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花班班本课程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8-12-29赵兰珍
“第一笔不知道怎么去牵挂,当我面朝大海,数浪花……”
2015年,在桂花香气又溢满校园的秋季,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小精灵,晃荡着他们的小书包,鼻尖闪耀着小汗珠,雀跃地走进了我的教室。当他们清澈的明眸照向我时,不知怎么的,这句诗就投进了我的脑海里。“小浪花班”几乎就在那一瞬间定下来了。从此,我像一个渔夫那样,和我的孩子们尽情地编织着教育之梦。
小浪花班的孩子们生活学习在黄海之滨的海门港新区,依托学校的海港文化建设,在丰富的海洋民俗文化熏陶中成长。小浪花班五十三朵小小的浪花,团结起来,就是奔腾不息的海浪,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互帮互助,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一起快乐成长。
人文的班本环境
班级环境文化是一门隐性的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在婉转轻柔、不知不觉中浇灌出鲜艳的花朵。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园地,我们都在用心地把它布置成心中理想的家园。
我们教室的外墙是两块文化布置宣传板,其中的班级名片、班级精神、班级口号展示着我们独一无二的个性。前方的班级公约醒目地昭示着共同的行为准则,中间是学生的书画展示。“最炫小浪花”评比栏传达的是良性的竞争态势。窗台文化也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一边是散发着翰墨之香的书籍,一边是绿色的富有生机的植物正悄悄地长叶、爬蔓,彰显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一个完美的教室,不仅应有外在的物质文化,还应有直抵人心的班级精神的感召。我们小浪花班的班级精神从学校的“容”海港文化衍生而来,每个孩子熟记成诵,都知道浪花寓意着快乐奔放、勇往直前。我们还设计了以火红的太阳、洁白的浪花、蔚蓝的大海和绿意的书本为主体的班徽,代表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前行,奔向光芒万丈的锦绣前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豪情万丈的班级口号激励着每一朵小浪花。
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我们就这样营造着我们理想的班级文化。一间小小的教室,因为我们赋予了它一些特别的气息,所以就变得不平凡了。所有外显的物质都将成为内涵的方向标,深深地融入班级课程研发中去,再从课程中体现出来。
自主的班本管理
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是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具有导向、干预、警示、激励等作用。
我们班级依托学校的“容贝学子”评价体系,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六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培育一个好心态,拥有一颗善学心,涵养一身书香气,练就一副好身体,打造一身好才艺、养成一生好习惯。从二年级起,我设立了“我是最炫小浪花”这一档案管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用户名,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上传。记录袋中收集、整理、保存的材料,通过微信平台,全班同学的内容都能看见,大家互相点赞、评论,便于学生之间分享与交流。每个学生以动态、多样、个性的方式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足迹。
在社团活动日益丰富的同时,我还采用了班级社团化管理模式。这是一种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班级管理进行统整,形成立体管理网络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中按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因素形成若干个社团组织,各社团内部实行自主管理,各社团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分享,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多重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实现自我价值。
在班级中实行自我管理,还有一层深意。在班级中,总有一部分所谓后进的孩子,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备受冷落,但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这样的孩子给点“阳光”就“灿烂”,这“灿烂”是如此的温暖,我们何必怜惜那“阳光”呢?
厚实的班本课程
在一间教室里,课程是灵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共同的成长密码,它包括共同的学习生活、共同的阅读生活、节日实践活动等,这些组成了属于班级的课程体系,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的世界。
童诗课程:我把童诗课程引入了孩子们的生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结合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的海港文化特色,我又编辑了《小浪花》诗刊作为实施课程内容。以阅读和儿童诗创作技巧双线并行,并融入了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创作和修改儿童诗的一系列技巧。在诵诗、赏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
数学拓展课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班的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满智慧与魅力的数学舞台。受李吉林老师情境课程研究的影响,她特别开发了集魔方、魔尺、魔板于一体的“玩转魔世界”智力游戏情境课程,把常态数学课搬到并渗透到游戏情境课程中去,在亲近游戏、实践动手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艺术课程:美术专业学院毕业的梅老师专门为孩子们开发了风筝课程。首先让孩子上网,查阅书刊,调查访问,知道风筝的起源、典故、种类、制作方法、发展和作用等相关知识。而后设计了“我心中的最美风筝”图案设计比赛、“巧手制风筝”制作比赛和“放飞梦想,筝筝向上”风筝放飞比赛,让艺术课程丰盈了孩子们的生活与生命。
在课程中,我们把目光投向诗意、趣味、开放、凝聚、对话,不断地重新建构、重新组织,努力让这些词语成为教学的事实。希望通过这些容量适宜的课程,给予孩子们童话般的享受与成长!
丰富的班本活动
庄子寓言浑沌凿窍的故事启发我们,泯灭个性、违背自然的教育是没有实在的价值的。一个好的班级必然是学生个性得以充分舒展的沃土,不管是天马行空的梦想还是仗剑天涯的激越,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都得以保护和发扬。
节日、庆典、仪式文化,在我们小浪花班是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是一场内涵丰富的活动,是一段镌刻在心的记忆。因为它们,我们的生命熠熠生辉!元宵节,孩子们自制花灯;端午节,孩子们学包粽子、做香包、编彩绳;重阳节,我带着孩子们走进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牵手夕阳,见证成长”。
仪式庆典,是我们班的日常生活。开学、期末给每个孩子举行颁发生命奖仪式、晨诵小主题课程告别仪式,甚至每个孩子的生日或点滴进步,我都会举行一个郑重的仪式,给他们送上最美的诗歌、最有意义的故事和最真诚的祝福。这美好的一切,贯穿着孩子们成长的岁月,彼此在庄重的仪式中相互彰显出生命的诗意。
我们的家乡位于黄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民俗文化。每年的9月15日,是原东灶港码头开捕的日子。伴随着战鼓和号子声,数百艘渔船一起升帆启航,扬帆出港,那百舸争流的场面,蔚为壮观。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将这一天定为班级的“开捕节”,带领孩子们目睹这一壮观场景。这一富有个性的节日,如同一张巨大的渔网,编织着孩子美好的童年,也加强了孩子们对家乡民俗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江海不择细流,才有波澜壮阔;浪花不惧风暴,才会勇往直前!教育之路,山高水长。伴随着这首班诗,让我们一起幸福地去走这条路吧!
当我们都孩提 当我们正年轻
当青春的火幻化成永恒的焰
我知道 你知道
我们面朝大海数浪花
最后一笔是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