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18-12-28高俊晗

新一代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

高俊晗

摘 要: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毕业生易产生焦虑、强迫、失眠等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症状。加强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变化,主动关心和指导毕业生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择业;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就业难”已成热点问题。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和毕业生心理问题与日俱增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毕业生的心理特点

(一)迷茫与懊悔。部分同学在前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在面临就业时,发现三年来积累的知识和能力都有很大欠缺,对自己的前途比较迷茫,对虚度光阴感到深深的懊悔[1]。面对考研还是就业不知如何抉择,对自己未来没有一个理性的规划。

(二)焦虑与悲观。毕业生群体中的“考试族”看到身边同学都在积极求职或接二连三的找到心仪的工作时,心中难免会焦虑,在心理上产生易怒、烦躁的情绪。部分学生求职受挫之后选择“守株待兔”,坐等家长或学校为其提供就业信息。涉世未深的他们在就职中面对一些请客送礼走关系等不正之风时,心态严重失衡,引发强烈的悲观情绪。

(三)自卑与自负。在日趋严峻的求职竞争中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并无所长,成绩平平,很难脱颖而出。海投简历却石沉大海,于是深感自卑,士气低落,萎靡不振。还有部分毕业生过于高估自己,在找工作时眼高手低,要求用人单位工作环境好,工作强度小,薪资待遇優。在择业受挫之后不从自身找原因,认为只是缺乏慧眼识珠的伯乐而已, 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长期在家待业,虚度光阴。

二、毕业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理想与现实的认识脱节。大学毕业生风华正茂,心怀壮志,对未来充满理想。但由于接触社会少,工作经验不足,过于理想化,往往导致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容易眼高手低。一些毕业生没有意识到任何工作都是要从基础做起,要扎根基层,潜心学习,要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此时大谈工作环境,薪资待遇是非常幼稚且不切实际的。

(二)自我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对就业信息了解少,知识能力储备不足,择业时相形见绌,不能从容应对竞争,表出焦虑、恐惧和自卑的心理状态[2]。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一门心思学专业课,放松了对其它能力的培养。没有花时间花心思去调研当前就业市场,不了解行业需要,不确定就业方向,在校期间专项性针对性的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社会经验少,就业观不正确。毕业生的愿景都是美好的,希望大展宏图。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部分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或过于自负,骄傲自满,或过于自卑、妄自菲薄。择业时,顺心则忘乎所以,遇挫则自暴自弃,缺乏驾驭自我的能力。部分毕业生的价值追求呈短期化、利己化趋势,对职业缺乏长期规划,认为收入高才是择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3]。

(四)心智不成熟,缺乏挫折教育。大学生由于在学校这个单纯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学习,导致其社会经验欠缺,心智年龄偏小,习惯于遇到困难由父母和老师包办的他们缺乏独自克服挫折的能力。在工作中,往往拈轻怕重,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稍遇困难便萌生辞职的想法,频繁跳槽实属正常。

三、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

(一)开展毕业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可以利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毕业季心理健康”专题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毕业阶段毕业生面临的各种心理变化过程,细致分析毕业前夕常见心理困惑与调整办法,帮助毕业生了解自我、关爱自我与积极调整自我,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初入职场的困难、机遇与挑战,并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

(二)针对特殊群体,重点帮扶。学校应时刻关注毕业生实习就业动态,定期与其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毕业论文尚未完成、就业受挫、经济困难、情感困惑、不能按时毕业以及有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等学生的状况。针对特殊群体,学校应及时主动的进行一对一沟通,帮助其解决困难,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三)积极发挥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心理辅导相比,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4]。尤其在大四学生离校实习就业阶段,同学之间的联系实际最为密切。朋辈心理辅导虽然没有心理辅导的专业性。但却能产生专业心理辅导所不及的效果。同学之间几句温暖的鼓励性的话语,往往就可让原本惆怅的心情多云转晴。

(四)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各高校应重视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公平、主动、细心,纪律严、业务精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工作者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帮助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5]。

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各界力量应携起手来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变化,主动关心和指导他们,解决他们的困难,解开他们的心结,在让他们伴着微笑轻装上阵,越飞越高。

参考文献:

[1]李琳,李道贞,李艳,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2):193-194.

[2]王笑,“毕业”=“失业”——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J].科技风,(15):237-238.

[3]曹银,顾翔,论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06):39-39.

[4]梁洁,王瑜浩医学高等院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校园心理,(05):37-39.

[5]马海枫,就业指导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13):36-3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