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创文化”:学生个性发展的高品质追求

2018-12-29袁肖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1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班集体创建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主要矛盾转化为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班级生活需求与班集体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基层学校,班级建设工作如何适应新时代、新期待、新要求,需要应对种种挑战:如班级价值定位从指向升学功利转向学生素养;班级愿景规划从班主任偏好转向学生诉求;班级管理取向从执行命令转向滋养人性;班级建设方式从注重表层形式转向深层内涵特色等等。同时,作为班主任如何体现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尤其需要关注班级文化创生,充分发挥班级文化育人的特殊价值。为此,笔者拟结合学校通过班级“创文化”的特色创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班级建设高品质追求的理性思考与校本实践,分别从认知和策略两个层面,阐述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班主任同仁。

一、班级“创文化”认知:核心内涵·价值体现

发挥班级文化育人功效,聚焦班级“创文化”的特色创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班级建设高品质追求,需要学校每个班主任主体从认知层面进一步明晰其核心内涵和价值体现的关键问题。

(一)班级“创文化”的核心内涵

学校在班级“创文化”特色创建中,首先需要班主任着重领悟和把握班级“创文化”的核心内涵,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寻根溯源”“主题界定”和“文化主张”三个关键词的本质要义。

1.寻根溯源。班级是学校组织的基本细胞,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创文化”是基于学校“创文化”的班级特色文化表征。这就需要追根溯源:一是追溯学校倡导“创文化”的源头,即学校创建85年来“以仁立校”的办学初衷,学校创办者——明仁堂,在创办初期就积极倡导“以仁立校”,希望霄边学子能“明仁、明理”。早期共产党人在此开展富有开创性的革命活动,以“仁者仁心”及开拓创新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霄边人,促成了长安二小历届师生创造性的教育履历和近二十年凸显“求真创新”的科技教育特色实践。二是追问学校教育的本原,就是要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奠基学生生命的完整成长,而创造美好的班级文化生活正是实现学校教育使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和时空场域。因此,提出班级“创文化”是落实学校“创文化”的核心领地。

2.主题界定。班级“创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特色创建主题,主要指班级依据“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学校“创文化”所彰显的“明仁求真,创新共进,个性发展”教育理念,以培养每个学生创新意识、思维、精神、品质、能力为价值取向,营造积极、宽松、自由的育人环境,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规划地实施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德育、课程、教学、管理,遵循“孕育—始创—生成—生长”的创生机理,促进每个人的差异潜能得到充分、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创造与生成过程;它是为班级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班级群体在学校生活创生实践中所形成的技术知识、行为方式、特有制度和道德规范等因素的总和。班级“创文化”凸显了“创生”的班级文化基因、班级形象标识、班级学生的特质和班级育人的效应。

3.文化主张。班级“创文化”体现了班级倡导创生教育的文化主张:始终坚持“明仁求真,创绘人生”的校训,以“仁”为育人之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是让学生个体精神创生、灵魂创育、生命创适的班级育人文化。践行“明仁求真,创新共进,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有仁心,会创造”的未来公民,“培养创新品质,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创新打基础”为目标,维护童真,守护童年,以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引领师生一起过快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于学生,弘扬“在创中学,在学中创”的学风,以“提升潜能,个性发展”为核心,倡导真实的学习内容、自主的学习过程和创新的学习体验。对于教师,张扬“为创而教,因学创教”的教风,以“精心育人,享受教育”为宗旨,形成“厚德守正,勤勉笃学,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师团队。对于班级,坚守“以创塑品,乐创显能”的班风,以“创新求真,彰显特色”为根本,涵养开放、和谐、突破、发展、卓越的班级气质。

(二)班级“创文化”的价值体现

在全面深刻理解班级“创文化”的核心内涵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度发掘其高品质育人价值,清晰认知和高度认同其主流价值体现,尤其是体现追求育人境界、鲜明特色创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

1.体现班级文化追求育人境界的价值。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高品质的文化。学校“创文化”正是倡导创生教育的高境界体现,而班级“创文化”恰恰是践行学校“创文化”的应然诉求。它凸显了班级文化创建中需要精心关注班级创生文化育人的特有内涵、目标指向、系统建构和品质境界,尤其是着力于“人的高品质”建设,班主任与所有任课老师组成育人共同体,始终追求一切为了学生、涵养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努力实现高品位班级育人的建设目标。班级“创文化”作为一种发展境界,显示着提升班级高品质育人境界的价值取向与高位追求,它以深刻广博的“创生”内涵、生动活泼的丰富形式激活主体、唤醒心灵、陶冶品格、发展素养。实践证明,一个班级一旦形成高品质育人文化,必将给人一种价值目标,给人一种顶层思考,给人一种内生动力,给人一种持久引力。即使毕业离开学校多年的学子也会将班级的高品质育人文化时刻铭记在心,影响终生。

