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2018-12-28蒋丽君

新一代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蒋丽君

摘 要:高中生的心理和身体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往往产生心理障碍,从而产生各种不良行为。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良好行为塑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谈起,并详细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高中生良好行为方面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良好行为;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身心发生了剧烈变化,个体心理和行为联系极为密切,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产生心理困惑和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为了使高中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将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良好行为形成中的作用及塑造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具体策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良好行为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良好行为。高中生的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失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不善于区分对或错,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提升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升他们对道德的认知能力,可以使他们的行为更加正确,而不至于危害社会。通过对话、活动课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我们可以就不良行为的产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并对产生不良行为的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和道德判断的水平,从而相应地改变他们的问题行为。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健康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良好行为。高中生问题行为的产生必然与他们道德情感的缺乏相关。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他们现阶段的情感特征,从体会善意与温情开始,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情感方向,这有利于他们良好行为的养成。此外,引导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控制情绪,促进良好的情绪的产生,当发现情感变化出现异常时,措施得当可以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对具有不良行为的高中生来讲,道德情感熏陶就是持续扩展他们的爱心、感恩心、责任感等,消灭仇视、嫉妒等不良心理,激发他们的道德需求,形成顽强的道德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

(三)心理健康教育中锤炼的顽强意志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良好行为。现在,大多数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问题行为具有独生子女的特点,如抵挡诱惑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做事拖泥带水、意志薄弱、不自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助工作,使高中生认清生活目标,专心学业,立志成为21世纪需要的人才,从而有效转化他们的问题行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坚决改变错误决策,加强决断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利于避免不良行为的产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加强中学生的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具体策略

(一)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各科高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耕细作,对所教的科目仔细全面的分析解读,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其次,教师要对所任教的科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让高中生乐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中来。最后,教学过程中要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教师要对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断发现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度。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受到长辈们的宠溺、父母的百倍呵护,因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这使他们被称为“冷漠的一代”。為了矫正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感恩教育”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在教授《项脊轩志》时一位语文教师进行问题设计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叙事娓娓而谈,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和祖母浓厚的感情,其中哪些细节最令你感动?”这个问题旨归在于让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其中,以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沉怀念。接下来进行师生讨论:此刻,你想到你的母亲或祖母了吗?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呢?教师在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深厚感情后,一浪荡出千层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最后学生们发出感叹:母爱,伟大而真挚,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由此可见,将高中生带入特定心理健康教育情境,让他们跟随教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们对这样的互动式心理健康教育有特殊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重视心理辅导,逐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不良行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师生交谈、填写问卷、心理测试等方式方法采集和整理不良行为信息,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档案。如针对某学生经常逃课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采取走访的方式,与他的同学、朋友进行谈话,侧面了解他逃课的原因,走访他的家庭,通过家长的描述和他的家庭情况对他的逃课行为进行分析,最后整理出详细的资料和信息,建立该生的不良行为档案,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高中生的良好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挖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探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塑造高中生良好的行为,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本文是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所得,希望对教育同仁是一个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薛丹,姚兰.论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J].成功(教育),2013(02):273.

[2]张建国,王宝玲.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问题与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03):107-10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