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指数(TPI)构建研究
2018-12-28周健徐萍李乾
周 健 徐 萍 李 乾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运输领域率先改革、率先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跨越式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十八大以来的5年,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充分肯定了交通运输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交通运输部专门成立了交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就交通强国相关顶层设计开展专题研究。在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杨传堂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部署中提出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李小鹏部长指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必须准确把握交通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系统谋划建设总体思路,科学制定战略目标,努力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国。因此,开展交通强国指数(Transportation Power Index,简称TPI)研究,对于科学量化评价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通强国的内涵和特征
(一)交通强国的内涵
关于交通强国,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并没有明确定义。通过交通运输系统要素构成、内在机理以及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分析,本文将交通强国的内涵概括为“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一是人民满意,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强,交通运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保障有力,即支撑强国家,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服务性作用,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三是世界领先,即实现自身强,通过全面对标世界交通强国推进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助力行业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交通强国的特征
纵观当今世界交通强国,均拥有强大的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运输生产效率和服务品质高,科技创新引领世界交通科技发展方向,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和法治保障体系完善,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一批全球排名靠前的交通运输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交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从交通运输发展的本质属性角度,阐明了交通强国的主要特征,安全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基本前提,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便捷和高效体现了交通运输的供给水平,交通运输发展要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既要有较高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又要有更高的供给效率;绿色体现了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社会责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体现;经济体现了交通运输的产业部门本质,既体现为行业对社会发展的经济贡献,又体现为对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的支撑作用。
二、国内外相关指数研究经验借鉴
(一)国外经验借鉴
在相关国际组织涉及的交通运输评价指数中,主要有全球竞争力指数和物流绩效指数。这两个指数有以下特点:
全球竞争力指数由世界经济论坛编制并发布,该指数主要有5个构建步骤:一是搭建12个竞争力评价维度,数据包括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其中,统计数据来自于各国的统计机构和国际组织,调查数据来自于世界经济论坛每年组织的企业家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来获取定性数据和其他难以获取的数据;二是构建基本要求子指数、效率增强子指数和创新及成熟度因素子指数等3类子指数;三是将参评经济体归入5个不同发展阶段;四是估算每个国家每类子指数的权重,权重与各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较大关系,且根据专家经验确定权重;五是根据3类子指数,加权合成全球竞争力指数。同时,该指数使用的交通运输行业指标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质量指标,基础数据既有来自一些机构发布,也有通过调查获得,特别是运输服务质量指标,基本通过问卷调查得到。
物流绩效指数(LPI)由世界银行研究构建,基础数据通过在线问卷调查获得,主要调查6个方面内容,分别为海关与边境管理清关的效率、贸易和运输相关的基础设施质量、国际运输便利性、物流服务能力和质量、跟踪和追踪货物运输轨迹的能力、货物投递的时效性,根据调查数据,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得到各个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进而进行排序。
综合全球竞争力指数、物流绩效指数研究经验,在TPI指数研究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值得借鉴:一是在基础数据采集环节,不一定局限于统计数据,一些反映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指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二是在权重设置环节,既可以采用主观方法如专家打分和经验判断得到,也可以通过客观方法如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获得。
(二)国内经验借鉴
从国内相关行业强国指数研究看,主要有制造强国指数、经济强国指数、文化强国指数、海洋强国指数等。这些指数有以下特点:
制造强国指数由中国工程院联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研究构建,指标选取主要遵循全面性、代表性原则,指标体系共两级:一级指标包括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4个方面;二级指标共18个基础指标,这些指标中,既有现成的统计指标,如制造业增加值,也有基于统计指标计算得到的指标,如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单位能耗制造业增加值等,还有一些机构发布的指数,如出口产品召回通报指数、网络就绪指数等。指数构建使用加权分析法,权重根据专家打分法确定,以2012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6国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标杆值。基于制造强国指数研究判断,美国处于制造强国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和英、法、韩等处于第三方阵。
经济强国指数由上海社科院研究构建,在梳理基础指标环节上,主要遵循可量化、可获得性、可比性原则,设计的指标体系共三级:第一级包括3个综合指数;第二级为8个分类指数;第三级为50个基础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和《经济学家》智库EIU,经过标准化处理、权重设置、系数调整等环节后合成指数。
文化强国指数由大连理工大学研究构建,主要选择客观性、可以量化的指标,设计的指标体系共两级:一级指标包括5个层面;二级指标共19个基础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以美国2011年各指标值为基准值,最后将各个指标得分加权计算得到。根据文化强国指数分析,中国已成为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海洋强国指数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等方法筛选海洋强国指数基础指标,采用功效函数法对基础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设定60和100为无量纲化指标的临界点,权重根据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在计算得到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强省(市)指数的基础上,再利用算术平均法合成我国海洋强国指数。由于该指数只有基于我国的数据计算得到,难以进行国际比较。
综合国内相关领域强国指数研究经验,TPI指数研究过程中,主要有四方面值得借鉴:一是在基础指标选取环节,要把握好全面性、代表性、可得性、可量化、可比性等原则;二是基础数据既有统计数据,又有基于统计数据计算的指标,还有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或指数;三是权重设置既可以用专家打分法等主观方法,也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等客观方法;四是标杆值选择方面,通常选择几个相对发达国家某一年度均值作为标杆值。
