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混凝土叠合板安装施工工艺★

2018-12-28李小利

山西建筑 2018年36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现浇施工工艺

曹 辉 李小利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42)

20世纪50年代,混凝土空心板及预应力板在民用建筑上开始应用,并且制定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相关标准图集。之后朱伯龙教授研发预制混凝土薄板,随着混凝土叠合结构形式不断多样化,混凝土叠合板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今装配式建筑取得长足进步,对混凝土叠合板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叠合板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施工效率,现对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加以阐述。同时,为现场施工提供施工工艺参考[1-6]。

1 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概况

本工程为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依照单元构件受力特点,对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进行深化设计,力求相同类型的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保持统一,达到预制构件批量生产的要求。通过预制构件专用吊装、就位、安装等工器具的使用,使得结构施工便捷、质量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能减排。

2 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流程

本工程混凝土叠合板的尺寸长为5 m,宽为2.3 m。对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的优化,有利于加快叠合板的生产速度,减少多余工序造成的窝工问题,实现建筑工业化。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流程如下:

基层清理→支撑体系安装→叠合板底板吊装→叠合板板缝处理→机电管线敷设→板钢筋绑扎→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养护→板底支撑拆除。

2.1 顶板支撑体系

叠合板支撑采用独立支撑模板体系和现浇部位碗口架支撑模板体系两种。

2.1.1独立支撑模板体系

1)独立支撑模板体系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架料及木模板的使用量。2)顶板独立支撑模板体系由独立钢支柱、三角稳定架、几字形钢框木梁等组成。3)顶板独立支撑及托架调至相应标高,上方放置的龙骨(可周转使用的“托梁”)间距根据设计要求不得大于1 800 mm,沿长边方向布置,每道两个支撑,每个支撑距离叠合板边不大于400 mm。预制叠合板支撑体系距墙体间距450 mm~500 mm之间。支撑拆除时保留支撑不得少于2层。

2.1.2现浇部位碗扣架支撑模板体系

碗口架支撑模板体系由碗口架立杆、水平杆、U托及托梁等组成。碗扣支撑架用于各楼座公共走道现浇混凝土顶板、梁。碗扣架横向步距900 mm,纵向步距离600 mm,900 mm,1 200 mm组合设置。水平杆步距1 200 mm,架高2 700 mm,立杆上端承插可调U托,U托上部支撑托梁,保证模板体系稳定牢固。

2.2 混凝土叠合板吊装

混凝土叠合板起吊运用模数化吊装梁进行吊装,保证吊装叠合板起吊时四个吊点均匀受力,起吊过程应缓慢以保证叠合板平稳吊装。吊具和构件重心在垂直方向上重合,吊索与吊装梁水平夹角不小于60°,吊装前对叠合板进行吊装数值计算[7],如图1所示。

2.3 叠合板板缝处理

叠合板底板与墙体交界处板缝采用高强砂浆封堵。叠合板之间拼缝处底部模板采用15 mm多层板,次龙骨采用50 mm×100 mm方木,主龙骨采用100 mm×100 mm方木。吊模支撑采用双排φ16丝杆吊模,丝杆纵向间距600 mm。为了防止拼缝浇筑时发生漏浆,叠合板板边加工时应预留为 4 mm×50 mm(深×宽)的企口,并在企口内塞10 mm宽防水胶条防止漏浆。

2.4 水电管线敷设

叠合板敷设管线时,正穿管线采用刚性管线,斜穿管线采用柔韧性较好的管材。不可多根管线集束预埋,减少应力集中,采用直径较小的管线,应分散穿孔预埋。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2.5 叠合板钢筋绑扎

根据在叠合板上方钢筋间距控制线进行钢筋绑扎,保证钢筋搭接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利用叠合板桁架钢筋作为上铁钢筋的马凳,确保上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对已铺设好的钢筋、模板进行保护,禁止在底模上行走或踩踏,禁止随意扳动、切断格构钢筋。

2.6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按相关规范对叠合板安装及现场钢筋绑扎等项目进行检查验收,以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前,应先用定位卡具检查并校正预制构件外露的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插筋露出部位用胶带包裹,防止浇筑的混凝土污染钢筋接头。

混凝土浇筑应从中间向两边浇筑,保证预制叠合板底板及支撑受力均匀。混凝土浇筑前应控制入模温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浇筑一次完成。浇筑后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振捣混凝土中的气泡,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对叠合构件及周边现浇混凝土结构连接处的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加密振捣点,以保证结构部位混凝土振捣质量。

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不要移动预埋件位置,且不得污染预埋件外露连接部位。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避免局部混凝土的堆载过大。操作人员利用木刮杠刮平混凝土水平面表面,随即用木抹子搓平。混凝土浇筑后产生弯沉应及时养护,保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 d。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后浇层与预制墙板的结合面应采取拉毛措施。专业人员负责季节性施工保护及测温工作。

2.7 支撑拆除

楼板独立支撑配置数量3层,三脚架配置1层。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支撑保留层数2层,保证支撑安全稳定。

3 结语

本文结合我国混凝土叠合板的发展概况,优化混凝土叠合板安装工艺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在施工中,需注意吊装施工中保证叠合板受力均匀,密实板缝提高叠合板接缝的抗渗性能。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现浇施工工艺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
预制装配与现浇模式住宅建造节能减排评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