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8-12-29何永强

吉林中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血流脑梗死

何永强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沈阳 110101)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临床特点,由于脑部供血急剧下降,主要表现为偏瘫、偏盲、失语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1-2]。本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造成患者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甚或因此而丧失生命,故本病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成为人们注重健康的焦点问题[3]。现代医学针对本病以溶栓为首要治疗手段,及时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但因其具备严格的窗口期,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病属祖国医学“中风”“偏枯”“卒中”等范畴,发病机制主要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逆乱[4]。针灸可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平衡脏腑等诸多功效。其中巨刺法始见于《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表明这是采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针刺手法,既体现人体经气互通,又与现代解剖学神经分布相对应,因此我院采取巨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8例,年龄(56.84±3.2)岁;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34例,年龄(57.91±3.1)岁,2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试验由我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患者具有知情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脑梗死诊断治疗指南》[5]:多于安静状态下发病,伴有或不伴有明显头痛和呕吐;病后24~48 h无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病情进展较缓慢,常以呈阶段性加重;影像学提示存在责任病灶表现;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中医辨证标准》[6],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或舌强不语、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等;3)各项常规检查结果均提示正常者;4)对针刺操作无抵抗、恐惧及晕针等异常心理者;5)自愿参与试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伴有其他脏器重大病变者,如肝肾功能衰竭者;3)伴有出血性疾病患者;4)病发前罹患颅内肿瘤等占位性病变者;5)特殊时期者,如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6)近期接受过该类疾病系统治疗者;7)不愿参与或不能参与研究者,如精神疾病者;8)临床资料收集不全或不完善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溶栓、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扩张脑部血管及营养神经组织为治疗原则。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以毫针巨刺法进行治疗,选用一次性无菌毫针(规格:0.25 mm×40 mm,江苏华佗针灸针厂制造),选取与患侧疼痛与活动障碍相对应的健侧的曲池、合谷、丰隆、足三里穴,辅以头部百会、天柱穴加强局部气血运行。具体操作过程:分别用2.5%碘酒及75%乙醇对穴位处皮肤和医者手进行常规消毒后针刺,当针下出现酸麻胀痛等针感时,予以行针加强得气感,其中百会、足三里穴采用捻转补法;曲池、合谷、天柱及丰隆穴均采取提插泻法,每穴行针3 min,留针30 min,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7]中关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标准:痊愈:头痛眩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消除;有效:头痛眩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头痛眩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 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7]:分为轻、中、重度3个等级,轻度缺损记为0~15分;中度缺损记为16~30分;重度缺损记为31~45分。

1.5.3 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脑血流图改善情况 患者于检测前12 h停服相关药物,静卧30 min后检测。对放置电极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将平板电极及直圆蝶状电极分别置于额部和乳突部处皮肤,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脑病灶侧额乳导联的脑血流图。本次研究选用徐州市联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脑血流图记录仪,统计指标是上升时间(s)、波幅(Ω)和流入容积速度(Ω/s),选择基线平稳、图形清晰且连续的3个波形,最终以测量所得3个波的平均值为结果,记录并分析处理。

1.5.4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肢体偏瘫、吞咽困难、舌强语塞等临床症状以0~4计分,以患者自身感受及表述为准:主诉记作4分,症状明显或持久记作3分,症状严重而间歇表现记作2分,症状减轻或时而表现记作1分,无症状为0分。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头痛眩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控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 53) 例

2.2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 经治疗,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 = 5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 = 5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29.14±8.36 9.82±5.11#△ 19.66±5.45△对照组 27.64±8.29 16.51±4.15# 14.02±0.54

2.3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图情况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脑血流图上升时间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脑血流图波幅及流入容积速度升高更为显著(P<0.05)。见表 3。

表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图情况比较( ,n = 53)

