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汉斯细胞肉瘤1例
2018-12-29张依琳沙琳
张依琳 沙琳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44)
患者男,38岁。因左上腹疼痛15 d检查。外院超声:脾Ⅱ肿大伴低回声。上腹部增强CT(图1):脾大,密度不均匀,内见多发条片状低强化影。诊断:脾大,脾梗死。血常规:WBC4.52×109/L,RBC 4.5 × 109/L,HGB 133 g/L,PLT 48× 109/L。肝生化:AST 49 IU/L,ALT 48 IU/L,球蛋白13 g/L。治疗1周后,无明显变化。后来我院住院检查。查体:左上腹膨隆,左肋缘下触及脾高度肿大,质韧,有压痛,第Ⅰ、Ⅱ、Ⅲ线分别为9、12、+2 cm。双侧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多枚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良好,无压痛,最大约2 cm×2 cm。
图1 患者上腹部CT影像Fig.1 CT image of epigastrium
行右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病理示(图2):淋巴结结构消失,由形态单一、体积较大的瘤细胞构成,呈椭圆、短梭形,胞质淡伊红染色;细胞核不规则,淡染,1~2个核仁,常见核分裂。免疫组化:CD1a,S-100(+),CD45,CD45Ro,CD10,bcl-6均阳性,Mum-1,CD20,CD79a,CD15,HMB45,EMA均阴性,AE1/AE3少许(+),CD68部分(+),CD21(±),Ki-67指数60% ~70%。考虑: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angerhans cell sarcoma,LCS)。
图2 病理组织瘤细胞切片Fig.2 Histopathologic slide of tumor cells(HE × 200)
骨穿:髓内见体积较大、不规则的异常细胞14%,核质疏松有颗粒,POX(-),红系增生正常,巨系增生旺盛。CHOP方案化疗2周后,淋巴结明显缩小、变软,最大黄豆粒,脾脏回缩,肋下1横指。WBC 5.08×109/L,HGB 129 g/L,PLT 87.4×109/L。病情平稳出院。
出院后当地CHOP方案化疗3次(环磷酰胺0.8 g,长春新碱1.5 mg,表阿霉素 300 mg,泼尼松 60 mg),化疗间期脾反复增大。3个月后因腹胀再次住院。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径约2 cm。肝脾触及高度肿大,第Ⅰ、Ⅱ、Ⅲ线分别为12、19、+6 cm。住院22 d。血常规:WBC 2.21× 109/L,HGB 68 g/L,PLT 12 × 109/L。肝生化:ALT 110 U/L、AST 157 U/L、白蛋白27.7 g/L。骨髓细胞学:骨髓异常增生,粒红比例减低,肉瘤细胞减少,伴病态造血,粒系及红系增生正常,红系成熟延迟,巨系增生旺盛,少数产板巨,血小板减少,提示:肿瘤未见缓解骨髓象改变。予SMILE方案化疗,达骨髓抑制期后,第12日发热,抗感染后体温降至正常,血象示:WBC 1.31×109/L,HGB 67 g/L ,PLT 6× 109/L,家属要求出院,后失访。
讨论 LCS是极其罕见的朗格汉斯细胞恶性增生的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的特点。最常侵犯淋巴结,皮肤,骨。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平均年龄41岁,成人多见,儿童少见,男女比例约1∶1.5。2008年WHO肿瘤分类,将其归为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朗格汉斯细胞肿瘤分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及LCS。
LCS可局灶性,也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后者多见。44%是多灶性的高分期(Ⅲ/Ⅳ)肿瘤,22%主要侵犯淋巴结,22%肝脾肿大,11%伴全血细胞减少。最突出的特征是多形性肿瘤,具有明显的细胞学表现。单系统的常侵犯骨或局部淋巴结。多系统的可累及皮肤、骨髓、淋巴结、脾、肝、肺等部位,也可浸润骨髓发展为白血病。该病进展快,2年生存率约50%,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主要根据细胞形态和核分裂程度、临床进展凶险性区分LCS和LCH。LCS细胞学更有异型性,核分裂高,Ki-67指数更高,大多数LCH和LCS表达CD1a,S-100 和 langerin。CD21、CD35阴性。近年来CD207被认为是一个特异性的朗格汉斯细胞标志物。其确诊基于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超微结构分析。
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及化疗,联合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病灶的严重程度、累及范围相关。目前临床主要参考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如CHOP,MAID,FSHAP,EPIG,AIM 等。局部切除主要适用于孤立性的病灶,多系统的需联合化疗。
本例腹股沟淋巴结病理组织可见明显异型的细胞,核分裂,免疫组化CD1a及S-100阳性,符合LCS的诊断,Ki-67指数高达60%~70%,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旺盛、恶性程度高。予CHOP方案化疗2周后病灶明显减小。但后期于当地诊所化疗,病情反复,3个月后病情急速进展,提示其高度恶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