的是生命的。

点评专家: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小学德育学科专家组成员、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扬中市学科带头人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