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018-12-28宋悦

新一代 2018年14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

宋悦

摘 要: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在人才需求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而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动,越来越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始关注复合型人才。农类高职院校虽然在金融专业构建中与其它一些经济类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劣势,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中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缺口也逐渐扩大,而加强对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则是为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本文结合当前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探究相应的教学发展策略,以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

一、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可以看作为多功能人才,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在相关领域也能够游刃有余,并在实践中体现出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优势。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使得单一技术人才的适应能力不断被削弱,因此,实现一专多能,拓宽专业领域不仅成为个人就业发展的需要,更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就金融专业而言,复合型人才需要知晓金融知识,即了解传统金融相关知识,具备先进互联网金融理念,能够把握互联网金融行业态势,了解区块链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掌握行业前瞻需求;通晓金融操作技术,学会运用金融大数据分析方法、金融产品设计及实现技术等设计互联网金融产品;懂得市场营销:学会运用大数据营销分析,建立完整的营销策划案和执行方案;擅长金融管理,学会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掌握监管风险的方法,建立系统风险控制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人才的培养与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高等院校到职业院校,金融专业纷纷成立,但是从当前的社会需求来看,金融行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培养的金融人才不得不面临着就业层次低、年均收入低、专业不对口等尴尬情况,因此,如何推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實现金融人才供给与社会金融人才需求相契合,则成为专业教育机构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教育资源配置来看,农类高职院校在金融专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落实,金融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农类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为农业金融机构、农业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体现金融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金融专业教学资源不足

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密切相连,近年来金融专业的火暴,使得许多农类高职院校也纷纷设立了金融专业。大批招生的涌入为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带来了沉重压力。多数农类高职院校从专业优势上讲难以胜任金融人才培养,其在专业历史、师资力量、实践基地等方面存在缺陷,使得金融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跟风”,难以真正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此外,目前我国农业金融的发展还存在局限,社会思想意识对金融发展还存在误区,忽视了金融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对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这也使得农类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设置难以受到重视,相关教学资源的流入自然受到阻碍。

(二)人才培养过于盲目,市场供需出现失衡

经过几年的专业金融人才培养,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人才数量已经趋于饱和,但是质量缺口却令人担忧,许多院校在金融市场发展的推动下盲目招生,且课程建设缺乏与当前社会需要存在出入,使得人才毕业后就业出现问题。农类高职院校作为非经济类院校,其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于专业课程的设计盲目照搬其他高校,对人才知识结构的更新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造成了金融市场人才供需结构的失衡,即一方面金融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企业难以获得真正具备金融复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农业教育环节薄弱,课程结构不可理

农类高职院校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对农业产业知识的把握,使得专业人才培养千篇一律,失去自身特色。造成目前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农业教育环节薄弱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金融专业教学指导理念陈旧,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依然停留在金融理论体系与金融技术操作能力训练等方面;在课程内容上主要的架构为金学知识,对于现代农业技术、农村金融现状、农业经济基础等问题缺乏深入分析,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理论讲解占据主体,学生的实践发展受限,参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机会较少。

(四)校企合作效果不佳,人才实践水平不高

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多数农类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也设计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内容,但是这种实习内容不够全面,却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专业系统的指标,影响了实践效果。例如一些学生在进入涉农金融机构之后,缺乏动态管理机制,对其在实习中的表现缺乏系统反馈,难以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做出评价;在实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等问题,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编造数据等情况,严重偏离了实践教学的目的;实习过程单调、辛苦,降低了学生主动进入实习岗位的积极性。

三、基于社会需要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从上文分析中,当前在农类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发展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在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探索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应立足自身特色,将复合人才与应用人才、创新人才相结合,夯实金融理论,发展金融技术,同时联合农业企业探索复合型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让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专业、高效。具体来讲,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立足社会需求,推动金融与技术的融合

从社会需求来看,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与普通院校的金融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农业金融机构不仅需要具备专业金融知识、金融操作技术的人才,还需要了解相关现代农业技术,了解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的人才,基于此,农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有针对性地规划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在从理论体系建设到专业技术训练都应该满足农业金融与农业技术的综合需要。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
模拟银行实训平台的发展探究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