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声”而读,文意兼得
2018-12-28徐希红
徐希红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作品是选编的重要内容与材料,统编本尤为如此。在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两个童话单元,共七篇童话,旨在帮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学习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猜想、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汪潮在其《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中提到“小学语文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教,而且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因文而教,这是一种文体意识”。本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进行设计的,我们将单元训练点定位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2.学习作者运用反复结
构安排童话情节的方法。
认识童话的反复结构这一训练点正是基于选编教材以及童话文体特点进行的。童话中往往用反复或者调换少数词语的方法来表述,用反复结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复现手法符合儿童的言语认知特点,能为其言语生长提供契机。
在进行单元整合式教学时,利用基础过关课进行字词学习,人人过关后,进入“主题读悟課一”的学习。根据选编童话特点,选定《去年的树》作为精读课文。教学设计分为以下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教师的帮助下梳理童话内容;2.默读课文,找出和小鸟有关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鸟和大树的友谊以及小鸟寻找朋友的急切心理;3.训练知识点,带领学生发现童话中的反复结构:小鸟寻找朋友,作者分别通过描写小鸟与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对话来体现其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拓展延伸,还知道哪些有反复结构的童话?反复结构作为一个新的语文知识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有必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抓住课堂生成,进行及时点拨,进而学习。
在“主题读悟课二”中,选取《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两篇童话作为略读课文。在初步学习作者使用反复结构安排童话故事的方法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两篇文章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深化对反复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分为以下环节:1.初读《那一定会很好》,整体感知,在教师的帮助下梳理童话内容;2.自主发现童话中反复出现的情节或语言,并进行朗读指导,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民服务的快乐;3.交流作者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描写树“那一定会很好”呢,进一步发现反复结构的妙处;4.小组合作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并汇报这篇童话中反复结构的手法。
经过两节主题读悟课和三篇童话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童话中经常使用的反复结构,在接下来的读写结合课以及习作指导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一段甚至写一篇使用反复结构的童话。教学设计如下:1.回顾课文中出现的反复结构,并交流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创设情境,学生自选童话人物,小组合作创编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3.交流评价,并进行二次修改。
潘新和教授说:“阅读和写作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正是基于如此思考,帮助学生学习童话文体的实用阅读方式,从教师的教读中发现童话的反复结构,到师生共读的深入学习反复结构,再到拓展阅读的学生自主学习童话故事的反复结构,以及读写结合写一段话和习作指导课上尝试创编具有反复结构特点的童话,层层递进又深入扎实,学生既有学习的抓手,又有自主的探究,进行了系统的童话阅读策略学习。同时,在处理本单元教学时,还在单元教学的第二周,带领学生进行童话拓展阅读,分别拓展具有反复结构的《小溪流的歌》《三袋麦子》《一只梅花鹿》等童话,并引导学生读绘本《犟龟》《爱心树》,注重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体制,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让童话单元的教学更成体系,形成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