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史料教学改革探究
2018-12-28薛梅芳
薛梅芳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质就是体现历史的博大、敦厚,让学生感悟历史的奥秘,用于指导学生的言行举止,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有为青年。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各种关键能力和高贵品格。
关键词:核心素养;关键能力;高贵品格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智育,还应该德育,不但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显著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培养观念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也为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的理解、领悟历史规律、增强历史意识,从而汲取历史智慧,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在于传输文化知識,同时还应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这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但是由于“高考至上”“分数至上”等因素的影响,其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体现不明显,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史料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高中历史内容繁多,教学实施的过程难度较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无从谈及。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模式,抓住高中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图片、影像、视频等方式,带着学生重走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显著提升。
比如当进行《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专题教学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这一专题,从而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的原因、兴起、发展和失败;接着,教师应该给学生设定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分析问题,从而正确的评价历史;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开展能动思维,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不能阻碍历史的前进,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思维品质。
(二)以文字史料培养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高中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文字和图片,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史料来培养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能力。比如说,中国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的观点,通过对这两件材料的分析以及历史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可以了解到1978年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可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世界的角度来看,1978年却立刻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了世界,正是由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才能使中国成为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过程的重要力量,这正是对《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理解,通过学生们对史料的细致分析,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改革开放、对外贸易的必要性,每一件史料中都蕴含着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关键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历史文字史料培养学生理解与解释历史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高中学生具备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历史教师应该借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悠悠千载的长河中,多少荡气回肠的情与感,教师应该把握历史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先进的思想和品质,抨击丑与恶,从而引导学生成为拥有核心素养的有为青年。教师可以用伟人的力量影响学生,伟人是历史长河的璀璨星光。
比如说,在近代战争中涌现着无数的英雄,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的形式,领着学生走进邱少云、董存瑞、叶挺等,让学生领略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以情动人。历史的本质就是对过去的理解与解释,我们学习历史,关注点不是为了寻找真相,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历史的本质是为自己寻找“依据”,我们到底是怎么过来的?我们应该怎么活?这样活不行吗?这样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史料教学改革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使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才能培育一批有一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年29期.
[2]曾维雄,付永池,李艳红,李晓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