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病防治在牛适度规模养殖的实践运用

2018-12-28赵广超

中国动物保健 2018年6期
关键词:疫病防治

赵广超

摘要:牛的适度规模养殖已经成为当前规模牛场的一个模式,也是其他模式养殖场效仿的趋势,这种模式能够降低养殖风险,减少牛病的发生和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但是仍然有一些牛场发生疫病。本文针对这类规模牛场的养殖情况和发病以及疫病防治的方法、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适度规模养牛场的疫病防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疫病;防治;适度规模养殖

适度规模养殖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合适的饲养规模,这不仅是从养殖的经济效益考虑,也可以适当的降低传染病的发生,但是其疫病防治的难度和防疫的工作强度也有所增加。

1常见牛病

1.1内外科病

这类病的发病特征是一般呈单发或者是少量群体多发状态,其不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比较常见的有感冒、胃肠炎、创伤性心包炎、瘤胃积食、瘤胃鼓气、蹄病等。这类疾病多发生在季节交替或者气温不稳定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在天气突变的情况下发生。感冒和胃肠炎容易在这些时节发生。瘤胃积食和瘤胃鼓气等疾病一般发生在春夏时节,正好是在青草生长肥美的时候,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天气转暖,大量的青草生长良好,牛在突然采食大量青草后容易发生瘤胃的积食,青草发酵容易使瘤胃内有大量的气体产生从而鼓胀,形成瘤胃鼓气。另外在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牛的饲料中混入尖锐硬物,穿过瘤胃刺入心包,形成创伤性心包炎。蹄病多是由于蹄部受伤引起的。

1.2传染疾病

牛的传染病直接影响到牛群的整体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而且在发生后造成的养殖场污染很難清除和净化,造成的后果是持续不断地出现感染病例。牛场一般规模较大,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高,比如口蹄疫、布鲁氏菌病、魏氏梭菌病等。这些病易感性高,常常会给养牛场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

1.3产科类

产科类疾病也是牛养殖行业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大类疾病,此类疾病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成熟、操作不卫生,而且在授精时由于技术的因素,常常会损伤生殖系统,一旦消毒不严,容易造成病原菌滋生,引发牛病。

1.4寄生虫类

寄生虫感染在牛的养殖业中比较常见,但危害一般不大,但其危害是长期的,常常造成牛的生长缓慢,消化不良。体外寄生虫的感染也能引起牛的不舒服,或多或少的影响牛的养殖业。

2防治措施

2.1合适的疫苗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疫苗的使用过程中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地购买和使用。疫苗必须在正规的生物制品销售单位购买,并且购买的疫苗必须符合本地发病病原的型和亚型,否则可能没有保护力,导致疫苗免疫没有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购买疫苗必须严格按照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的要求进行,否则会引起疫苗失效。疫苗使用应根据机体内抗体水平的情况来确定使用时间和使用剂量,选择合适的接种途径进行免疫。如发现牛发病时,应及时进行隔离处理,不能接种疫苗,以免加重病情或继发感染。

2.2选址和减少感染

在养殖场选址时应布置在居民居住地的下风向,并且远离居民居住地,牛场应有消毒池和配比合理的消毒液。外来人员进出牛场必须严格消毒。在牛场内部避免与其他动物混合饲养,以防交叉感染。

2.3消毒和清扫

养殖场的卫生状况会影响到养殖的成败,卫生状况较差的养殖环境里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品种也较多,不利于健康养殖。只有清洁的环境,才可明显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在清理卫生的同时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消毒液能够杀死空气、器具、圈舍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疫病的发生。

2.4健康的饮食

饲料作为牛的食物,必须新鲜、富有营养。发霉的饲料易导致牛的霉菌中毒,出现发病和死亡。霉菌作为一类能够引起动物中毒的微生物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应严密监测饲料有无发霉变质。另外清洁的饮水也是牛健康的必要条件。

2.5合理使用药物

在牛的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止细菌性疾病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应该在饲养过程中适当添加抗菌药物对其进行预防,如果已经发生疾病,应该积极治疗。药物的使用应遵循轮换原则,进行合理的轮换用药,避免或减少病原产生耐药性。

猜你喜欢

疫病防治
动物疫病监测在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