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上云烟书奇缘
2018-12-28华慈祥
华慈祥
砚是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作为雕刻工艺的砚可以制作成各种样式,雕琢出众多纹样,这是雕刻品的惯例。而砚又是文房的用具,是文入朝夕相处的伴侣,所以砚也带有文人的意趣。其中,砚上的题铭便是文人表现自己的舞台。
题铭砚始于汉代,经过唐宋的渐兴,于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某些文人用硯或来自友人相赠,或取之名坑,或得于某段奇缘。文人遂将砚的来源刻铭于砚上,记述此段经历,并且往往由此滋生出其他感怀。
纪晓岚的感叹
清嘉庆甲子年(1804年)纪昀铭螭纹端砚,题铭记录了和庵赠砚,纪昀由此感叹端、歙佳石已尽,何必争名。此砚椭圆形,色呈紫红,为老坑石,有鱼脑冻,金线、火捺等石品。砚面平坦,开椭圆形墨池与砚形呼应,墨池周缘起边,围绕着墨池浮雕有双螭纹。双螭相向,张口大鼻,螭身已趋图案化,尾相交。砚背平,有行书铭:“和庵至广东巡抚还京,以此砚赠余曰:‘端溪旧石稀若晨星,新石之佳者则以此为上品矣。竹虚亦言:‘歙石久尽,新砚公采于婺源,然则端紫罗文同归于尽,又何必纷纷相轧乎!嘉庆甲子四月晓岚记,时年八十有一。”附红木砚盒。
纪昀(1724年至1805年),清直隶献县人,字晓岚,号石云,又号春帆,道号观弈道人。乾隆十九年进士。三十八年被举为四库全书馆总纂,并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嘉庆间官至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达。另有《纪文达公文集》、《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晚年对集砚成癖,每见罕奇,必欲刻意求之,曾以“九十九砚”名其斋。后将藏砚集拓为集,名日《阅微草堂砚谱》。此砚即著录于此书。
乱石中得此研
明古桃州风雨抄手端砚,砚的右侧有一篇清计楠的题铭,述说了得到此砚的传奇故事。
此砚长方形抄手式。砚面平坦,墨池呈“一”字式,砚背石柱有七,其中三柱顶有眼,另四柱石眼可能已损。砚的右侧刻有砚名:“古桃州风雨研”,下有一篇清计楠的题铭日:“甲子岁予在古桃州,五月暑后,旧石墙为大风雨所坏,乱石中得此研,寿乔识。”下有“计楠”长方篆书印。该砚的来源如同古遗址采集。古桃州,即今浙江安吉。砚的左侧续铭:“复为之铭曰:‘研兮,研兮,尔何不为凤池之染翰,徒沧落乎草蔓,又何不匿迹韬光,乃不潜而见,殆欲伴我之穷愁著书兮,此心依恋。研兮,研兮,我与尔终老乎严涧兮。辛未五月李聘为寿乔学博勒铭辞。”下有“李聘”篆书方印。甲子为嘉庆九年,辛未为嘉庆十六年(1811年)。此行书铭结体疏朗,用笔从容,线条清劲挺拔,有雅逸之趣。
计楠(1760年至1834年),字寿乔,清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自号隅老。官严州教授。喜艺花,耽著述,初与奚冈、方熏交,师其意画竹石草虫,雅秀绝俗,尤善画梅。画必自题,亦多佳句。蓄砚甚丰,有十砚楼为藏砚之所,有《一隅草堂集》、《墨余赘稿》、《石隐研谈》、《端溪研坑考》等。 李聘,清人,字一征,善隶书,得汉体器诸碑法。精赏鉴,兼工篆刻。
此砚还著录于民国年间刊行的《广仓研录》。
最后一次老坑采石
清光绪辛卯年(1891年)邱启寿铭乐炳元刻端砚板上的砚铭则记载了光绪己丑(1889年)初,开水岩得此佳石的经过,并且对砚质大加赞赏。砚作随形,板式,砚质绝佳,色似天青、胭脂,有鱼脑冻、火捺、青花、金线等石品。板砚的一面周缘起边,下半部有行书铭:“光绪己丑初,开水岩选得佳石,曾刻此铭。庚寅(1890年)三月,又获此,天青色如雨过天晴,胭脂晕如云蒸霞蔚。洵为无上上品。与前石竟相伯仲,信乎有石缘矣。依式再制,仍镌前语。三五摩挲,不啻拱璧,希世之珍,千百中仅一二见,其难得可贵有如此,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辛卯花朝妙华居士启寿再记于端州,差次永州乐炳元刻。”砚首侧隶书铭:“磨不磷,钻弥坚,侯封即墨,火色鸢肩,亦方亦圆得天全,噫嘻,皮相者乌知子之贤”。砚右侧有“水品石奇品启寿所藏”篆书阴文印和“子孙世守”篆书阳文印。
铭文中记载的“光绪己丑初,开水岩选得佳石”,是指清光绪十五年,时任湖广总督的洋务派首领张之洞批准砚工重开淤塞多年的老坑,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老坑采石,所得的这批老坑石为砚中珍品,时人称为“张坑”。
此砚作铭者为启寿,启寿者,姓邱,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通判,庚寅年出任砚务官。此砚可能就是他在砚务官任上,得到的佳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