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过程设计

2018-12-28

中小学电教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协作分布式学习者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变革着社会文化与经济形态;同时,也给现行教育带来了新颖的教学方式。如虚拟学习环境(VLEs、Moodle等)的广泛传播与Web 2.0/Web 3.0社交工具的大量使用等,都彰显出对分布式学习环境的深入探究。与此同时,合作也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协作学习亦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此背景下,依托分布式学习环境开展的协作学习交互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然而,“热”度背后,却有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并非能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即协作学习交互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如何依托已有的分布式学习环境,去优化协作学习交互的过程,实现协作学习交互活动的有效发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概念界定

(一)分布式学习环境

分布式学习环境是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环境,其中虚拟学习平台和社交工具是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交互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本研究所界定的分布式协作学习环境,是依托虚拟学习平台Moodle和社交工具WeChat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可提供学习者参与同步/异步协同交互的“软环境”。该环境对于学习共同体间建立彼此的信任,维持共同体成员间积极的社交关系,产生凝聚力,增强归属感,进一步促进成员间深层互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协作学习交互

本研究所指的协作学习交互,主要是指在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互关注是否激发学习动机、互动交流、相互监督、情感支持、社会性交互有效发生等效果。学习者与学习内容间的协作交互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加工,通过交互能否形成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素养,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高阶能力运用;交互行为方面关注通过交互学习者能否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技能以及更高层次的认知处理能力。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交互是通过媒介进行的,更加注重交互内容的类型与交互质量的效果。

三、影响因素

本文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视角出发将影响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的因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学习者因素、学习环境因素、学习内容因素、学习媒介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如下图1)。

图1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影响因素构成图

(一)学习者因素

学习者因素是影响协作学习交互过程中首要的影响因子,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风格和偏爱的学习方式都是影响协作学习交互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协作学习交互的过程中,以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待学习者,他们既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知识的消费者和分解者,而固定不变的传递——接受式教学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下“数字土著”对知识的增长需求。因此,在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方式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协作学习,进一步在交流互动中实现个体知识的建构与扩充。

(二)学习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环境是指主体所在的周围地方与有关事物,一般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而在教育视野下,环境又有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之分(注:这里我们只研究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用到的或有影响的各种要素的统称,作为一种促进学习者认知活动进行的支持性因素,对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学习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分布式学习环境是促使协作学习交互过程有效发生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三)学习内容因素

协作学习交互过程中学习内容的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是影响协作交互效果的主要因素。学习内容包括:学习资源的丰富度(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和论坛话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资源呈现的是否丰富,将对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协作交互中学习者对能够满足自我需求的知识通常会十分关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其知识面,完成自我知识的生成。论坛话题的设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话题设计得有效、有意义,将能够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讨论的热情,使更多学习者在交流互动中产生共鸣,在讨论、磋商、争辩、评价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最终实现“个体智慧”向“群体智慧”的过渡。

(四)学习媒介因素

媒介对于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极其重要,媒介是呈现协作学习内容的主要物质载体、是联结学习者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纽带,缺少了媒介的支持,协作学习就不能正常开展。分布式认知理论把媒介作为参与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认知主体行为的发生是通过媒介来表征事件并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进而协助主体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媒介是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进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选择的合适与否,将会对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起到增加或减少的作用。

(五)社会和文化因素

分布式认知理论不仅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和个体间,还分布于社会和文化中。强调认知的过程不只是发生在人脑、人与人之间、人工制品之间,而且分布在社会、文化、时间之中,由此可得出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不再是个体自我的建构,而是多种认知之间的相融相通。纵观社会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堪称“海啸式”增长,但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发展仍然滞后。而当前分布式学习环境作为依托虚拟学习平台和社交工具相结合构建的一种“软环境”,借助其开展协作学习交互活动,能否被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且认知上存在差异的人所接受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社会为此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过程设计

(一)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本研究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关注涵盖两个维度,即学习者个体和学习共同体。学习者个体的主体性落实在于,在进行协作学习交互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与研究问题在调动已有认知图式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学习伙伴交流互动,在讨论、磋商、竞争、评价中完成自我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共同体是指共同体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而开展学习活动,成员间齐心协力将集体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学习共同体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于将共同体看作一个集体,充分保证群体内部的和谐共生,并设计促进相互依赖、互惠共生的学习活动。

2.目标导向原则

学习目标在协作学习的交互过程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目标设计是否清晰与合理,是否具有导向性;是否旨在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情感的培养;都将直接影响协作学习交互的有效开展。因此,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的设计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顾名思义,目标导向原则就是指在开展协作学习交互活动时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的学习目标,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目标导向原则要求活动设计者呈现给学习者任务完成时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分大小,但必须有一定的延伸性。良好的学习目标应能够引发学习者之间的争议,调动其参与交流互动的积极性。再者,指向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减少在分布式学习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交互活动时的网络迷航与无助感,增强学习信念,从而引导其主动的参与到协作学习交互的过程中,并在对自我行为进行规范的基础上完成个体知识的意义建构。

3.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临场感,它是指传播媒介给予人在社会情感上的感知,与面对面交谈有一样感觉的程度。而在社会学视野下“情境”是直接影响人类活动的社会事件,一方面情境是由人构建的、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它又反作用于人的行为,制约着社会事件发展的态势。由此得出,人类所做的一切活动都不可能脱离情境而独立存在,学习活动亦如此。此外,社会建构主义也强调个体的学习和思考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化情境中的,知识的建构是其在介入到同伴的交流与互动中完成的。因此,“情境”是构成学习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设计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过程,理应遵循情境性原则。

