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贪吃螃蟹虾贝,会惹来很多病吗

2018-12-29范志红

生命与灾害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河鲜致病菌海鲜

范志红

海鲜河鲜真的不能顿顿吃,也不能一次吃得太多。因为——其中有五大风险,真的不可不防!到底是哪五大风险呢?这里总结如下:

致病微生物

国内外文献表明,螃蟹、虾、贝等河鲜海鲜中容易污染多种致病菌,包括诺如病毒之类致病性很强的病毒。

以螃蟹为例说吧。在螃蟹样品中常常会检出臭名昭著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李斯特单核增生菌等多种致病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弧菌类致病菌,它们在水产品中普遍存在,在河鲜海鲜里特别猖獗,是夏秋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吃了海鲜河鲜之后腹痛腹泻、发烧虚弱,可能就与致病菌或病毒有关。

由于各人消化能力不同,免疫功能不同,对致病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差异很大。如果胃酸强大,肠道免疫系统能力较强,那么出现麻烦的可能性就小。而那些体质偏弱、消化能力差、胃酸分泌不足的人,就很容易被致病菌攻陷。所以,体弱者一定要量力而为,对海鲜河鲜浅尝辄止,还要注意加热杀菌。

寄生虫

水产美食里面各种寄生虫的麻烦绝不可以忽视。比如说,在虾蟹螺等水产品中,可能有管圆线虫、肺吸虫、血吸虫等多种寄生虫。吃醉螺、醉蟹之类食物风险很大,烹制不熟也可能让寄生虫的囊蚴漏网。前几年,因为吃未彻底烹熟的螺肉引起管圆线虫病,给几十名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寄生虫甚至深入脑部,有的患者一度被误诊为脑瘤。这样的惨痛教训不可忘记!所以说,这些水产美食千万要经过加热烹调,不能一味追求鲜嫩,更不能生吃!

各种毒素

螃蟹、虾贝等水产品中,往往会积累藻类毒素,如麻痹性贝毒,还可能污染多种真菌毒素。蟹、虾、贝等海鲜河鲜本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耐受藻类毒素,但这些毒素存在于海鲜河鲜体内,却会对人体带来危害。由于水体的污染,有毒藻类大量产生并污染到海鲜河鲜的风险更大。“野生”产品也不能避免这种风险。

难分解环境污染物

细菌、病毒、寄生虫,这类生物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都可以通过充分加热来解决。但是,一些难分解的污染物,却是加热没法去除的。

水产品天天泡在水里,难免会富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根据生物放大定律,水里有1份难分解污染,到了藻类那里就是10倍,到了小鱼小虾那里就是100倍。所以,重金属、二噁英、多氯联苯、有机氯等难分解污染物的浓度,会随着食物链的级别上升而指数增长。

何况甲壳类、贝类等水产品,本身就有富集部分重金属元素的特性。所以,水里有1倍的重金属污染,到了海鲜河鲜那里,就可能变成千万倍的污染。

按我国报告的数据,水产品中的砷、汞、镉的含量往往远高于肉类、粮食和蔬菜。珠三角地区水产品中砷含量较高,台湾省水产品中的砷污染也比较严重。按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建议,无机砷的暂定每人每周允许摄入量为0.015 微克/公斤,以人体重60 kg 计,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129 微克。如果每天吃2斤鱼和海鲜,按砷含量0.1微克/公斤鲜重的国家限量标准来计算,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含量,已经接近许可摄入的最高值。如果水产品本身就有砷超标问题,那么如果贪吃太多,就可能出现摄入量超标的情况。偶尔一天还不至于有严重后果,但经常这样做,就会带来安全风险。

螃蟹作为甲壳类动物,其镉限量为0.5微克/公斤,超标的情况也不罕见。有研究认为,螃蟹富集镉污染的能力比虾更强,乌贼墨鱼之类软体动物的富集能力也比较强。江浙一带和珠三角地区的水产品测定数据也表明,在重金属污染当中镉超标问题相对常见,特别是甲壳类。

此外,水产品中还可能富集其他难分解环境的污染物,比如早被禁用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著名的有毒环境污染物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等。一项国内研究发现,某地区的地表水中六六六含量是0.001~0.3 微克/公斤,蔬菜中的水平只有0.3~9.8微克/公斤,而水产品中的六六六含量却能高达38~46微克/公斤。

可见,水产品富集农药污染的能力远远高于蔬菜和粮食。无论农药的使用方法是喷施、撒施、灌根也好或是拌土,都会被雨水冲入池塘湖泊江河,造成水产品的农药污染。所以,从各种污染物质含量角度来说,海鲜河鲜比蔬菜水果粮食更为危险。

过敏和不耐受反应

海鲜河鲜和鱼类、鸡蛋、牛奶一起,都是容易造成过敏的动物性食品。对于我国居民来说,虾蟹等水产品是成年人最容易发生过敏的食物类别,其中的过敏相关蛋白质已经有很多研究。

此外,我国还有不少人对海鲜河鲜食物有不耐受反应,主要反应就是食后感觉胃肠不适。有人认为是因为其中蛋白质难以消化所引起,也有人认为和其中的藻类毒素或致病菌有关。

本人是过敏体质,或消化不良,则更容易出现过敏和不耐受反应。这些人应当自觉注意远离这些食物。容易长痘痘、长湿疹的人,也应自觉注意少吃或不吃海鲜河鲜食物。

不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患有痛风、高尿酸血症、慢性胰腺炎、胆囊疾病、肝肾疾病的人应当特别小心。多项研究表明,海鲜河鲜等水产品的摄入量高,会增加痛风风险,沿海地区爱吃海鲜的居民中,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高,世界范围内有大量调查数据证明。由于摄入这些食物过量时会带来大量蛋白质,肝肾、胆囊功能受损的人也要严格限量。

所以说,为了避免摄入过多环境污染物,海鲜河鲜都要适量,不能多吃。一天8只螃蟹、3斤虾贝的贪食吃法不可取!

按中国营养学会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的推荐,水产品的合适数量,是一次吃40~75克(不算壳子、刺等的纯肉),相当于带壳的螃蟹100~188克。188克的带壳螃蟹,相当于一个4两重的大号螃蟹。如果一次少吃点,既不会造成蛋白质过量,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从水产品中摄入的环境污染物也不至于达到过量的程度。很多有助于营养平衡的措施,对于提高食品安全也同样有益啊!

猜你喜欢

河鲜致病菌海鲜
张大林
西班牙海鲜饭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河鲜肥美,入粥最宜
警惕美味海鲜中的致命细菌
常德河街里的江湖味道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