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心理需求与城镇住宅设计

2018-12-28黄健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0期

黄健

摘 要:在对一个居住小区进行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其中居民对社区的心理需求的体现,它包括居民对社区环境的居住满意度,包括对住宅外观的要求,噪音控制的要求,以及对社区邻里交往的要求等,具有这些良好设计的居住小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让居民满意、舒适的空间,更好的为居民的生活服务。

关键词:居住心理需求;城镇住宅;空间特征

前 言

居民行为心理是人们内心需求和感受的外在表达,也逐步成为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切入点和主要依据。人们对于居住的需求已经从有房住、住得宽敞这些基本生理需求,向具有良好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过渡。尤其是近几年,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一日千里,人们不断提高的环境品质需求逐一得到满足,良好的居住环境已逐渐成为购房者买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 人性化居住环境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物质条件随之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人性化特征,因而人性化的设计方式在艺术学、科学、社会学中所拥有的地位也越发的重要起来,“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设计理念在现代居住环境设计中也随之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今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期,人们在居住环境方面不在只寻求生存上的满足(即单一的满足有一个可以居住的场所),而是逐步寻求一个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例如,公共空间中设施设备的完善性,居住环境设计的舒适性和美观化,居住建筑的舒适度与便利性以及体现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最重要的方面: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

住宅环境满意度评价的现实标准之一是住宅满意度。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住房满意度,二是绿色环境满意度。从我国建筑景观设计师的角度来看,绿色环境的满意度是我们最为密切相关的指标,因此我们主要从这一点出发进行分析。

第一点是房屋的外观。住宅外观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对不同类型居住区的受访者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居住区的爱情程度上得分,发现普通居民和专业设计师都喜欢整洁美观的建筑。除了老人,他们还喜欢普通的房子。

住宅设计赏心悦目,无论风格如何,但主要在于其建筑节奏匀称。随着各种轮廓线、丰富和谐的立面,调查发现,房子具有更复杂的外观,屋顶的形式和复杂的装饰,质地和材料的统一和和谐,以及明亮的色彩变化,在居民心中有更高的分数。最不喜欢的房子是扁平的房子,因为它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像是公共建筑,而不是私人空间,人们讨厌住在一个看主人的社会地位低的房子,也就是说,它们是他们自己的私有财产。

社区有多种景观,如种植、活动场所、雕塑和设施。其中,绿化植物是最接近自然的重要元素,能美化环境,塑造情操,调节空气和小气候,生态价值非常大。同时,种植居民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和生活的途径之一。它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人们通常喜欢郁郁葱葱的社区环境。大量的植物能极大地提高生活质量,使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满意。

人们对社区环境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噪音。它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噪声的危害不仅与噪声本身的特性有关,还与听者与噪声的关系、听者的性格和噪声的控制有关。国外对噪声的调查表明,抱怨、恐吓和许多不法行为都与噪声有关,噪声的等效声级与人的烦恼程度呈线性关系。如何合理安排沿街住宅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住宅小区的干扰,是住宅小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合理布局,形成隔离交通噪声传播的屏障,以保护内部环境。

二 居住心理需求与城镇住宅设计的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创始人马斯洛曾提出我们最为熟知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总体上看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着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走进。

1.生理需求

食物、水、阳光、空气以及住房都属于我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这一类需求在需求层次中的级别最低,但却是我们之后所有需求的根基。此时,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常常并不算高,仅仅可以保障人们生存的最低标准即可。

2.安全需求

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所需要关注的便是居住环境能否提供给居住者一个可靠地安全保障,其可分为生理安全保障和心理安全保障。所谓生理安全保障是指所居住环境中建筑和公共设备坚固而牢靠,居住环境中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存在。而心理安全保障室针对于居住环境的选址所言,其周围环境治安稳定,治安措施完备,生活便捷以及合理的居住组团布局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3.社交需求

当你独自在外漂泊而感到疲惫的时候,自己熟悉的住所无疑是你最好的港湾,而和谐的居住环境将也是决定其的关键。人是群居动物,这决定了人类交往、交流、沟通的基本要求。心理学认为,从众心理促使人们喜欢在有人聚集的地方停留,而交往的形成依赖于人的停留和聚集。小区的居住环境是人们生活中最常停留的空间,恰当的位置、适中的尺度、舒适的休闲设施等都可较好的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这些不仅需要符合人们的风俗习性,同时也需要顺应大众的生活习惯。既有供老人锻炼身体的场所又有孩童们嬉闹的空间,既有饭后闲暇乘凉的地方又有情侣们窃窃私语的角落。

4.尊重需求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一个满足居民尊重需求的居住环境就是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层次的居住环境往往具有独特的场所特征,如特定的自然特色或人文色彩,居于其间,可以尽情品味生活的乐趣。此外地域文脉的突显与文化特色的展示也是联系绿地和居民的情感纽带,让居民有更加强烈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5.自我实现需求

在居住环境中满足自我实现这一需求层次主要表现为与自然、社会、人和物质环境处于和谐状态,满足居民个体的审美需求,营造出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指出,“一切建筑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景观如同建筑一样,也对审美有明显要求。而人类对大自然具有天生的渴望和依赖,人类回归大自然时身心得到放松,心境得到提升,所以居住环境以自然地势创造宛若天开为主,能够充分激发居民的参与兴趣,吸引人们到绿地中游憩、休闲,从而使居民与环境关系更加密切。

三 基于居住心理需求与城镇住宅设计的方式

1.以人為本

居住环境设计的主体是人,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人文因素的提出就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居住环境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供人居住,为人的生活服务。如果没有人在其间的生活,居住环境犹如一个舞台没有舞者,是毫无意义的。

2.整体性

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性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效果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3.多样性

居住环境设计的多元化是指环境设计中将人文、历史、风清、地域、技术等多种元素与居住环境相融合的一种特征。它要求小区景观需利用植物空间层次的不同创造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利用道路的或曲或直创造各种视线场景等;生活多样性要求居住环境尽量为居民创造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以便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休闲方式。

总结

在我国,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家不仅仅只是一个满足避风挡雨的场所。居住环境的好坏现已成为了衡量居住区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应将居住环境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刘泽勋. 基于居住心理探讨小户型住宅设计[D].南昌大学,2015.

[2]刘晓莉.居住心理需求与城镇住宅设计[J].科技资讯,2006(28):187-188.

[3]要学友.准确分析居住心理 提高村镇住宅设计水平[J].小城镇建设,2001(09):91.

[4]马景月.居住心理分析及大套型小康住宅设计[J].住宅科技,1998(08):14-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