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大亚湾协同发展

2018-12-28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城市群

近日,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四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于东莞开幕,来自各界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如何凸显城市特色?

黄乃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需要清晰的自我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必强求每个城市都像深圳一样。休闲、旅游、教育、工业、手工业都可以成为城市独特的名片。城市发展需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详细的发展规划。这个定位对于深圳来说,也许是高新科技产业,对于东莞来说,则可以是工业制造业。像香港和广州,就可以往高等教育方面进一步发展。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产业基础、行业优势等因素都需要统一考虑。

郭仁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避免“城市病”

智慧城市与城市的管理治理、规划建设运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调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应用现代通信技术,智慧城市可以增进人际交流、协调城市群关系。与此同时,智慧城市还能为区域发展提供智能化分析,帮助城市找出自身发展特色和适配产业。

要知道这个区域是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我们需要大数据的支撑,需要知道相连的区域目前需要什么,相关产业之间有没有形成互动的关系。如果将企业孤立地放在一个地方,而不做配套的调查分析,企业跟周围的产业之间没有内在互动关系的话,这个决策所带来的效益不会很好。

城市发展为什么要注重自身特色?城市之间需要形成互补之势及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而非同质化的竞争关系。湾区内部协调融合十分重要,同质化的竞争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既要发挥大城市的作用,也要避免“城市病”。要形成一个互补的关系、1+1大于2的关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总而言之,我们要搞差异化的、有特色的发展,要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形成一个有机建设的组合,这样总体发展水平才会提升。

邬贺铨:以资源优化配置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

以前,区域发展常常以单个城市为核心来带动发展。而现在,以资源优化配置带动城市群整体建设的发展策略则更具科学性。实现协同发展,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城市都应发掘自身优势,依靠产业互联关系,共同进步。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每个区域各有特色,自身基础也都得天独厚。在新一轮的建设过程中,大湾区各城市可以瞄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创造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从目前政策创新和人才支持情况来看,我们看好大湾区的未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也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比如,京津冀協同发展规划中提到的“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概念,对于解决广州、深圳“大城市病”具有一定意义。城乡协调、合理规划、科学高质量发展三项需要齐头并进。

郭海成: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需各城市分工合作

人们常说,粤港澳大湾区要一体化协调发展。但在人才引进方面,各区域、城市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我认为,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必要搞一个最好的大学、最好的研究院。像美国的一些湾区,城市之间也并不都存在同质发展竞争。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需要考虑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以及各城市间的分工合作。

人才沟通渠道应互利便捷

郭仁忠:粤港澳人才交流应更加便捷

在教育、人才合作等方面,粤港澳三地政府、高校及研究机构要尽可能的减少城市之间交流合作的行政及基础设施障碍。粤港澳之间的人员交流和通行应尽可能便捷化。城市之间应自视为发展共同体,注重开发融合发展方式。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不仅要统一规划建设、达到通用水准,更要注重发展思路的转变。此外,配套服务也需要进一步融合完善。以看病就医为例,若深圳老人在香港看病,可就地报销,那么整体上两地的交流沟通便会更加流畅。

我认为,总体而言,我们要从生产生活方面将湾区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尽可能减少传统思维模式导致的城市个体观和人为障碍。此外,湾区城市群内部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分工和合作。目前,从整个湾区来看,各个城市之间的技术条件、资源储备及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强行同质化并不可取。只有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凭借有特色的发展内容将各城市发展脉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总体的提升。

郭海成:粤港澳三地学者应强化交流

据我观察,一直以来,许多香港的教授都会去内地交流,但是这多是个人行为。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发展机遇则为三地学者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可以有效将湾区科研人才结合在一起的机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罗锡文:大湾区发展需要高端创新人才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有创新思维理念及生态。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确目前发展水平,分析差距短板,只有清楚问题,才能对照找出解决措施,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一系列的短板之中,人才问题是共性的,我们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只有当人才、思维、生态条件都具备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吴宏伟:港科大将设南沙分校助力人才培养

十几年前曾构想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科大分校,后来几任校长都在往这方面努力。现在,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和国家扶持政策的完善,我们愈发坚定了在南沙开设分校的决心。

在分校的管理上,我们会沿用港科大的管理方式和考核制度,保持国际化特色。如何将国际特色和标准引进到大湾区分校内,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保持国际化的师资和多元化的生源,也是我们长久以来在思索的议题。此外,我们还在考虑和湾区内的大学联合招生授课,促进区域内人才更好地流通。

(来源:新华网思客)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城市群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