附图 交通强国评价指标体系
三、交通强国指数(TPI)构建
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在TPI指数构建过程中,主要有指数编制模型构建、基础指标选取、权重设置、指数合成及评价等环节。
(一)指数编制模型构建
指数编制以选取的评价指标为基础,通过对基础评价指标进行一系列计量处理后合成得到综合指数。从目前研究看,指数构建模型主要有算术加权合成模型、几何加权合成模型以及混合合成模型等,通过对各种模型构建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的分析,为了直观有效地评价交通强国建设进程,本文考虑采用算术加权合成模型构建TPI指数,具体模型为:
其中,Zi是基础评价指标i经过口径归一、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各个指标对应的权重。
(二)基础指标选取
1.选取原则
(1)导向性。注重区分交通强国建设的目标和手段,对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有指导作用,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选择指标。
(2)全面性。要涵盖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各个领域,能够全面反映交通运输行业各方面综合实力。
(3)代表性。指标必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侧重于体现综合交通运输生产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4)可得性。指标便于采集、测算或调查,测算所需基础数据易于获取、方法明确可行,指标体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兼顾近期与远期发展需要。
(5)可比性。遵循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选择内涵清晰、通俗易懂、便于对标的指标,能够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
2.基础指标集研究
对照交通强国的内涵、特征和建设任务,考虑从交通统计报表制度(共38套)、“十三五”交通系列规划(共37份)和国内外研究机构及专家提出的研究性指标3个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形成了近3 000项交通强国评价基础指标集,包括统计类指标2 600多项、规划类指标近300项、研究性指标近60项。
3.基础指标筛选
根据各类指标特点,基础指标筛选以规划类指标为主体,以研究性指标为补充,构成交通强国评价基础指标集,统计类指标作为既有测算基础。按照指标筛选基本原则,从“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以及“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两个维度筛选指标,并确定二级评价指标,如附图所示。
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安全”类指标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应急响应时间,“便捷”类指标为“123”交通圈人口覆盖率、城市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率、全球连接度、交通无障碍化率,“高效”类指标为平均换乘时间、运输服务准点率、交通运输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快递24小时投递准时率、多式联运量占比,“绿色”类指标为交通单位增加值能耗、交通碳排放强度、绿色出行比例,“经济”类指标为交通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三)权重设置
本文选择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为确保结果科学性,对专家选择严格要求,主要由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等专家组成,入选专家均具有高级职称,对行业有深刻理解、有丰富研究经验,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通过各个专家对交通强国评价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再根据平均综合得分法计算得到权重,得分越高表明排序越靠前、权重越大,如表1所列。
其中,N为调查专家人数,权值由各个指标排序决定,频数为各个指标选择相应排序对应的次数。
表1 交通强国评价指标专家打分权重情况
(四)指数合成及评价
基于目前数据可得性情况,考虑选择美国、日本、德国3个发达国家进行国际对标。根据交通强国评价指标体系16个基础指标,包含我国在内的4个国家能同时获得的指标有7个,分别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综合交通网人口密度(代表“123”交通圈人口覆盖率)、航空全球连接度(代表全球连接度)、民航航班正常率(代表运输服务准点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占比、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人均交通消费占人均年消费比值,由于目前只有7个指标用于构建TPI指数,按照平均综合得分情况,对权重进行相应调整,如表2所列。考虑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是反向指标,在标准化过程中进行取倒数处理,以便能够真实反映安全领域交通强国发展程度。在比较各种标杆值确定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测算时可获得的最新数据,选取2016年美国、日本、德国某项指标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标杆值。按以上标杆值的确定方法计算各项指标标杆值后,计算出美、日、德、中4个国家历年各项指标值,由此再分别计算出4个国家历年TPI指数,TPI指数大小表征该国交通运输发展强弱程度,越大表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越高,也是该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国际上地位的反映。
表2 TPI指数初步构建基础指标情况
按照本文确定的指数构建模型,加权计算得到美、日、德、中4个国家TPI指数分别为103.8、107.4、88.8和84.5,其中日本排名第1、美国排名第2、德国排名第3、中国排名第4。在加权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同时利用等权重方法对TPI指数进行了计算,美、日、德、中4个国家TPI指数分别为108.4、101.4、90.2和87.6,其中美国排名第1、日本排名第2、德国排名第3、中国排名第4,如表3所列。
表3 TPI指数初步构建结果
从表3可见,美国、日本总体同处一档,但加权、等权方法两国排序对调,主要是因为日本在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民航航班正常率等方面指标表现要明显好于美国,且这两类指标权重居前,因此加权方法计算的指数要高于美国。德国加权、等权方法均略高于中国,主要是安全、高效等方面表现要优于中国,但总体来看两国差异并不明显,基本处于一档。
四、结语
根据目前初步构建的交通强国指数(TPI),一方面,可以看到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特别是安全方面差距还比较明显;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指标数据相对缺乏,目前构建TPI指数的基础指标虽然包含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各个方面,但支撑指标还需进一步丰富,指数需进一步完善。为此,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1)加强安全监管,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时强调,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也是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生命线,而TPI指数显示,我国在安全方面的表现明显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建议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安全监管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强化统计研究,有效解决部分指标缺失的现实问题。根据建立的交通强国评价指标体系,部分指标目前还难以通过统计渠道获得,如交通服务无障碍化率、绿色出行比例、城市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等指标的统计相对缺乏,建议加快这方面的统计研究。还有如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该指标是研究性指标,但目前行业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针对该指标开展专题研究,定期进行测算,更好地满足行业管理决策需要。
(3)打破惯性思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解决部分服务质量指标难以统计的问题。对于一些难以统计、难以量化的运输服务质量指标,如应急响应时间、平均换乘时间等,建议借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世界银行物流绩效指数研究经验,定期(每年或每2年1次)开展问卷调查,有效弥补这方面统计数据缺失的短板,为完善TPI指数构建提供数据基础,为更加全面准确地衡量和评价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进程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