2.体现班级文化鲜明特色创生的价值。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班级主体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不同班级定会有不同的文化表现,体现文化的个性特色。班级“创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以培育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呈现班级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精神氛围等为旨向,以本班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的育人价值观念、建班特质、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特有气象。它是体现班级生命力的灵魂,是班级精神风貌的风向标,是班级特色发展的引擎。它不仅是班级创建理念、班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文化品质的高度凝炼,而且是班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班级的特色名片,充分体现了班级特色文化的求真性、融合性、实践性、特优性、创生性、审美性等特质。聚焦“创文化”特色建设有利于促进班级凸显内涵、积聚智慧、提升品质、彰显个性。

3.体现班级文化促进个性发展的价值。班级“创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生命个性,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精神、自立人格、自由思想、自觉创生”,为学生的自由发展营造一个和谐氛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一个良好平台。它旨在以学习者创生实践活动为中心,注重班级育人过程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探索适合个性需求的学习为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社会生活、班级创新实践主题的资源为基本内容,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情境问题,养成富有个性的关键素养。尤其是通过班主任不断创生班级宽阔、开放、流动的育人空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在各类真实的实践活动现场发现主题,灵活应变,情景体悟,归纳重点,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体现班级文化育人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资源、更多彩的创造性,从而彰显学生的个性。

二、班级“创文化”策略:愿景创设·路径创优

明晰班级“创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价值认同是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班级“创文化”的育人功效,创建高品质班级特色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班主任从策略层面着力关注其愿景创设和路径创优等关键问题。

(一)班级“创文化”的愿景创设策略

班级特色文化创建需要与时俱进、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对班级建设与发展愿景进行顶层设计。班级“创文化”愿景的前瞻性创设是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极具专业性的体现,班主任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专业人格作为支撑,更需要具有专业育人智慧,并着重关注有根的期待、有魂的取向、有力的项目等核心策略要素。

1.倡导有根的“创文化”愿景创设期待。这里的“有根”是指有体现班级“创文化”发展的根基。班级愿景创设虽然需要邀请有思想、有见地的外来专家对班级进行考察诊断,也需要有心派团队赴其他班级拜访取经,但是更为需要的是激活班级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基于班本力量规划愿景的有效机制。反思以往许多班级之所以形成不了有主张、有特色、有价值的文化积淀和班级发展愿景样态,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有根”的理性分析,看不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不关注延续性和连贯性,忽视对愿景规划的科学期待。为此,笔者要求学校各班级在愿景创设过程中,基于教育新时代的新挑战,区域“品智教育,特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明仁守正,创新求真”的“创文化”建设新理念,扎根于不同班级现有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资源,着力体现班级文化理念先进、顶层设计精心的特点;总体架构完整,技术路线正确;特色定位准确,支撑项目靠实,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整体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尤其要突出班本立场,通过全面动员、全班上下的思想碰撞、实践反思、主体感悟,重点明晰未来班级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直指值得期待的有目标、有内涵、有根基、能落地的“创文化”愿景规划和未来班级发展样态。

2.坚守有魂的“创文化”愿景创设取向。这里的“有魂”是指有体现班级“创文化”发展的价值引领、文化彰显和内涵品质。“创文化”愿景创设需要基于对自身班级的使命与发展的价值分析与认同,选择并明晰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创文化”特质彰显的班级育人观、质量观和发展观,确立未来班级特色文化发展的目标与追求。“有魂”的班级“创文化”愿景创设的核心取向是聚焦班级的精神文化培育。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为班级师生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品格状态,是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导向。

然而,长期以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常常表现为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建设,缺乏方向引领和特色建构,缺乏品质追求和落地建设,导致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滞后和薄弱。班级“创文化”愿景创设就是要始终坚持践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让学生个体精神创生、灵魂创育、生命创适的班级育人文化”的核心主张,坚持“明仁求真,创新共进,个性发展”的有魂的班级特色文化创生取向,坚持培育“敢想、力行、突破、创新”的现代班级“创文化”精神,营造让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全体学生的生命获得创造性内涵的教育生态,真正呈现出值得卓越追求的班级文化特色发展的愿景创设取向。

3.夯实有力的“创文化”愿景创设项目。这里的“有力”是指有体现班级“创文化”发展切实落地的支持力量。班级“创文化”愿景规划需要对班级的目标追求、特色定位、主体现状、特有资源、发展环境、文化基础、已有经验、问题困惑等方面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对相关可行性条件进行理性论证,力求凸显班级优势,明确关键策略措施,形成班级“创文化”愿景主旨引导下的系列项目实施行动方案。因此,笔者在推进学校班级“创文化”愿景创设过程中,积极鼓励广大班主任团队引领学生通过设计与实施诸如创生文化构建、管理结构优化、师生素养提升、德育品牌创优、生涯规划指导、班本课程创建、课堂教学改革、网络评价平台、家班共育机制、创意主题班会、特色活动创新等各种规划项目,奖励具有创新价值的项目设计。如有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策划创设了特色鲜明的“创意班级文化册”打造项目,其中有童趣的班级吉祥物、闪亮的特色班名、共识的班级公约、显品的班级格言、灵动的文化载体、创新的心路历程等内容,并始终将夯实项目运作作为一种推动班级“创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专业支撑班级“创文化”理念全面落地的有效行为,作为一种基于班级发展目标、实施主题活动、检测修正质态、达成预期效果的运作过程。