4.交互性原则

交互是影响协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意义的、高质量的交互将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满足和学习绩效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过程时,要密切关注交互的多元化。具体描述为:不仅注重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互;还应关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者与学习工具之间的协同交互;最终实现人—物—机交互的一体化。本研究界定的分布式学习环境是由虚拟学习平台Moodle和社交软件Wechat构建的一种“软环境”,此环境中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者可以借助平台技术的支持与媒介工具的运用,完成协作学习交互活动中彼此间的信息传递、交流互动、相互评价、成果共享等任务环节。交互性理念的贯彻会使得在整个协作交互的过程中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创造潜能的激发与协作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模型设计

协作学习的核心是交互,交互的本质在于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实现、协作技能的提升、协同认知的达成、互助情感的培养。因此,开展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活动就要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即恰当选择与综合运用各种学习理论、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情境以实现协作学习绩效的最优化。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过程模型图(如图2),其过程主要包括在两大部分下所进行的交互活动:一种是在主体部分下,学习者通过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所进行的个体知识建构与群体协同知识建构的交互活动。另一种是在客体部分下,学习者个体与协作交互工具、学习资源、学习情境所进行的工具交互、内容交互、情景交互的活动事件。

图2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模型图

由图2可以看出,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过程是一个输入、协作、输出的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协作学习交互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由教师承担相应的职责,即做好开展协作学习交互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创建协作学习小组、选取协作学习主题、确定协作学习目标、呈现协作学习任务等事宜。协作学习小组的创建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以便充分发挥小组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及小组间公平竞争的功能。而对于协作学习主题的选取、目标的确定、任务的呈现必须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参与协作学习的热情,最终指向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认知能力、协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第二阶段为协作学习交互实施阶段。该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准备工作就绪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活动事件,是整个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的核心环节。学习者作为协作学习交互的主体则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其认知结构、交互行为将对协作学习交互活动的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主体部分下的两种知识建构,即个体知识的建构与群体协同知识的创生。关于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可以从自我调控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解释。自我调控理论主张,学习是一种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的认知活动,它包括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所采用的各种计划与监控手段。因此,个体知识建构是由信息获取、信息迁移、意义创生三阶段组成的。信息获取阶段,强调学习者能够从分布式学习环境下提供的知识库中筛选出感兴趣且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并能够对其加工处理形成自我认知。信息迁移阶段,意味着学习者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协作学习交互中存在的问题。意义创生阶段,是指学习者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从而去解决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影响个体知识建构的因素(元认知、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内在动机、自我效能感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关于本阶段群体协同知识的创生过程,可以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原理来理解。社会建构主义主张个体与社会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知识来源于有意义的社会性知识建构、知识产生于交互与协作中。因此,协同知识的创生是由共同体学习目标激发,促使协作学习小组开展组内和组间的互动与交流活动,最后输出集体协同知识建构,共享群体智慧的过程。影响群体协同知识创生的因素包括个体和小组两个方面,个体前面已提及,所以不再赘述。小组因素方面表现为:小组成员间协作的凝聚力,成员间的信任度、小组协作学习氛围、开展协作学习交互的支持系统及协作交互过程中的评价机制等。

二是,客体部分下的多样性交互,即协作学习交互主体与工具、内容、情境所发生的交互行为。主体通过协作学习交互工具进行观点的阐述、意见的发表,并参与主题的讨论与交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深层的互动。此外,协作学习小组也可以通过交互工具共享知识成果,从而促进知识的流动、创生与共享。主体通过与内容的交互,筛选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主体通过与情境的交互,达到深化协作学习交互的目的。

总之,在协作学习交互的实施阶段中要特别关注影响个体知识建构与群体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客体环境中的组成要素,掌握熟悉这些因子将会对协作学习交互活动的过程起到优化的作用。

第三阶段为协作学习交互评价与反馈阶段。该阶段是教师对协作学习交互活动完成后输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的环节。具体表述为:教师可以依据制定的评估量规,对个体的知识建构与协同知识的创生情况,以及个体的协作学习交互技能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的行为。评价环节方面,主要采用多元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小组评价及学生自评。反馈环节方面,概括为直接反馈与考核评价两种方式。直接反馈,意为教师直接告知学习者协作学习的交互效果,如对讨论的结果或提交的作品给予评判等级。考核评价,主张教师采用指标衡量的方式给予反馈。具体的衡量指标有,如参与交互的活跃度、交流讨论的质量、知识共享的质量等。这个过程就是协作交互的第三阶段,即协作学习交互反馈与评价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需要对协作学习交互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与监控,即对主体行为进行规范、任务开展进行引导、交互过程进行监控及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整个过程通过学习者个体、学习共同体、教师三者间的协同共进,以此推动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活动的有效发生、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使得现行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出现了新颖的教学方式。而由虚拟学习环境(VLEs、Moodle等)与Web 2.0/Web 3.0社交工具构建的分布式学习环境,无疑为此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与此同时,利用其开展的协作学习交互活动弊端却日益显露出来,如何促进协作学习交互的有效发生迫在眉睫。本研究设计的基于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过程模型图,对提高学习者的协作学习交互参与度、互动度、贡献度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同时,对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协作交互技能、创新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及提升协作学习交互绩效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协作分布式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协作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