表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图情况比较( ,n = 53)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上升时间/s 波幅/Ω 流入容积速度/(Ω/s)治疗组 治疗前 0.2194±0.0428 0.1035±0.0422 0.4712±0.1812治疗后 0.2006±0.0421#△ 0.1203±0.0412#△ 0.5993±0.2106#△对照组 治疗前 0.2118±0.0334 0.1039±0.0418 0.4687±0.1646治疗后 0.2086±0.0243# 0.1096±0.0214# 0.5306±0.1588#

2.4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 经治疗,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n = 53)

表4 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n = 5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吞咽困难 舌强语塞 肢体偏瘫治疗组 治疗前 3.32±0.42 3.69±1.21 3.24±0.36治疗后 1.14±0.36#△ 0.79±0.21#△ 0.97±0.34#△对照组 治疗前 3.76±1.36 3.25±0.27 3.25±0.44治疗后 1.82±0.46# 2.34±0.36# 1.58±0.23#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临床以偏身瘫痪、失语、偏盲、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8-10]。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溶栓为主要方式,其可在病发后极短时间内疏通堵塞的血管,迅速恢复病灶组织周围血液供应,减少缺血面积,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降低脑细胞病死率[11],但其对救治时间要求严格,逾期则效果不佳且存在一定溶栓并发症,故一定程度上受时间限制。与之相比,中医临床治疗本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及特色,因此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本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病属祖国医学中“中风”“卒中”“偏枯”等范畴,发病机制为患者素体亏虚,内伤积损,致使机体出现风、火、痰、虚、瘀等病理因素,且头为诸阳之会,诸经脉之气皆上达于头部并润养脑窍,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12-14]。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通过联合反应来帮助和促进患者瘫痪肌肉收缩,是重新塑造病变脑功能的有效手段。本次试验研究采取针灸特色操作手法之巨刺法,结合经络脏腑辨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导致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巨刺法系指一种“左有病而右畔取的针刺方法”,始见于《素问·调经论》:“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灵枢·官针篇》亦有所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故中医认为循行于人体两侧的同名经脉,具有“左之右,右之左” 经气相互交叉的联系,且诸经脉皆上达脑窍,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气血流注循环反复,因此巨刺法具有“泻健侧而补患侧”之妙用,即针刺健侧经脉,可激发、调动其经气营养、濡灌、弥补其患侧经脉的不足以起到舒畅全身气机,调畅血液运行的功效[15-16]。巨刺法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患侧针刺法的作用机制主要为病后患侧神经处炎性水肿期,信息传导功能存在障碍,而与之相应部位的神经传递功能则处于常态,故巨刺针法作用于健侧,犹如南水北调,可实现完善封闭式神经传导回路,增强大脑皮层相应通路继续受到神经调节控制,协调机体平衡感,进而达到控制疾病、促进康复运动、恢复健康的治疗目的。曲池穴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的功用,可治疗上肢瘫痪、肩肘关节疼痛等肢体病症;合谷穴,首见于《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推动天部层次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之功效,长于清泻阳明之郁热,疏解面齿之风邪,通调头面之经络,为治疗中风偏瘫的重点穴位[17-18];百会穴意为百脉于此交会,头又为诸阳之会,因此针刺百会穴可直接治疗头部相关疾病,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举阳气的功效,亦可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促进大脑血液供应循环;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本穴气血为膀胱经背部全部俞穴上行阳气之汇聚,其气饱满强劲,润养头颈部,故可改善头项部气血输布运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其具有健脾化痰、开窍醒神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导致下肢痿痹、偏瘫等症;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属多气多血之经,与脾经并称为滋养后天之本,具有调和脾胃、滋补气血、扶正祛邪、疏通经脉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现代医学证明,针刺足三里可缓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所造成的破坏性神经系统病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正所谓“治痿独取阳明”, 直接刺激脑干、脊髓、大脑皮层等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协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9-20]。

综上所述,巨刺法针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等诸多疗效,可较大限度的恢复脑血管弹性,降低其紧张度,增加脑血流量,进而提高脑组织氧分压,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相比于传统针法,巨刺法具有取穴少、针感强、效用明显,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血流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