(二)班级“创文化”的路径创优策略

在班级“创文化”愿景创设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创新优化促成班级“创文化”愿景实现的路径策略,尤其需要班主任准确把握班级“创文化”特色建设的前进方向,带领任课老师和学生群策群力,将一个个美好的愿景项目设想变成一道道美丽的文化风景,并重点聚焦班级德育滋养、课程建构、课堂变革等路径创优策略。

1.优化班级“创文化”德育滋养路径策略。德育滋养是创建班级“创文化”特色的先导路径选择。因为,班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引领和发展学生的善性与德性,使其具有未来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有的良知、道德和完美的人格。而班级“创文化”的终极旨归就是坚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活学生创造的热情、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及自信心,培养学生在班级各类生活中善于“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的品质,进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体现在班级德育滋养中实现创生文化育人的价值追求。实践表明,优化班级“创文化”德育滋养路径策略的着力点应在坚持“立德为先,凝心聚力,培育人格,滋润身心,创生发展”的德育内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德育方法的创新,就是要求每个班主任都要在充分理解科学、抽象、有效的德育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尽力发挥自己的教育想象力,对概念化的德育方法进行情境适应性的改造和加工。本校有些班主任通过德育建设班级“创文化”的实践,创生了诸如“示范滋养法”“情境滋养法”“共情滋养法”“交心滋养法”“引导滋养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具体的德育滋养实践中得以深化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付诸道德行动。通过充分发挥班级“创文化”的德育功能,深度赋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时空和精神文化土壤,滋养其健康茁壮成长。

2.活化班级“创文化”课程建构路径策略。课程建构是创建班级“创文化”特色的载体路径选择。因为,任何学校文化的建设与植根都离不开学校课程的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学校的特色文化主张只有显性地着力于学校课程层面,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并体现出特色文化育人的应有价值。同样,班级“创文化”特色建设与彰显,仍然需要基于学校体现“创文化”特色课程的引领与在班级中的具体实施,尤其是进行班级课程的整体建构与灵动推行。它为班级“创文化”建设主张得以落实呈现了一个核心载体,为保障学生自主创生班级学习生活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为促进每个学生自由而个性的发展创设了一个广阔天地。为此,笔者积极倡导学校各个班级紧紧围绕“创文化”的理念,从“创爱亲子课程”到“创善育德课程”,从“创真探索课程”到“创美践行课程”,结合班级“创文化”的特色取向、特有资源和学生的特殊需求,开发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班级课程。如有的班级创生建构了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才艺、亲子运动、亲子仪式等“创爱亲子课程”;有的班级开发了童心筑梦、向善双礼、自律自强、正直诚信、利他行为等“创善育德课程”;有的班级创建了自创实验、科技发现、机器人迷、自制模型、科幻描绘等“创真探究课程”;有的班级形成了博采众艺、崇尚美雅、童美鉴赏、美好使者、美中成长等“创美践行课程”。这些班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为班级“创文化”的创建展示了独特的课程创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选择机会,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铺就了一条优质之路。

3.深化班级“创文化”课堂变革路径策略。课堂变革是创建班级“创文化”特色的常态路径选择。课堂是课程实施的核心领地,是学生在校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学以成人的重要场所,应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堂。在某种意义上,班级“创文化”课堂变革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变革传统的大量呈现为知识性内容的课堂传递,学生缺乏现实情境的体验、学科知识的活用和主题活动的亲历等弊端。为此,学校本着“把门打开,构建开放的创慧课堂”的教学变革主张,引领教师追求“每一节都是生态的课”的课堂变革,通过“四问”即设问、解问、追问、新问的教学策略,逐渐打造了富有特色的“三共”创慧课堂,即体现“共境,创学习之境;共研,成研学之态;共行,修实践之为”的创生智慧课堂。课堂变革坚持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敬畏规律,关爱生命,尊重差异,关注学生心理变化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形成规律,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轨迹,契合学生学习过程节奏,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充分想象、发掘学习潜能、创造多样的可能性。尤其是让学生有可能超越限定性学习的束缚,呈现更有创造力的学习生态,体现课堂变革与创生发展的高品质。“三共”创慧课堂体现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结合,体现了课堂学习与自主体验的结合,体现了应用知识与生成智慧的结合,进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能够适性发展、素养养成、个性张扬、各美其美,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