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角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设计类课程教改与研究★
2018-12-28蒯文彬
蒯 文 彬
(皖西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0 引言
美国创业学教授、创业学之父佛里·蒂蒙斯留下一段名言“我们正处在一场悄悄的大变革中,它是全世界人类创造力创造精神的胜利,我相信它对21世纪的影响或超过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革命。”在当今世界此预言正逐步得到证实,近年来,高校双创教育不断加强,有了很大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引导全体学生重点突破发展、推动毕业生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1)一些高校与地方重视不够,双创教育理念落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与实践结合不够;
2)教师开展双创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效性与针对性不够;
3)缺少实践教育平台,没有指导与帮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为了呼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皖西学院为例,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与措施。
1 已有教学研究实践基础
1.1 项目实施改革基础
2013年建筑学专业评为“皖西学院A类专业重点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周期过程中对专业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带头人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为本次“双创视角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研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
1.2 学科竞赛基础
2014年建筑学教研室组织参加的“2014环巢湖地区江淮建筑风貌设计大赛”,竞赛内容为三个模拟项目:旅游度假酒店;小型旅游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学生作品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最终脱颖而出,凭借优秀的设计方案及精致的建筑规划实物模型作品荣获B组项目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优秀奖及C组项目二等奖一项、皖西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获“最佳组织奖”荣誉称号;这些改革成果都为双创视角下建筑学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 以培养学生双创与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与内容
2.1 强化建筑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虽然培养建筑学应用型专业人才一直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学校同时也应根据社会实际发展需要对现有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的互动,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能力。建筑学建筑设计类课程间的联系必须要考虑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背景下建筑师职业技能实践实战的新变化,并以此为标准来实施改革,同时增加并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皖西学院建筑学实践环节教学总体安排表
因此,我们就要去考虑在建筑设计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能力,这一点将影响到学生对于后期专业性技能的掌握。强化建筑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年内配套完善实验室建设,使其满足建筑学专业学生实验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高水平的实习基地,对外开放并满足学生实习需要,通过2年左右建设力争达到省级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创新创业教学示范中心。
2.2 做好双创视角下核心建筑设计类课程群建设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包括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群、建筑设计1,2,3,4课程群、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三个课程群组。这些课程已经建设成校级合格课程,正努力建设成省级优质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1)建筑设计基础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心态、鼓励多向求解、诱导深入思考,以动手动脑制作为主,侧重平时设计与工作模型、建筑表现模型,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能力;
2)建筑设计1,2,3,4组,这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组合、形体塑造、交通组织及室内外环境的设计能力,合理设置建筑实地调研、资料网络调研、模型制作、大师佳作分析、各种功能专题设计等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从传统的“描”“画”建筑为主发展到“做”“想”“画”相结合;
3)居住区规划设计组,改革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纵向横向联系课程,使建筑设计向微观宏观方向发展,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人居环境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与进展。
3 双创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3.1 建设精品课程
加强建筑模型制作、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原理等核心课程的建设,优化师资配备,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逐步将其建设成为校级优质课程乃至校级精品课程,并争取建设1门~2门省级精品课程。
3.2 引入人工智能与BIM新技术
加强人工智能辅助建筑设计等新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三维造型课程的建设,对专业软件技能性课程的建设,以课程资源库、建筑设计方案库建设为基础,以建筑能力训练为手段,改革课程教学方式,加强岗位技能训练。对于掌握全过程BIM信息模型应用的人才还不到建筑类人才的1/10。在安徽省应用本科高校联盟院校中,开展建筑类BIM标准化双创型教师培训服务、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真正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3.3 建立双创教育体系
建立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学科竞赛、工程训练和就业培训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学科竞赛、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工程应用能力,形成“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工程实践活动及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新创业质量的提高。
3.4 加强实习环节
做好建筑认识实习、古建测绘实习等实习环节,通过建筑实际测绘获得建筑的平、立、剖等数据图纸及照片,回校后通过数据进行建筑模型制作,更好的验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并能够完成对建筑的复原制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建筑创新创业素养。
4 学科竞赛实践成果
4.1 竞赛题目与要求
组织学生参加2018年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数字时代的居住综合体。本次竞赛主要针对现在年轻人(90后及00后)建造一个可融合办公及居家为一体的居住综合体,重新界定居住建筑中的“共享”与“非共享”空间,探讨此类居住建筑对空间体验和未来社会生活的影响与改变。
参赛方案应充分体现出对低碳、生态、绿色等方面的认识。能够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信息模型(BIM)以及建筑性能模拟等技术,并体现出数据在建筑生成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或优化作用。
4.2 设计构思
场地选址于上海五角场,提取并借鉴上海老弄堂的历史文脉,主要服务对象是在该地区学习工作生活的青年。居住一直是上海人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人居尊严在生活成本的压力下向开发商及房东不断妥协,在工业4.0时代中万物互联使个人可以如订制衣服般订制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房子,以共享产权认筹地块的方式极大地减轻居住成本,同时提高居住体验。在本设计中,我们充分尊重用户的个人生活方式,我们只提供基本的场所供用户订制专属于自己的空间,并强烈反对设计者想当然,主张尊重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产权的重新定义,使划分公私的界限包括又不限于空间限定,共享本是闲置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催生的人与人的交流往往是自发性的,由使用者们自我主张的,我们营造的场所空间旨在为人与人交流提供便利和可能,而不是强迫使用者分享设计者觉得看起来可能多余的客厅,维护人居尊严或许就从此开始。
5 结语
本文在省级教研项目的资助下,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设计类课程如何教学从双创视角出发做了一些改革与实践研究。只有不断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时代的最强音,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职业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