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者自有过人之处

2018-12-28卢小团

中国收藏 2018年7期
关键词:乾隆皇帝乾隆文化

卢小团

我看乾隆

“他曾向群臣袒露心扉,说自己不过就是个书生。”

“他是位儒雅的君主,当时很多传统汉人士大夫是接受这种评价的。”

“宋徽宗亡国,是因为他样样精通,惟独忘了自己是个皇帝。但乾隆不一样。”

“乾隆登基前后艺术风格的改变,有着他的政治意义与态度。”

“若后人简单地凭自我标准去衡量并评价他,是没有意义的。”乾隆皇帝,这是一个在三百年来被不断提及、演绎的传奇人物。晚年的他为自己封了个“十全老人”的头衔,以为炫耀。但总体看来,虽然是来自异族的统治者,在广大汉人士大夫的眼中,他却是一个儒雅的君主。

自我定位明确

登基之初,乾隆就向群臣袒露心扉,说自己不过就是一个书生。他精于理学,勤于诗文,长于鉴赏,通于书画;他注重人才,奉行孝道,怀柔天下;他注重文化的构建,编修《四库全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天禄琳琅》等。关于乾隆的人物形象,在之后的民间传说中有说他是海宁陈氏的后人。这实际上是对他汉化的认可,也说明在汉人心目中他已经是一个优秀的、不分彼此种族的君主。乾隆的人物形象甚至化入佛教之中,有些庙宇的罗汉像中居然就是这位“十全老人,的身影,这都是颇为值得玩味的事情。

在清代,皇子们的用功程度和学习量不亚于面对科举的士子。少年時代的弘历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先后得到三位理学名师的严格指导,分别是福敏、朱轼、蔡世远,当然还有徐元梦、张廷玉、嵇曾筠等。他们以儒家思想中对理想帝王的要求严格而系统地对他展开教育,悉心培养。因此,纵观乾隆的一生,正是恪守儒家的行为准则,从经典中寻觅智慧与哲学、参悟帝王的治国之道,寄情于文化艺术之中。他本质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汉文化熏陶下的高级士大夫,且修养全面,能力出众。

“卯时而起,进早膳后先阅中外庶政,次引公卿大臣与之决议,至午而罢。晚膳后便理未了公事。间或看书、制诗、书字,夜分乃寝。”清代诗人赵翼曾在军机处值守,通过他的这段描述不难发现,皇帝的身份和工作毕竟才是乾隆皇帝的主要事业所系。乾隆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人君之好恶,不可不慎,虽考古书画,为寄情雅致之为,较溺于声色货利为差胜。然于其用志于此,孰若用志于勤政爱民乎!”可见他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至于出现像宋徽宗那样,其他的样样精通,惟独忘记了皇帝的这份工作,最后弄得国破家亡。

既是君臣亦为师友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乾隆皇帝看书、制诗、书字等,最终产生如此浩瀚的文化风景,乃属于他“游于艺”的业余所为,能够成就非凡,规模宏大,实在值得钦佩。

仅他每日批阅、写字、画画,毛笔的使用就变得十分频繁。来自浙江湖州的“小紫颖”数量很多,这种笔乾隆皇帝比较喜欢,目前台北故宫尚存有数百支之多,“每匣十合,每合十支”。这种笔使用寿命并不长。但作为经常进贡的文房用品,足可知其使用之频繁,也从一个方面可以想像出这位皇帝使用毛笔进行或正式、或休闲的工作量极为惊人。

乾隆皇帝精于鉴赏,他对宫中收藏的书画基本都给予了鉴定意见。这些意见中自然难免纰漏,但是整体来说,他并不亚于之前的大藏家,很多时候见解还颇为独到。文学侍从与皇帝的关系首先是君臣,在不涉及政治前提下,他们在大内公事之余,讨论诗文、鉴赏名迹、切磋学问,也算是师友之间。这一点与康熙朝也相类似。

内廷的画工,乾隆皇帝对他们也颇为看中,对其作品多加题咏,并往往和文学侍从共同展开,合成一幅君臣唱和的和谐之景。画工的地位自然不可与文学侍从们等而观之,但是乾隆皇帝对于他们的创作也会进行指导和规划,往往画工们奉命起草,先提交样稿,待乾隆皇帝的批复以后,再进行正式的创作。这些画家包括郎世宁、贺清泰、张廷彦、贾全、徐扬、丁观鹏等,有不少来自耶稣会,他们的画被要求成中西合璧,甚至向中国画学习。

乾隆曾说:“朕每有吟咏,辄以示大学士并南书房翰林等,或命依韵迭和,非以词藻相誇,尚几暇之余相悠游,翰墨亦可以陶性情,验政事,比征歌选舞,不犹愈乎?”大概也算是君臣之间在严肃工作之外的课余生活吧。

评判不要用“双标”

关于乾隆的鉴定水平,其实很有过人之处,只是向以鉴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一事为人诟病。他以“子明卷”为真,以“无用师卷”为伪。这一结果与当下学术界的一般看法正好相反。但是在这个鉴定过程中,乾隆皇帝的态度是认真的,他将两卷“相互对比,反复端详,又与梁诗正等大臣讨论,辨别真伪。”其过程不可谓不慎。目前来看,“子明卷”为真的可能性也很大,并不能仅此来否认乾隆皇帝的鉴赏水平。他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拿捏不准的古董,会征询他人的意见,以便于确定收藏的等级和储藏的位置。

作为收藏家的乾隆皇帝,几乎对所藏的每一件艺术品都进行了鉴定。除了交由张照等予以著录外,他还将之配上不同的盒子,分藏于紫禁城的不同位置。由于藏品太多了,以至于嘉庆之后,在若大一个紫禁城中再要摆放东西,空间成了个问题。乾隆年间陆续进入内府的这些藏品也构成了清宫最为主要的收藏;而乾隆皇帝的鉴赏与整理,对于梳理中国古代文物有里程碑之意义。

特别要说明的是,他在登基前后的艺术风格和旨趣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变化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比如他的书法,早年学赵、董,笔力道劲而不乏意气;之后转变成敦厚温润,失之俊秀,乏之风神。其实这正是他合乎身份的转变,更加持重、雅驯而雍容,更加与皇族的审美、朝廷的庄严相协调。在这一点上,他的父亲雍正皇帝也有与之一致的转变。

作为帝王的乾隆,他的很多文化行为更多还兼具教化意义,同时也是政治态度。个性化、情感化的艺术表现是不够庄重的,不管是音乐、词章、书法、建筑都是如此。功用不同,追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后人在评判乾隆的艺术时,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另一标准,这显然是毫无疑义的。实际上,在乾隆皇帝的主导下,朝廷对于文化的重视和构建,开辟了一番宏大的事业,成为多年后人们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础。同时,这些文化举措也开启了社会风气,令民间学术氛围空前高涨。纵观乾隆一朝,经学、史学、小说、书画、戏曲、诗文等等,都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名家辈出、著作不断,这也是朝廷中雍容宽绰的文化理念的体现。

毋庸置疑,一个时代的文化,乾隆皇帝是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和主导者。

猜你喜欢

乾隆皇帝乾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TWICE AS NICE
谁远谁近?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老翁妙对戏乾隆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